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经济与管理综合 > 保险产品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与困境分析

保险产品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与困境分析

投稿杂志推荐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王荪蓓

  摘 要:保险是精准扶贫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信货保证保险等险种在各地区扶贫工作中有效地实现了分散和转移风险,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方位风险保障的功能,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贫困户收入增长。但我国保险产品在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贫困户缺乏保险购买意愿、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不足以及保险扶贫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建议政府加强对扶贫类保险产品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并深化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业保险大病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一079-02

  2013年,针对我国粗放式的扶贫方式,以及扶贫工作低质、 低效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旨在通过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手段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地缓解贫困问题。随着普惠金融的建立和发展,金融扶贫已经成为精确扶贫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中保险业在防止贫困户脱贫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2016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与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加强了保险产品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对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作出了重大贡献,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险种有力地防止了贫困人口因病、因灾脱贫返贫,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

  1保险产品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

  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和疾病等意外事件是导致部分地区长期陷入贫困、部分贫困人口难以完全脱贫的重要原因。而农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成本支出下实现农业生六人身意外等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方位的风险保障。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扶助下,地方政府对于参与精准扶贫的保险产品往往会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费补贴,此举进一步提高了保险资金的杠杆性,意味着贫困人口以少量的保费成本就可以获取广泛、可观的保障。

  1.1 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

  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森林保险等,作为一种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可以在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等风险事故发生中断、农户蒙受经济损失时提供风险补偿,是农户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平稳农户收入。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农业保险有效防止了脱贫致富农业项目因灾致损后终止,是脱贫攻坚路上有力的后盾。2007-2017年,农业保险稳步推进,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从 1126亿元增长至2.79万亿元,承保主要农作物的覆盖面积达到21亿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约84.1%,各地农作物保险险种超过200 种。

  随着近年来价格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多种创新型农业保险的开发和试点,以及“保险+期货”等模式的推出,农业保险的风险覆盖范围逐渐从自然风险拓展至市场风险,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保障方面的作用显著提高,功能日益丰富。

  1.2大病保险避免因病致贫返贫

  对于部分贫困户来说,家人尤其是家庭内的主要劳动力催患重大疾病,家庭失去主要收入来源以及需支付巨额的医药费, 是导致家庭陷入贫困或重返贫困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新农合)的参保人数逐渐增多,但从总体来说,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对医疗费用的补偿力度有限。大病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在新农合的保障之外,对符合规定的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再次补偿,极大地减轻了大病患者的费用负担。2017年我国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388.6亿元,服务覆盖全国10.6亿人,共计1700多万人次受益。

  1.3信贷保证保险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生产资金不足是阻碍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小规模农业经营者向新型农业经营者转变的拦路石。在各地加速金融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银行+保险:的新型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投保信贷保证保险、 保险保单质押等产品为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使得银行和保险可以共同分担向农户提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提高了农户的信用等级,保险产品起到了融资增信的功能。“银行+保险”的模式提高了农户从银行等信用机构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为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也成功地推动了脱贫致富项目,促进了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增长。

  2保险产品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保险业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效果,然而现阶段农户保险意识不足、保险产品缺乏多样性、保险扶贫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期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1 贫困户保险意识较低,购买力不足

  一方面,贫困地区多位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普及力度低,大部分贫困户风险意识不足或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对保险产品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保险产品认可度低,农户投保意愿低下。另一方面,贫困人口收入较低,且收入增长缓慢,对保险产品明显缺乏购买力。此外,贫困户对政府补助和救济的依赖性,以及保险公司早期经营时采用错误的推销和理赔方式等,都对保险的推广产生了负面的效果。

  2.2 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不足,产品相对单一

  影响范围八受灾主体集中等特点导致农业风险难以符合可保风险条件,在缺少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推行相关保险产品易导致保险公司经营亏损,保险公司主观上缺乏开发新产品、 完善保险产品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农业保险方面, 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中国人民保险、中华联合保险以及国元农险、中原农险等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主体极其有限,导致农业保险市场上有效供给不足,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投保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对于大病保险、养老保险、信贷保证保险等险种,目前保险公司在贫困地区经营险种的种类和结构相对单一,考虑到产品设计权限往往掌握在总部、省级分公司等高层手中,现阶段难以实现根据各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方案设计。

  2.3保险扶贫配套措施不健全

  保险业参与扶贫应有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在扶贫实践中, 部分保险公司出现了产品定位不清的问题,有意或无意地在确定扶贫对象、保险产品设计、保险宣传推广及勘察定损等过程中追求商业利益,导致贫困户对扶贫类保险产品认可度降低,保险扶贫流于形式。针对保险扶贫,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尚未出台相关法律和法规,政策性文件的效力层面不高,从长远来看对保险产品参与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有限。现有政策性文件对如何精确识别贫困户、保险产品开发与创新、保险财政补贴制度以及如何对扶贫效果进行评估等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中各地区保险扶贫办法差异较大,不利于试点经验的推六也影响保险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推动保险产品助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对扶贫类保险产品的支持力度

  扶贫类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均不足,要求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采取直接补贴保费、建立保险扶贫基金等措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险产品参与精准扶贫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支持。通过政府财政支持降低贫困户的投保成本,提高笋碑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多种险种的认可度’保证保险扶贫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3.2提高保险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要聚焦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积极开发产量保险、 收入保险、指数保险等新型高保障保险,为贫困户开创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尤其是对地方上的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考虑提供定制化保险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当地人口就业脱贫。在人身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应针对贫困人口尤其是地区内老弱病人口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险种,在贫困户可承受范围内推出小额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扶贫类产品,增强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

  3.3促进保险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

  进一步探索“银行+保险”及‘银行+保险+担保”的金融扶贫模式,在产品设计、渠道推八信贷资金投放、保险理赔等多方面促进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间合作,建立农村地区金融信息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贫困地区数据库, 实现信贷和保险数据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特色产品开发、贫困户信用评定以及贫困户情况动态反馈等。

  参考文献

  [1] 张笙璐.浅析保险扶贫运作机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8).

  [2]孙伟月.精准扶贫政策下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对策探讨[J].市场研究,2019(08).

  [3]李传峰.保险助力 脱贫攻坚的成效与对策思考[J].中国保险,2019(08).

  [4]盛继丹.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

  [5]吴旭东.中国保险业参与扶贫的主要模式[J].中国邮政,2019(08).

  [6]邢雁飞.河南省“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的实践探索[J].中国市场,2019(2你

  [7]徐明庆,张蓉,徐铭,等精准扶贫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J].乡村科技,2019(21).

  [8]孙向谦,王红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健康扶贫的路径、挑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7).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