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社会科学II > 教育综合 >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投稿杂志推荐

  耿会琴

  (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甘肃 华池)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多元化教学的这一教育模式得到了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目前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围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分析

  在新时期,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也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此教育方式的运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并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情等实现探究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而且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数学知识内容以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既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强化学习动力,又使学生更容易地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内化。结合情境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有效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获得数学思维的锻炼。

  例如,在“相交线”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直观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保证探究课堂的有序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多媒体呈现汕头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大家观察这座大桥,其两端有很多平行线,也有很多由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两条直线相交可形成哪些角?角又有些什么特征呢?”对于学生来讲,枯燥的讲解无法激发其学习热情,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其学习成效自然会下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适当地加入学生喜爱的或者是想要探索的内容,以直观内容形成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产生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在主观参与中深入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二、精心设计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授课时间、学生需求等多方面思考,合理设计教学的各步骤,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位置,学生只能进行接受式学习,不能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也不会主动地思考知识。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发展形成制约。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递进性的问题,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时间,促使学生在多元问题中积极探索。

  比如,在“分式”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中主动探究,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分式就是整式与整式之间进行除法运算。那么,对于除法运算,你知道哪些记忆很深刻的知识呢?在本环节中,学生可能会记起0不为除数等,教师需合理引导,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在以前的知识学习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有效学习。各种类型问题的提出,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使学生实现对旧知识的有效巩固,主动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也让学生增强个人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今后更主动地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三、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直观表现形式[2]。运用此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发挥辅助作用,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平台,提升教学成效。

  如在开展“平方根”的教学中,教师需给予学生机会,引领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互动探索中形成思维碰撞,也在此过程中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总结整数、0、负数的平方特点。在平方根性质的总结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解答,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讨论、比较中归纳。对于学生来讲,一味地讲解知识,会降低学生知识探索的主动性,逐渐转移注意力。但如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学生会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不同的思维、观点等在探究式学习中碰撞, 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从而推动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顾晶子,程岭.浅析初中数学“五问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意蕴[J].财富时代,2020(7):55-56.

  [2]左强.初中数学课堂真实学习的“四轮驱动”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3):66-69.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