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社会科学II > 教育综合 > “问题串”在物理概念建构课型中的应用

“问题串”在物理概念建构课型中的应用

投稿杂志推荐

  黄晓皎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摘 要: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规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重难点。对概念课型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核心素养提出了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问题串”;初中物理教学;概念建构课型 "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一、当前物理概念建构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深刻的学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关键,而在意义和概念的建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概念教学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十分关键。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深化解决的问题。很多物理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认识还处在重应用、轻形成的阶段,不懂得在课上完善知识建构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问题串”在物理概念建构课型中的应用

  (一) 利用“问题串”引领学生关注学习目标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加强对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的概念学习环节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关注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清单,学生通过课前对任务清单的梳理,进一步了解课程进展的细节和详尽内容。以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串清单,进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路:(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液体压强的大小有什么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4)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支持你的结论?学生明确问题目标后,在实际的学习中就可以把握关键。

  (二) 利用“问题串”温故导人,唤起原有认知基础

  为了进一步建构合理化的概念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教师应该重视课前的问题设置,从而利用多层次、多元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根据学生既有的概念和认识进行问题串的设置,形成与新知识之间的联动,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物理学科框架。例如,在“弹力”一课的引人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体验弹弓将纸团弹出的过程,通过实验展示弹力的典型现象,唤起学生对弹力的直观印象,接着提出两个问题:(1)这个过程体现了力的哪些作用效果?(2)你认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将物体射出去的?在复习上节课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出本节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后续的弹力研究打下基础。

  (三)利用“问题串”引发思维冲突,获取正确认知

  学生原有认知有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教师应该注意合理设置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进而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以“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为例,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问题设置:首先, 提出问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学生回答:“因为速度越快惯性就会变大。”其次,教师再提问:“那么物体速度为零的情况下,是不是意味着惯性为零呢?”此时学生已经陷入了认知矛盾中,利用既有的认知概念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教师在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中,对惯性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引人,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质量越大,物体惯性越大”的观点。

  (四)“问题串”配合物理实验,建立思维发展支架

  为了完成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会有“比较”“分类”“归纳”“推断”等多个层次,那么,问题串的设置要巧妙地配合实验,搭建思维发展的脚手架,更好地引导学生落实教学目标。例如, 在“弹力”一节中,在“建立弹性和塑性的概念”环节,先让学生动手改变实验桌上各种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用五个问题引导学生:(1)在撤去外力后,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有哪些变化?(2)你可否根据这些变化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 (3)你将如何定义这些陛质?(4)对于这些陛质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5)在我们拉橡皮筋或弹簧时,任何时候它们都能恢复原状吗?学生发现有些物体在撤去力之后形状可以恢复,一些物体撤去力之后形状不可以恢复。由此分为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从而启发学生得出物质的特性:弹性和塑性,并独立概括出其定义。问题的设置还引发了学生超过弹性限度的思考,拓宽概念的外延,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杨荣,郑秋生.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 175-176,178.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