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工程科技II > 建筑科学与工程 > 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研究

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研究

投稿杂志推荐

  王 升 张勇博

  (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该文对建筑钢结构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总结施工质量管控的必要性。分析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针对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果,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在建筑行业运行及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着施工步骤简单、建筑本身质量轻以及抗震性能强的特点,将其与当前建筑产业融合,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1 建筑钢结构特点

  根据建筑钢结构的施工状况,其特点如下:第一,钢结构工程通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可以解决建筑工程中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建筑行业的环保、节约发展提供支持。而且,钢结构材料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存在着高效、高强度的特点,将其运用在建筑行业中,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推动行业的可持续运行。第二,钢结构材料的自重较轻,而且强度高。钢结构强度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承重力的影响,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可以节约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建筑钢结构的塑性、韧性线规较好,将其运用在建筑工程之中,可以保证建筑项目整体受力的均衡性,而且也可以增强项目的荷载力,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

  2.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本工程是交通系统轻轨一期项目,本课题主要选择一期工程内101车站到113车站(不排除出人)、112站B出口及主梁、113站钢结构天桥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较为详细的探究建筑钢结构的现场施工技术及质控方法。本车站项目主要应用路侧式、路中式车站,钢罩棚布设在主体结构外侧。将车站顶部设计成双向拱形曲面,侧面被设计成向室内倾斜平面。参照整个建筑表皮构造特征,选用的钢罩棚以菱形网格结构为主,网格边长3mx3m,其被支撑在首层顶梁上。本工程内,钢材应用的强度等级为Q345一D。为提升钢结构的防锈效果,拟定采用涂层形式进行防护处理,防护形式主要有内、外防护两种,分别应用在不受、受紫外线辐照的区域内。

  2.1布置评鉴与结构选型

  在布置本建筑工程的钢结构平面时,要使整个结构平整、分布均匀。在同个建筑平面中,不要形成较大的波动,以防应受力分布不均而降低整个钢结构的安稳性。平面布置与结构选型环节中,应将钢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控制由风力作用引起的移位问题。例如,在101展平面布置阶段,采用的是路侧岛式车站,总长达lOOm,总宽19.5m,分为上、下两层,依次是站厅层、站台层,局部布设地下室。车站主体结构选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横向共分为三跨、轴距6.45-6.60m,纵向共八跨、轴距范围12.0-13.6m,应用的是独立承台桩基础。主体结构外安置了钢结构罩棚,钢罩棚的顶部是双向拱形曲面、侧面为向室内倾斜的平面,建筑高18.2m。结合本建筑表皮构造特征,钢罩棚选用菱形网格结构,网格边长3mx3m,支承在第一层顶梁上。

  2.2 吊装作业

  吊装作业作为建筑钢结构的首要任务,对整体钢结构的施工要求有着明确规定。其技术要点包括:第一,在吊装作业开始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结构平面、结构形式等,确定现场的吊装工序;第二,结合施工经验,应该进行吊装作业的分区设,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实际工程以及工程,并通过适宜性吊装作业的技术选择,提高工程效率,为吊装作业工序的稳步进行提供支持;第三,吊装作业中,施工单位要合理选择测量控制方案,通过吊装作业方案的明确、测量精度的控制等,提高吊装作业的准确性,避免吊装误差问题的出现。

  本工程中,应用的所有钢构件都在精工工厂内进行加工制造,制造结束后在工厂中进行底漆、中间漆、一道面漆处理,随后将其整体运输至施工场区内。吊装阶段,把构件打包长度、宽度、高度分别调控在12.5m、2.7m、2.0m左右。在钢构件被运送到工程现场后,于地面采用两台25t汽车开展吊装活动。 具体施工作业时,预先将其拼装为分片,而后再应用 SOt汽车吊辅助完成高空吊装任务。对于112~113 站,钢罩棚应用了汽车吊双侧吊装方案,而对于其钢天桥部分,推荐应用汽车吊吊装方案施工。

  2.3预制模板

  对于预制模板技术,在实际的钢结构施工中,会受到施工质量、施工成效等因素的限制,而且,由于建筑钢结构的工序相对复杂,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工程标准进行,以保证各个工序的稳步进行。在实际的预制模板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使用滑膜法、爬模法等技术,通过对各项施工质量的控制,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为建筑行业的稳步运行及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

  2.4分条分块安装

  在分条、分块安装中,通过网架结构的划分,将其分为不同的单位,并结合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条块单元拼装,利用起重机进行吊装整合,通过综合性拼接方案的确定,提高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在分条、分块安装技术使用中,可以有效降低高空散装作业的难度,保证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5焊接施工

  结合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焊接技术作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通过焊接操作方案的明确、焊接参数的选择等,对焊丝、焊接电弧电压等进行分析,以保证各项参数确定的精准性,提高焊接施工的整体质量。而且,在实际的焊接处理中,施工人员需要科学掌握焊缝、熔池的施工情况,并通过左向焊法的使用,提高焊缝成型施工的整体效果,满足钢结构施工的整体需求。

  3.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设计质量存在不足

  通过建筑钢结构施工情况的分析,在实际的项目设计以及施工管理中,存在着钢结构设计较为繁琐的问题,而且,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受到资金影响、钢结构设计等因素的限制,会降低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整体效果,无法满足行业的稳步运行及持续发展需求。

  3.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结合建筑钢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安全施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钢结构施工的特殊性,需要施工人员在高层钢结构上施工,而且, 钢结构的零部件较多,在实际的施工中若发生零部件坠落的问题,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O因此,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部门,需要掌握建筑钢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的落实等,保证各项工序的稳步进行,全面提高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为行业的运行及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3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通过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方案的落实,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但是,由于建筑钢结构的特殊性,其发展相对较晚,行业中缺少专业的设计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建筑钢结构施工中,由于对钢结构存在着偏差认知,出现了项目设计、工程施工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导致部分建筑钢结构施工无法推进,长期发展中会为工程项目留下安全隐患。

  4.建筑钢结构工程的质量管控方案

  4.1事前控制

  对于建筑钢结构的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要求施工在实际开始施工之前,及时发现施工工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钢结构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般情况下,在建筑钢结构的事前质量控制中需要做到:第一,在钢构件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选择符合钢材质量的材料,根据工程项目需求、施工计划等,构建健全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及时修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提高钢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建筑钢结构中,钢材质量与钢结构性能存在紧密关联,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检查钢结构材料,监理人员按照产品标准进行验收及校准,在钢材料符合标准后进行后续施工;第三,钢结构的稳定性作为施工的重点,在焊接材料选择、焊接性能调整以及焊接范围应用等方案确定中,对吊车梁结构施工进行调整,为钢结构的后续施工提供技术支持[3]。

  4.2事中控制

  在建筑钢结构工程的事中控制中需要做到:第一,由于钢结构施工作为一体化的施工形式,为了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在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避免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造成的施工隐患;第二,在钢结构施工中的防线、切割、加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各项工序验收结束后才可以进行下步施工;第三,施工单位在进行焊缝检查中,需要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焊缝的检查,注意工序检查的标准性;第四,在钢构件堆放中,一定要按照工程需求进行,由专门的人员进行钢构件的验收、管理,避免钢构件材料存储中出现锈蚀问题;第五,在钢构件安装中,施工人员需要组织建立人员进行材料复核,避免偏差数据的出现,以提高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整体效果。

  4.3事后控制

  建筑钢结构构件施工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该与监理部门进行合作,通过施工单位工程情况的分析、施工构件的检查等,避免钢构件质量隐患及质量缺陷问题出现,针对一些隐患问题,需要生成检查报告,并对缺陷问题进行处理,以提高钢结构问题处理的及时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运行及稳步发展中,通过建筑钢结构施工工序的确定,可以将建筑工程可持续作为重点,通过现代化施工手段的运用,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节约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楠.钢结构预埋锚栓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47(36):95-96.

  [2]陈伟.复杂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综合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4(12):126一127.

  [3]飞秦.简议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安全防护管理[J].建筑技术研究,2018,1(6)145一146.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