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三重人格探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三重人格探析

投稿杂志推荐

  彭铁 田明星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近年来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索与利用,2019年暑期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了当季的票房黑马。它打破了以往的大家熟知的哪吒的形象和对于哪吒故事的叙事情节,将传统神话故事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塑造了一位个人英雄主义的成长历程。文章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主要角色的人格结构,揭示角色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和转化过程。

  关键词: 三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1)19-0123-02

  2019年7月一部以《封神演义》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上映的第一周便以7亿票房的成绩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总票房更是高达49. 72亿, 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

  该片讲述了,太乙真人准备把元始天尊炼化的灵珠投生在李靖的小儿子哪吒身上,将来帮助周武王讨伐纣王,却因申公豹从中作梗,导致魔丸错投。使灵珠与龙王之子敖丙的血脉结合,而本该成为人人尊敬的哪吒却成了让百姓谈之色面的“妖孽”。故事中灵珠充斥着天地温和的灵气,而魔丸中是暴虐灵气,所以被施下了天雷劫,三年后将被摧毁。但是哪吒并没有就此妥协,他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最终与敖丙一起抵抗天劫,并在太乙的帮助下,认清现实发挥无比强大的超我力量,解救了陈塘关的百姓,同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本我不受任何约束,是冲动的、自私的、没有理性的,遵循绝对自由的原则。自我则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有一定对于现实的判断能力,是面对现实的我,受理性思维所控制,自我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本我欲望的同时又要有所顾虑,把本我的欲望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用理性来规范本我,即将本能设置了规则,自我是现实的它更加关注自身的命运。超我遵循完美主义,位于道德的制高点,也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和准则。“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的一切心理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本我、自我与超我。”[2]这三者之间能量所占比例的多少,决定了人的行为是否冲动、是否现实或者是否道德。

  二、三重人格理论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体现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矛盾和冲突存在于各个人物角色的内心当中。 “剧情中他们心理活动和行为也恰恰能反映出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一方面试图实现本我追求快乐的同时,另一方面正视超我中来自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道德准则。”[3]最后通过自我救赎与外部因素的帮助获得一个完整而又健全的人格,达到超我的境界。

  (一)追求本我

  在弗洛伊德的书《自我与本我》中本我是一种处于混沌的状态,模糊的意识就像是草原奔跑的烈马无拘无束。本我是让人产生种种欲望和需求的根源,它能给身体注入精力的同时却没有规定秩序和自我管理,它只是一种使本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原始冲动。

  哪吒是其母怀胎三年而生,没有经过从口唇期到肛欲期的心理成长阶段。弗氏理论认为如果此阶段没得到充分的满足,对于后期的成长过程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哪吒身为魔丸转世自身的能力超出了本我太多,美好的理想与难以控制的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本我和自身防御机制的催动下做出的行为是陈唐关百姓们不可接受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与以前大家印象中的哪吒截然不同。眼睛上浓浓的烟熏装是“被魔童”化的自卑和烦躁的情绪的困扰下的黑眼圈;满脸的雀斑,塌塌的朝天鼻,满嘴锯齿形的牙齿;敞着怀,一副痞痞的样子与其他关于哪吒的动画作品中一身浩然正气、疾恶如仇的英雄形象有极大的差异。片中哪吒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百姓的偏见,比如想和一个小女孩踢毽子且被其他的小孩丢鸡蛋。后来被百姓伤害身心的哪吒才会经常会偷偷溜出去捉弄百姓和曾经伤害他的小孩,在这个过程中哪吒一直在寻找属于他的快乐。

  传统神话中太乙真人给人是一种德高望重、仙风道骨的上仙形象,而在该片中太乙却和人们熟知的形象大相径庭,袒胸露乳、穿着随意、酷爱饮酒、性格憨憨、骑着一头猪的小矮胖子的形象,在帮助灵珠转世的时候,居然神经大条的忘记了宝莲盒的开启密码,也正是因为他的贪杯才会被申公豹设计,用傀儡符附下人身上,喝下了带有迷药的毒酒,导致灵珠被盗,魔丸错附在哪吒身上。

  他们的种种冲动任性的行为都是在本我作用的催动下做出的,此时他们并没有在意他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在电影的前一部分都分别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本我形象也为最后影片高潮阶段角色性格转变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二)自我的挣扎与解脱

  自我与另外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它并没有那么纯粹。自我是本我逐渐发展形成,由于靠近外部世界,自我会因外部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徘徊,承担了代表外部世界并保护本我的任务,它起到了调和本我与超我的矛盾的作用。如果说本我是无拘无束,那么自我便是受制于人,自我存在于规则之中不能越界。自我的务实原则给人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感和成功的可能性。

  在本我的驱动下哪吒虽然戏耍百姓,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得到百姓的认可并融入百姓之中,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才采用了那种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去获得快乐。然而,在山河图之中,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告诉哪吒是灵珠转世,需要在山河图中学习仙术,将来可以保护百姓除暴安良时,哪吒居然答应了下来。这便是哪吒从本我向自我的转变。

  影片中成了灵珠投胎的龙王太子敖丙,一头飘逸蓝发,一副翩翩公子的形象与传统故事中被哪吒抽筋扒皮的敖丙形象完全不同。该片中敖丙与哪吒在海滩相识从此成了好朋友,哪吒生日当天敖丙一方面为了龙族的未来需要除掉哪吒,另一方面在哪吒打开乾坤圈后又想从申公豹的手中拿回乾坤圈来帮助哪吒。此时的敖丙在自我与本我中痛苦的挣扎。

  (三)无比强大的超我力量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位于人格结构中的最顶层,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和伦理方面最佳最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内化的德行、文化和价值的观念,它起着监督自我和制约本我的任务。超我是完美主义而非现实主义它引导人们追求绝对善,舍小我成大我,从而达到人生价值的最高峰。李靖在知道儿子是魔丸转世之后与太乙真人去天庭寻求元始天尊的帮助,不巧的是天尊遁入虚无之中, 而当小云神送给李靖两张可以转移天劫一命抵一命的血亲符时,李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方法,并在天劫到来那天偷偷地把符咒系在了哪吒身上。在故事发展到最后天劫降临的高潮部分哪吒独自一人对抗天劫时,敖丙放弃了成见与哪吒联手对抗天劫,但还是招架不住天劫的威力,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太乙真人挺身而出,拼上里千百年的修为保住了哪吒和敖丙的灵魂,敖丙和太乙的行为都是超我救赎下的英勇行为。

  影片中,哪吒从出生一直到对抗天劫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向超我境界转换的过程。首先,父亲骗哪吒因为灵珠转世天生神力百姓都怕他,所以需要在山河图里静心修炼仙术,将来和父母斩妖除魔保护百姓,将来得到他们的认可时,哪吒非常的开心的拜太乙真人为师。之后,哪吒从山河图里跑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子里找到了一只水妖,并成功地击败了它,救下了一名小女孩。虽然在这期间被百姓们误解,但是李靖知道其中误会回到家之后,也向哪吒做出了解释,告诉他在他生日宴那天为他澄清事实。最后,宴会当天哪吒知道了魔丸转世身份大闹会场后,又独自离去在树林之中风火轮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这时哪吒幡然醒悟,回到了父母身边帮助陈唐关对抗申公豹,解救百姓最终也得到了百姓的尊敬与认可。这时哪吒也不再是那个胡作非为的小孩,人性的善被他完全的绽放出来,实现了超我。

  三、结语

  大多数影片中的角色都有被本我的“快乐原则”驱使的时候,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社会中的道德准则会制约着人性,他们也会因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走向自我,在生活中的某个人或事的启发下,他们开始参考社会道德行事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达到超我的境界。“电影的制作可以理解为创作者造梦的过程,导演力图通过科学的符号元素经过艺术加工融入电影故事之中,使故事文本与观众的意识与无意识层面相遇。单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票房成绩和观众的反响来看毫无疑问该片已经达到了这层面。”[4]通过片中的主要角色的情感变化,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较好的展现出来,同时哪吒、敖丙等角色超我的实现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参考文献:

  [1]薛丽莎浅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以电影《芳华》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6):157-158

  [2]倪海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贡献[J].学术论坛,2002,(10)

  [3]孙晓蕊,胡凡刚 《我不是药神》的精神分析之思[J].戏剧之家,2020(28):149一150

  [4]王昱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在电影中的无意识再现[J].当代电影,2020(07):11-16.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