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信息科技 > 新闻与传媒 > 后疫情时期高校线上教学提升策略探析-----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后疫情时期高校线上教学提升策略探析-----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投稿杂志推荐

  赵梓岩

  (枣庄学院传媒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线上教学成为高校应对疫情的首要选择。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让高校教育者不仅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也清楚看到当前线上教学的现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兼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双重教学任务,在分析其线上教学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提升策略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线上教学;广播电视编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19-0153-03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2020年初,教育部要求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在线学习学生共计35亿人次,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及教育的“形态”,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新形态[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培养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共有200余所院校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年培养出大量传媒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分析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问题现状,并提出改进高校线上教学质量的策略,以适应后疫情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二、线上教学具备的优势

  线上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课堂授课,即应用移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互联网十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目前,线上教学常用的网络技术平台有“钉钉”“QQ"“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企业微信”“雨课堂”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具有其独特优势。

  (一)教学方式更加灵便

  线上教学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师生搭建起一间虚拟的网络教室。与传统线下教学固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场景相比,线上课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不同地点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即可完成知识传授,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和便捷。特别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教师和学生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教学与学习。直播授课时,师生之间一屏相隔,会感受到“一对一”的教学体验;学生还可以通过录像回放、暂停中断、倍速调整等功能来巩固学习效果。无论是中国大学MOOC平台、雨课堂,还是PPT课件录播,都可以让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学习。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非线性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授课更为开放,学生学习更具弹性,教与学自由度更强。不仅可以消除疫情带来的教学困扰,对于高校开展政企培训、合作科研等社会服务工作也会带来便利。

  (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在互联网科技的加持下,教育与科技的融合,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有了更多的可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线上教学资源增长迅速。许多高校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到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进入线上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进行学习。如主张“好的大学没有围墙”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就开放了大量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供各地高校学生扩展学习。

  教育部组织37家线上课程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高校免费开放线上课程,同时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台生动参与。对于授课教师,特别是广播电视编导教师,鉴于专业发展与传媒科技的关联性,运用线上资源可以获取更多名校名师的教学素材,学习和改进专业教案,进一步丰富和更新授课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技巧。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弥补部分普通高校师资不足和课程资源欠缺的问题。

  (三)教学功能更加强大

  线上教学平台在设计上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不仅可以直播和录播课程内容,还能实现课后作业、资料补充、互动交流、单元测试等功能。以“雨课堂” 教学平台为例,教师可以把教学视频和课件传至平台,供学生学习或预习,同时推送课后作业练习,便于更好掌握知识点。课堂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技巧,线下教学往往受制于课堂时长限制,参与学生数量及互动深度较为有限。而线上课堂时间较为灵活,线上教学平台一般设有对话、评论、回复等功能,师生在课上及课后都可以互动留言,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课堂趣味性和延伸性更强,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此外,线上平台还能实现过程监测功能,全方位覆盖各教学环节,自动统计形成数据和图表,供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三、线上教学面临的困境

  线上教学模式借助内在的诸多优势,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高校教育难题。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在线上教学虽能有序进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 实验课程转换受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性课程。如电视摄像、影视照明、影视录音技术等课程,需要在专业实验室等环境下,运用专业器材如摄像机、灯光组、专业录音棚等,由老师面对面教授进行实践操作;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等单独开设实验课程,需要小组团队分工配合,按照导演、编剧(导)、摄像、剪辑等职责模式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实验作品。线上教学可能导致必要的实验活动缺失,大大降低课程教学效果。有言传而无身教,实验性课程在网络教学设计中会受到限制,转换空间非常有限。

  (二) 教师信息素养欠缺

  所谓信息素养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2]。虽然传媒行业与信息科技关联密切,但是在网络教学中部分广播电视编导教师仍显露出信息素养的缺乏。

  一是教育观念转变缓慢,一些教师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对于线上教学重视不够,课程准备不充分,存在应付思想。

  二是网络教学技能不足,对教学平台、网络设备等应用不熟练,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是线上教学形式单一,直播课较多,MOOC课和其他形式较少,且在网络授课的时长、内容、环节等方面缺乏设计,灵活性和吸引力不足。

  (三) 软硬件条件不完善

  线上教学需要软件系统、手机、电脑及网络等软硬件条件的支持。疫情防控时期,直播授课时经常收到学生关于出现卡顿、延迟、花屏或掉线等情况反映。归其原因,软硬件条件不完善是影响线上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不同地区师生所处的网络环境差别较大,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较低,网络信号不稳定;其次,大量的老师和学生集中登陆在线教育平台,超过了平台承载能力,容易造成服务器瘫痪;再者,学生使用的学习终端设备不同,且设备配置差异较大,对于网上学习也存在一定影响。

  (四) 教学监管与评价不到位

  在线上教学时,老师与学生分属于两个不同空间,班级概念在网络平台中被虚拟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也不再适用。线上学习更要求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自律性。但这些数据都是在线上教学中很难去评估的。即使是直播授课,学生精力是否集中、知识点是否理解、甚至是否在上课等都难以监督掌握。即使线上教学平台具有辅助管理功能,能够将出勤、作业、测试、互动等情况量化形成数据和图表,也只能作为学生评价参考,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的真实性。

  同样,对于教师评价而言,线上授课情况也主要通过网络、软件等途径获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线上教学提升策略

  线上教学虽然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策,却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带来良机。后疫情时期,在 “互联网十教育”模式趋势下,有效化解线上教学困境, 可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为例,提出以下几点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一) 转变实验课程教学思维

  实验课程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校要跳出传统实验教学思维,创新线上课程设计,构筑网络化实践教学场景。学校实验室机房装配有教学所需的AE、Premiere、Edius等软件环境,学校可以与软件服务商合作,通过共享、虚拟机、授权等方式,帮助师生在个人电脑上搭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实现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的线上结合。一些实验课程还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支持。疫情期间,己建成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均免费开放,多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以基于个人电脑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从而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在线教学提供了保障[3]。

  对于实验课程设计,老师要变通方式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DV、数码相机等常用工具,请亲人、朋友配合完成。要灵活调整实验方案,可以按照“化整为零”的思路,将一个长时长的“大作品”拆分成若干个短时长的“微作品”。每个“微作品”的考查标准可以有所侧重,如作品A侧重考查策划能力,作品B侧重考查摄像技巧,作品C侧重考查剪辑水平等,如此既丰富了实验内容,又锻炼了学生在作品创作各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将“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更增强了学生居家学习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懒惰心理。以纪录片创作课程为例,如选择“我的居家生活”为项目主题创作,可以分解成拍摄身边的家人、身边的美食、身边的变化等等,如此一来,原本在家难以完成的实验项目就变得丰富有趣许多。

  (二) 提升教师网络教学素养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表示:“因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融合了‘互联网十’‘智能十’技术的在线教学己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4]传媒专业院校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把线上教学推广作为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加强信息化技能培训。召集信息化人才组建培训团队,对教师进行教学软件培训,提高软件熟练度和信息化技能;同时制作使用手册或演示视频,向全体师生发放。

  另一方面,优化线上教学方案。灵活运用MOOC教学、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远程指导等授课方式,借鉴采用“1十M十N”协同跨校教学模式、MOOC十SPOC十线上翻转课堂、SPOC十线上翻转课堂等成功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多样化。

  (三)强化线上教学环境保障

  线上教学模式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软硬件环境支撑,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从国家层面来说,加强偏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网络环境为线上教学提供最基础保障。从部门层面来说,高校应选择承载量大的教学平台,同时配有备选方案;教育系统有必要建设融合式线上教学平台,融入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避免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选择不同平台,而造成教学资源分散。从平台层面来说,很多常用的企业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设计初衷是服务于企业多人会议,部分功能未必完全符合线上教学需求,就需要深入开展需求调研,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实现平台与教育有效融合。

  (四)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措施。线上教学评价可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应灵活开展,不能只看重结果,要实行全过程监管,正确评价学习效果。在参考教学平台提供的量化指标同时,做好课堂行为统计记录,定期向学生公布。加强监督抽检力度,如随机发起签到,以免学生因掌握时间规律而出现逃课行为。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估,可以将领导听课、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等传统方式与线上互动交流、点赞送花等行为相结合,纳入教学质量评价,拓展评价渠道,提升教师线上教学多样性和积极性。当然,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还要不断积极探索,持续完善高校的教学监督评价机制,以适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结语

  本次新冠疫情不仅真实检验了我国线上教学能力,也让高校教育者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看到了当前线上教学的问题现状及努力方向。未来高校教育不会是单一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必然会占据主导。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将会成为各高校、各学科教学建设的重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把握住教学发展机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转变实验教学思维,培养教师信息技能,优化线上教学环境,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突破性进展历史性跃升——“十三五”高等教育主要成就[EB/OL].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0-12-03.

  [2]贾延飞.高校写作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03):104-110.

  [3]张冰清.新闻学专业线上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20(19):7一8.

  [4]教育部: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J].信息系统工程,2020(05):2.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