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基础科学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学科: 基础科学> 地质学
  • ISSN:1006-4362 CN: 51-1467/P
  • 简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季刊)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 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编辑加工奖。
  • 四川
  • 季刊
  • 4646 次
  • 四川省教育厅
地质与资源
  • 学科: 基础科学> 地质学
  • ISSN:1671-1947 CN: 21-1458/P
  • 简介: 《地质与资源》本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于1992年,其前身是《贵金属地质》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配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部署,从2001年起更名为《地质与资源》。 本刊奖继续坚持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跟踪地质学世界前沿问题,全面反映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同时充分报道国内外地质与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从事地质科研、生产、教学及管理人员。
  • 辽宁
  • 双月刊
  • 2466 次
  • 国土资源部
厦门大学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0438-0479 CN: 35-1070/N
  • 简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1年,是由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科学,化学,化工,海洋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播科技成果,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相互交流的园地。获奖情况: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国家“双效”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办于1926年4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办刊历史悠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当时的厦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亲自筹划,《厦门大学学报》在停办七年之后,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对后来全国各高校学报的复刊或创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教育部的表扬。获奖情况: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一、二届)。
  • 福建
  • 双月刊
  • 7593 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内蒙古大学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1000-1638 CN: 15-1052/N
  • 简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9年,199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是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刊宗旨:推动科学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刊登发表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全面反应我校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1997年获国家三等奖;2002年获内蒙古期刊奖;2000、2004入选核心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9年,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是综合性学术理论类期刊。主要以北方少数民族学、蒙古学研究为特色,尤其蒙古学研究令国内外学者瞩目,2004年该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目建设工程,成为世界蒙古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刊发蒙古学、民族学和其他社科类学术论文为主要宗旨的社科类学报。曾获全国首届百强学报称号,首届内蒙古期刊奖,2004年入围教育部“名栏目”工程建设行列。以民族性、地域性为特色,以把握前沿、为学科服务为宗旨的综合类社科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五届荣获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2008)、北大核心期刊(2004)、北大核心期刊(2000)、北大核心期刊(1996)、北大核心期刊(1992)。
  • 内蒙古
  • 双月刊
  • 8013 次
  • 内蒙古教育厅
中国病毒学
  • 学科: 基础科学> 物理学
  • ISSN:1003-5125 CN: 42-1295/Q
  • 简介: 《中国病毒学》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本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双月刊。为我国生物学核心基刊,被美国《CA》、《BA》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它定期反映我国病毒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动态及各分支学科——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人体病毒、噬菌体及亚病毒等在工、农、医、林、牧、渔诸方面的应用研究的进展与方向,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广大病毒学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获1990年湖北省期刊印刷质量奖;1994年-1995年度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优秀期刊奖、。
  • 湖北
  • 双月刊
  • 1178 次
  • 中国科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1001-6600 CN: 45-1067/N
  • 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57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自然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刊具有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以发本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文章为主,适当刊发外校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其中2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和第五版。获奖情况:1994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三等奖; 1995年,获广西高校理科学报B类一等奖; 1996年,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二等奖; 1999年,获广西首届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广西优秀科技期刊; 2002年,获第二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5年,获第五届“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称号; 2007年,获第六届“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称号; 2008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 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首届全国百强学报、广西十佳社科期刊、广西第二届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第五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 广西
  • 季刊
  • 9306 次
  • 广西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1001-2443 CN: 34-1064/N
  • 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办于1957年。1973年复刊以来,发表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千余篇,大多数被相关专业文摘收录。1995、1998、2001、2005年连续四次被安徽省科技厅评为“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10月荣获“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199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报”;2004年被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近年来,本刊发表的有关“扬子鳄”、“稀土有机”、“凝聚态与晶体材料”、“奇异摄动”、“泛函”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多次对本刊发表的数学论文给予介绍并作出较高评价。获奖情况: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报;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安徽省科技期刊二等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办于1957年5月,历经《安徽师范学院学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等几次更名,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刊,1973年复刊,迄今出版37卷161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文史见长,严谨求实,体现师范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安徽省优秀社科期刊、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 安徽
  • 双月刊
  • 7422 次
  • 安徽省教育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学科: 基础科学> 天文学
  • ISSN:1001-1749 CN: 51-1242/P
  • 简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曾用刊名:物化探电子计算技术),1979年创刊,《物探化探计算技术》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物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普及与提高,旨在促进地球探测、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方法、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推动地质勘查、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全方位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服务。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不仅是地学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益友,同时也可为其他学科领域内广大科技人员参与与借鉴。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的周围已形成了一支作者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本学科的权威和新秀,这已成为提高我刊论文水平的重要保证。
  • 四川
  • 月刊
  • 345 次
  •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1001-8395 CN: 51-1295/N
  • 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旨在反映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本刊主要刊登数、理、化、生、地和计算机科学等,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科研简报。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已被CNKI全文收录,此外,还被MR、CMP、CA、Zbl MATH、РЖ或AJ和ZR等6种国外大型文献检索机构收录。本刊办刊宗旨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获奖情况:2009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10年“四川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201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十佳学报”; 2011年“2011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旅游、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心理学、外国语文与教学、哲学、新兴与边缘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应用的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30多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双百"、"二为"方针,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和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努力繁荣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四川省一级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四川
  • 双月刊
  • 824 次
  • 四川省教育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学科: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综合
  • ISSN:1007-1261 CN: 61-1290/N
  • 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79年3月,其前身是《宝鸡师院学报》,1980年5月停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起,刊名改为《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合并后的校名定为宝鸡文理学院。1993年6月,学院正式挂牌。《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随之从1993年第2期改为现刊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特色期刊奖,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电子与电气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获奖情况:2000年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特色期刊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现为双月刊,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为全国第三届社科学报名优栏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主要栏目:西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艺学、现代当代文学、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原名《宝鸡师院学报》,后改为《教学与科研》,1985年复名为《宝鸡师院学报》,1993年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现为双月刊;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陕西省重要期刊;“周秦文化与青铜器”“张载与关学”栏目为全国第三届社科学报名优栏目;陕西省优秀人文社科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绐终立足周秦文化故地,突出学术理论探讨的特色,坚持“双百”方针,求实创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知识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和认可和学术界的好评。
  • 陕西
  • 季刊
  • 1171 次
  •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