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工程科技I > 矿业工程 >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5篇)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5篇)

投稿杂志推荐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现场应用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建设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煤矿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我矿现场建设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为实例,总结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现场应用的经验和问题,供研究讨论。

[关键词 ]煤矿;安全;控制;实施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管”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1.成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成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开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体系自2007年1月严始建设,到2007年12月31日初步建设完成形成了基本本安体系框架,编制了本安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针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定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为规范岗位行为编制了《岗位管理标准与措施》对全矿74个工种298个施工工序的危险源进行了人、机、环、管四方面的辨识,共辨识出1446个危险源,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了有效的管控措施,组织编制了《风险管理手册》、《体系考核评分标准》,为保证体系的实施制定了强有力的《本安体系制度汇编》,根据神宝公司的安全文化特点编制了具有神宝特色的本质安全《安全文化》。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认真开展培训学习工作。领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精髓和内涵。我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多次派出体系建设人员到神东分公司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培训。同时,在本矿各单位之间开展了全方位、全员的、分层次进行体系文件的贯彻培训,使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到建设本安体系的意义,基本掌握了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为本质安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管理、操作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基本掌握了本岗位、本工种、本工作地点存在的危脸源和潜在的风险。

4.确定了各煤矿生产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完成及启动运行时间。2008年6月6日露天煤矿召开了全矿员工参加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启动动员大会”。拉开了全面推进和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帷幕,也标志着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层面。预示了安全工作新篇章的开始。

2008年9月末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推广培训班在本安体系的发源地神东煤炭分公司举行,神宝公司派出4名体系管理人员进行了学习。11月份我公司露天煤矿投入40多万元购置了全公司8个二级单位共用的体系软件系统和硬件。信息系统自12月21日开始录入本安体系所有文件,到2009年2月26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在露天煤矿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利用该软件我们自2009年2月26日至2010年7月25日的17个月中发现危险源显现4999次,其中巨警2次、重警2次、中警3203次、低警1779次、轻警13次。评价指标监测考核271项,其中考核现场254项、考核内业92项、考核相关项24项。

5.完善、修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和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在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时,适时修订、完善所有安全管理制度,涵盖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2010年7月份我们印刷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和《技术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6.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为了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下发了《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评办法(试行)》,对各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质量、会审、培训、运行和现场考核、内业相关项目提出了明确的考核内容。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将本安体系考核、质量标准化、安全结构工资量化考核合并统一纳入本安体系,建立了以月度本质安全管理考核为初评结果、公司季度考评为最终依据的运行考核机制。

二、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的体会和认识

通过2008年6月6日到现在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对本安体系建设有以下体会和认识:

1.神华集团开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和实施活动。目的就是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事后对事故分析处理向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控制转变,变“亡羊补牢”为“防患未然”。

2.煤矿本质安全体系的内涵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安全保障,是当前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3.积极推进本安体系建设,必须始终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在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在推广运用上要进一步创新,在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措施上要进一步完善。

4.通过软件的使用,既方便了管理也提高了效率,业务部门随时将检查存在问题录入系统,基层一线单位每班通过查询本安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各类问题,在班前会进行通报及意识教育,不仅使管理人员,也使每一位员工及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单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有效的进行整改完善,员工的个体责任心及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自动分析、预警和评价,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透明度,也为危险源的闭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5.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各种隐患的防范也有了较大的加强。通过在现场设置危险源管理标志牌板,给员工发放危险源管理卡等学习资料,使每一位员工对各自岗位、工种的危险源有了更全面、更详细的认知,大大减少了作业中的未遂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体系实施以来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

6.现场存在问题明显下降,有力地促进了现场的动态达标。通过体系的运行,使员工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有力地促进了现场的动态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责任罚款数量下降了20%~30%:本着科技保安的目的。提高科技保安水平。我们为现场96台设备安装了防碰撞系统,并配备了对讲机,利用工业监控系统实施统一监控调动。有效的保证了现场安全生产。

7.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了本质安全的标准,露天矿在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上安设了闭锁装置,完善了地面及坑下设备运转部位的防护,将手工工具、移动梯子、起重葫芦等纳入体系进行管理。使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了本质安全的标准,保障了作业的安全。

8.通过体系的实施推进完善现场作业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自2008年实施体系以来,我矿先后购进了电缆车、发电车、维修工具车等设备解决了电铲检修、走铲靠人工作业的问题,完善了供电走铲和更换电缆的工序。利用机械化作业避免了人接触危险物质的机会。购置了轮式推土机、平路机、100吨洒水车等道路养护设备,按标准修设矿区道路。使道路宽度、平整度、曲率半径等均符合设计要求,优化运输线路的设计,形成单向单线的运输道路:有效的保证了运输作业安全。为各设备配装防碰撞系统,在设备接近安全间距时对司机进行提示警告。减少了设备机械事故的发生。利用工业监控配合卡车调度系统,对现场作业设备进行监控、调动,有效的保证了现场的作业秩序和安全。建设职工强制性休息室。保证职工班前休息到位,确保职工作业安全。

9.实现了五个转变,现场管理从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管理方法从被动约束向综合激励转变:员工安全责任心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员工安全素质从思想认知向行为体现转变;员工安全工作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三、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严格执行落实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力度差。按照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对照现场进行了差距分析,并进行了整改落实。为了确保将体系的每一考核指标落到实处,矿里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进行了二次细化分工,明确了职能部门及各段(部室)责任。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落实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履行体系运行中的相关职责力度尚差。

2.在本安体系危险源进行再辨识过程中未认真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危险源的再辨识及全员参与程度不够。在本安体系危险源进行再辨识过程中个别单位的区段、班组没有严格按照本安体系的建设方法认真参与本工种、本岗位、本工作地点的危险源风险再辨识,造成部分一线员工对危险源辨识方法掌握不熟练。个别基层区段,生产技术人员既是风险辨识者又是管控措施的制定者,致使编制成册的本安体系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内容缺项、不完善,没有发挥一线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失去了一次提高认知危险源能力的现场培训时机。

3.风险控制方面的预控管理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将高风险任务的管理作为日常重点进行关注,并为每位员工印发了《岗位危险源管理卡》,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志牌。让每个岗位熟悉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知道哪些是不安全行为。风险控制方面的预控管理的新的危险源的查找和再辨识工作落实的不够全面。

四、下一步推动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1.开展全方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年”的各项活动,促进本质安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带头执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应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落实相关工作,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增强落实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2.进一步明确本安体系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对业务部室及专业人员,在体系运行、达标过程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及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3.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每月组织一次本安体系知识考试,不断提高员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水平。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

4.班组建设和“体系”实施要融为一体。为“体系”实施筑牢第一道防线。一是突出抓好班组长的选拔和素质的提高,结合危险源辨识和管控工作,严格班组长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突出抓好班组制度建设和落实。依据岗位、工种进一步完善操作程序和标准,把危险源辨识细化到岗位。分解到个人,把控制风险的措施、标准贯穿于每一道工序,把考核落实到每一个行为人。促进班组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5.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一是加强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自身修养,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知识。二是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利用行政管理、经济考核等手段,加强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三是现场安全文化建设。运用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标语、事故警示牌等手段。围绕安全文化、安全月、百日安全等主题开展活动。把牢行为文化建设、提高观念文化建设、促进物态文化建设、推进管理文化建设。

6.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励深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严格内部考核工作,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7.根据集团新制定的露天矿体系考核标准,认真对照推进执行,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强化对现场生产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积极整改,明确奖罚、责任和权力,以考核促进体系的全面推广实施。

五、2010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达标成果

2010年是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年”,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神宝露天煤矿明确提出了努力打造以“本质安全型”企业为核心的“五型企业”,工作目标是:达到三级本质安全型煤矿,力争下半年将“质量标准化、应急管理、班组建设”一并纳入本安体系考核范畴,使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统一。

对本安体系文件进行修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现已完成对《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的修改,并制定了《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和《本安体系知识手册》同时印刷下发进行贯彻执行,下一步将根据集团要求对其余文件进行修改。

根据集团统一制定的露天煤矿板块体系考核标准,2010年11月我矿顺利通过了集团公司的验收、考核被集团公司评为本质安全三级煤矿;同时,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煤矿。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煤矿生产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的实践中,逐渐引进各类的技术系统,旨在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安全管理中高效的手段。鉴于此,文章首先针对性的分析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容,阐述了它的实际应用方式,最后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5]梁子荣,辛广龙,井健,等.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三项工作关系探讨[J].中国煤炭,2015,26(7):116-119.

作者:姜瑞 单位:邹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安全监察处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任家庄煤矿本安体系落地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本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风险预控体系运行和实施情况,给出了完善本安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风险预控 本质安全 体系落地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52-01

0 引言

任家庄煤矿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北约20 km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是横城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现代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服务年限54.9年,主采煤层为三、五、九层煤。目前我矿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工艺复杂,参与生产的设备种类多、工种多、联合作业多,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传统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事故经验教训,管理跟着事故跑,主要采取行政推动、会议布置、集中整治等手段,管理无程序无标准,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常常是“一个问题没解决,更多的问题冒出来”,管理顾此失彼,处于“救火式”的被动局面。2014年,我矿探索并推行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我矿的安全发展。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根本特征和意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力求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忍水平。

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领导安全管理体系化意识淡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在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和推进中存在着领导安全管理体系化意识差,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了解重视程度不够深入,没有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提高本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和措施,依旧依赖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投入不足,影响了体系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2.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工程,在体系建立过程中,个别存在部分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和各小项所制定的标准存在矛盾或管理环节接叉不清,存在管理工作重复交叉,职责权限不清等现象。单凭综采考核标准部分就未能体现独有的特色,如工程质量考核、文明生产标准不统一等。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止步于通过录入安全检查查处的危险源和人员不安全行为,并按照本质安全考核管理办法给定的运算系数和公式给出一个考核分值的简单功能。现有功能设置达不到考核管理体系自身要求,系统的维护和系统中基础信息修改的功能设置完全达不到安全管理人员的需求,且现有功能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相关安全信息基础资料的统计仍需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

2.3 专业检查种类繁多。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两大元素生产过程现场控制和机电管理,每月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专业考核组进行检查考核、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每月分一次检查考核、质量标准化3次检查互相重复。我矿相关业务部门在接受上级公司的专业考核组检查的同时还承担本安体系检查考核的准备工作,且通常以专业检查为主,以本安检查为辅,分化了集中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精力,无形中对本安体系的推进和落地产生了阻碍。

2.4 风险预控管理流于形式主义。

本安体系在建立和贯标过程中主要依靠“第三方”暨本安体系研究小组,搞的是“运动战”一阵风,人员专业性不强,虽然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没有真正从改进和提高我矿基础管理工作入手。目前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仅仅是靠某几个职能部室和某几个人进行日常的运转,PDCA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形不成闭环,其它环节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在本安体系推进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安全管理的核心级,没有直接落实到班组这一级别层面,没有实现全员参与,科、队级管理和班组级落实方面存在“两张皮”或者“无作为”的现象,导致风险预控运行效果不理想。

3 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的措施和建议

3.1 发挥领导作用,确定我矿安全管理目标

煤矿领导应决定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需达到的程度和目标,充分考虑内部管理需要、外部需要,各方面的结合等因素,以及是否需要外部确认,外部确认立足达到的等级,如本安一级,二级,部级质量标准化等;提供本安体系完善和推进本安体系落地所需要的资源,做好内外信息沟通。我矿在安全管理目标确定以后,将安全目标逐层分解至科队级和班组级,科队和班组分别根据矿、队级分解后的目标再次加以分解,对能量化的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确定时间、节点、工期。矿安全管理科负责对分解后的安全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最终将实现全矿安全目标的责任主体落实至每一位员工,并通过践行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矿安全文化,凝聚每一位员工的向心力,最终实现矿安全目标。

3.2 完善组织构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煤矿在采用和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应确定一个完整的组织构架,确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化所需的各种职能。由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在组建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体系化组织结构的长期性、人员的稳定性,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确保由有一定安全管理基础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担任相关职务,否则很难正确指导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推进工作,甚至是误导。

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组建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同时,应考虑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内符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安全管理理论集大成者,坚持推进和贯彻落实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设立专业科室,并配备足够的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人员,专职负责风险预控考核管理工作。

3.3 强化“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六化”考核。

我矿应该强化“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工作思路,明确和界定安全管理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持续推进“六化”考核,持续稳定地推进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地。

按照“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原则,明确矿、队、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从上到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安全责任逐级传递的“分级管理”工作机制。

六化检查考核具体为:一、检查人员全员化,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二、检查内容制度化,将考核评分标准按专业分成四个考评表。每月矿领导级别考核人员分专业组,进行检查考核。职能科室考核按生产单位分专业组,做到检查、录入、整改、复查、消警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三、检查手段多样化,既检查现场隐患,又审查内业资料,既人工检查,又利用各类设备、仪器精确检测,既有对待设备的静态检查,又有跟踪作业循环,查看联合作业执行情况的动态检查。四、检查时间动态化,既包括日常检查、月定期检查、季节性检查、特殊天气检查、夜间检查、节假日检查,又有消防器材、危险化学品等在特殊时期的专项检查。五、检查层次多元化,每次检查都要联合生产、安全、机电、技术各专业人员。参与成员包括矿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生产单位队长、专业技术人员、安监员等。六、检查岗位流程化,每次检查必须严格检查岗位工种标准作业流程,现场实操与手指口述结合,目的是严防“知道做不到”的问题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真正形成团队协助、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高效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我矿的生产主体责任,有利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地。

作者简介

赵长江(1969―),男,副总工程师,现任宁鲁煤电公司任家庄煤矿机电副总,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煤矿在安全管理的作用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概况

1.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特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效性。详细来讲:其一,预先性,也就是说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保证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二,系统性,这是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在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往往需要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去思考,保证实现人、机、环、管全方位的预控管理局面;其三,动态性,由于风险危险源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开展发生变化的,在进行日常危险源的监控过程中,要保证动态化的工作方式,一旦发现其出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1.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流程其一,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做好风险的筛选、归类,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其二,结合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做好风险评估,明确其等级;其三,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其四,切实执行风险管理方案,保证其有效地使用到现实工作环节中去;其五,注重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改善,对于不健全的地方,做好修正和改进工作。

2现阶段煤矿矿井管理风险的常见类型

现阶段煤矿管理风险的常见类型有:其一,水灾事故风险。矿井水灾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带,水文地质的透水性,将严重影响到安全生产的秩序,对于经济效益的保证、人员安全的保障、矿井的合理开发都存在极大的危害。其二,瓦斯事故风险。由于煤矿安全设备缺乏、安全管理工作失误、安全技术不科学,导致出现瓦斯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伤害。这不仅仅使得原本正常开展的工程项目难以有效完成,还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其三,火灾事故风险。由于煤矿开采的对象属于易燃性的物品,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极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其四,很多的矿区施工现场,通过实践检验都可以看出其存在煤尘爆炸的可能性,这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

3如何发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如果煤矿企业全体具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不断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煤矿风险预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煤矿管理者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不断培养自身风险防范理论基础,为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打下思想基础。其次,做好全企业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教育和宣传工作,健全风险控制管理培训体系。多数从事煤炭工作的都是农民工,其认识水平有限,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很多情况下,在施工时随意性比较强,难以形成正确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最后,积极将风险预控管理纳入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以各种形式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不断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3.2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健全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是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以煤矿管理者、施工负责人、风险预控管理专家组成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保证结合企业特点、工程项目性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依据。其二,以岗位责任制来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保证将风险管理工作的职权明确分配到个人,一旦发现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及时地要求相关负责人进行改善,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其三,健全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效果、水平与绩效成绩、薪酬之间的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参与到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其四,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保证在风险信息收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遗漏,保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3.3注重培养风险预控管理人才综合风险预控管理的特点,此项工作的专业性强,任务量大,担负责任巨大,这就要求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制定严格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拔和聘用机制,保证进入到风险预控管理队伍中的人才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符合煤炭企业的项目要求;其二,注重开展新人的岗前培训,结合实际案例,向其讲解常见的风险类型,不断培养其风险识别能力,保证其能迅速地融入到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去;其三,将风险预控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去,对于风险预控管理成绩优秀的人给予加薪、升职、培训的机会,保证不断激发其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工作热情;其四,高度重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培训体系的构建,因为随着煤矿区域位置、地质水文情况、设计要求的不同,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就有所不同,应该结合自身实践案例,不断找到自身存在的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缺陷,以找到合适的措施去规避这样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使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还牵涉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的预控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缺陷,实现在风险预控管理上的创新。

作者:崔跃宏 单位:山西襄矿晋平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管理体系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风险预控筑起安全的铜墙铁壁

白芨沟煤矿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太西”无烟煤主力生产矿井之一。矿井始建于1966年7月,投产于1972年,当时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2007年核定的生产能力为160万吨/年。

自2008年以来,白芨沟煤矿以神宁集团公司“一优三减两提高”战略部署为指导,持续对矿井生产系统、通风系统、机电运输系统等进行简化、优化,形成了“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从根源上消除了矿井重大安全隐患,矿井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防灾抗灾能力、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白芨沟煤矿坚持以风险预控管理为要求,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抓手,突出抓好危险源管控这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对系统性危险源和岗位危险源管控实行分级管控、动态监管、专业分工负责制,分级制定工作标准进行日常管控,进一步内化了体系“落地”的核心要求;坚持在构建和完善体系运行机制上下工夫,从指标、责任、控制、考核等方面构建PDCA循环体系,做到有规划、有分工、指标到人、落实到人的目标责任机制,解决了体系运行与日常管理“两张皮”“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等问题;坚持每周一次安全信息会、每旬一次安全办公会、每月一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例会、不定期召开现场安全办公会的持续改进机制,通报、总结和分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提升措施,推进了风险预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隐患跟踪整改在现场的提升,确保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动态中得到管控。近年来,白芨沟煤矿通过将风险预控管理融入、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使质量标准化、业务保安、不安全行为管控、隐患整改、安全培训等煤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使操作层员工按章作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012年,白芨沟煤矿本安体系建设取得了神华集团井工矿井第一名的好成绩,保持了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成果,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自治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标单位、神宁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