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基础科学 > 生物学 >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10篇)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10篇)

投稿杂志推荐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1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

[摘 要] 目的:探讨TFPI-2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45例以及正常宫颈组织45例的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测定3组标本中TFPI-2的表达情况,表达量与宫颈癌分期、分型、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癌患者组织病理标本中TFPI-2的表达逐渐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FPI-2的表达在宫颈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其含量降低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TFPI-2;宫颈癌;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3-079-03

DOI:10.11876/mimt201603029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可能与HPV感染、分娩次数、初产年龄小以及性生活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随着对肿瘤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参与宫颈癌病理机制的其他因素也在不断被揭示。TFPI-2(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因其最早是从胎盘中分离提取故又称为胎盘蛋白-5[2],文献报道,TFPI-2与肾癌[3]、肺癌[4]、肝癌[5]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观察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的组织病理标本中TFPI-2的表达,探讨TFPI-2是否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45例以及正常宫颈组织45例的病理标本。宫颈癌患者取材前未行手术或放化疗;健康对照组排除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3组患者的年龄、孕产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取宫颈组织,甲醛固定、脱水、浸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4μm。切片给予常规脱蜡、水化处理,即:二甲苯3次,20min/次;100%酒精3次,100min/次;之后98%酒精、80%酒精、70%酒精各10min。蒸馏水、PBS液冲洗3次,5min/次;将切片置入枸橼酸缓冲液中进行加热,沸腾后停止加热,5min之后重复加热,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冷却;用PBS溶液冲洗3次,5min/次;在37℃的温度下,使用3%的H2O2孵育20min,阻断内源性酶的活性;再次用PBS溶液冲洗3次,5min/次;滴加山羊血清封闭15mim,除去多余液体后加入浓度为1:160的TFPI-2抗体,在4℃的温度下孵育过夜;复温并在PBS冲洗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IgG工作液,在37℃下孵育15min;用PBS溶液冲洗3次,5min/次;加入辣根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在37℃下孵育15min;用PBS溶液冲洗3次,5min/次;DAB(联苯胺)显色,在室温条件下显色,显微镜下控制标本的染色程度;在苏木素进行复染约20~30s后使用清水进行冲洗、返蓝;使用梯度酒精进行脱水,即:70%酒精、80%酒精、98%酒精、100%酒精脱水三次,每次5min;二甲苯进行透明,3次,5min/次。结束后使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处理,放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3 结果判读

病理科医生在200倍镜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观察,阳性结果为胞质被染为棕黄色。其中不表达是阴性,弱阳性为小于10%、阳性为10%~50%、次强阳性为50%~70%、强阳性为75%~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宫颈组织中TFPI-2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宫颈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癌患者组织病理标本中TFPI-2的表达逐渐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宫颈癌样本TFPI-2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宫颈癌中TFPI-2的表达与其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越晚期,TFPI-2的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TFPI-2概述

TFPI-2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抑制剂,基因位于染色体7q22,全长7Kb,其编码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内[6]。TFPI-2可在内皮细胞、表皮细胞中分泌合成,在胎盘组织、骨骼肌、肝脏、血管内皮细胞中高度表达[7]。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了蛋白质的水解失调。Chand 等[8]进行体外实验发现TFPI-2可抑制纤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TFPI-2可以显著的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纤溶酶的作用,从而参与到机体的组织发生、纤溶、胚胎发育及肿瘤侵袭等过程中[9]。在许多肿瘤中都能够发现TFPI-2基因的缺失。

3.2 TFPI-2的作用机制及与宫颈癌的关系

宫颈癌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癌细胞的侵袭以及远处转移,在宫颈癌发生侵袭或者远处转移时,需要将基底膜、ECM进行降解[10]。在整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FPI-2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抑制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1)抑制、降解MMP(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细胞可以分泌MMP并与ECM中的生长因子结合,改变基质的微环境,不仅促进肿瘤的增生,还会使MMP的表达、分泌上调。而TFPI-2可以与MMP及其前体结合,竞争性的抑制MMP和ECM的结合,从而保证ECM结构的完整性,发挥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作用[11-12]。2)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一方面可以抑制MMP的表达和纤溶物质,增加其抑制物的功能活性起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IL-8的表达水平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下调,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13]。3)促进癌细胞的凋亡,TFPI-2可以通过降解丝氨酸蛋白产物,与凋亡受体结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中TFPI-2的表达与其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是与其病理分类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推测宫颈癌中TFPI-2表达可能作为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预后的指标。可在后续实验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刘变利,郭霞.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86-87.

[2] Surhone L M, Tennoe M T, Henssonow S F. TFPI2[M]. Betascript Publishing, 2011.

[3] 顾斌, 夏国伟, 方祖军,等. TFPI-2在肾癌的表达及甲基化[C]// 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4] 苏霞, 李雅莉. TFPI-2与肺癌的关系[C]//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 2011.

[5] 孙丰凯, 范玉琛, 赵静,等.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TFPI2基因甲基化检测[C]//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2012.

[6] SEKIYA A,MORISHITA E,MARUYAMA K,et al. Fluvastatin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J]. J Atheroscler Thromb,2015,22(7):660-8.

[7] 孟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宫颈癌中表达情况的研究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5):105-107.

[8] Chand H S, Du X, Ma D, et al. The effect of human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 o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fibrosarcoma tumors in athymic mice.[J]. Blood, 2004, 103(3):1069-77.

[9] CHOCONT?-PIRAQUIVE LA,ALVIS-GUZMAN N,DE LA HOZ-RESTREPO F. How protective is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gainst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lombian case[J]. BMC Health Serv Res,2010,10(01):270.

[10] 唐虹. 116例宫颈癌临床分析[D].广州:中山大学, 2009.

[11] 张乔.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宫颈癌体内体外生长作用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12.

[12] SOVA P,FENG Q,GEISS G,et al. Discovery of novel methylation biomarkers in cervical carcinoma by global demethylation and microarray analysis[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 15(1):114-23.

[13] 阿比班・阿克拉.维吾尔族妇女宫癌发生与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

[14] Kempaiah P, Chand H S, Kisiel W. Human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 is internalized by cells and translocated to the nucleus by the importin system[J]. Arch Biochem Biophys, 2009, 482(1C2):58-65.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2篇: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治疗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关节科,河北沧州 061000)

[摘 要] 目的:探究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3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患者为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下地行走r间等指标,检测其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结果:1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无中转髌骨完全切除者且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128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12±2.71)个月,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为术后(2.57±0.31)d,膝关节屈曲达90°时间为术后(7.85±0.92)d,膝关节屈曲达120°时间为术后(10.62±0.88)d,下地行走时间为术后(13.95±1.27)d。与术后1周相比,患者术后2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度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患侧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为(1.01±0.25),与健侧的(0.99±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Bostm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90例,良38例,优良率为100.00%。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在保证髌骨完整性的前提下促进髌骨长度的恢复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 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膝关节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4-121-03

DOI:10.11876/mimt201704048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其下极属髌腱起点且应力集中,故发生骨折时往往为粉碎性,并可导致伸膝装置的连续性、髌股关节面的平整性受到严重破坏[1]。髌骨完全切除术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传统方法,随着髌骨生理功能及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与内固定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在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治疗中保留髌骨,行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自身骨质状态不佳使粉碎性骨块的复位、固定难度较高,可能影响早期功能锻炼,进而造成预后质量受限[3]。我科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对133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患者实施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6年2月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4]患者,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新鲜骨折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排除病理性骨折、合并同侧肢体神经血管损伤及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者共133例患者,其中男92例,女41例,年龄61~84岁,平均(68.25±6.29)岁,致伤原因:跌伤71例,坠落伤43例,车祸伤15例,其他4例;骨折侧别:左侧81例,右侧52例。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已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患侧大腿部上止血带并适当抬高,常规消毒铺巾,于膝前正中纵向切口入路,暴露髌骨下极骨折断端。使用2根2号Ethibond缝线编织髌前腱膜、髌腱,收拢髌骨下极碎裂的骨块,于骨折断端穿出尾线。以1.5 mm克氏针于髌骨近端钻取3个纵向骨道,分别穿入4条尾线,其中中间骨道穿入2条尾线,而后于髌骨近端穿出;将2枚2.0 mm克氏针逆向穿入髌骨骨折近端,远端入针点选择上述纵向骨道中间深部,近端出针点选择骨道深层[5]。拉紧缝线,复位骨折断端,于编制缝线深处顺行穿入2枚克氏针,并于髌腱穿出,使用双股钢丝绕克氏针行“8字”张力带固定,拉紧编织线尾端,打结固定,剪短克氏针,折弯近端[6]。被动屈膝120°,确认髌骨骨折端位置及内固定稳定性满意后,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术后无须实施石膏制动,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等指标,检测其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运用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价项目包括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肌肉萎缩程度等[7],总分30分,28~30分为优,20~27分为良,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高度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1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无中转髌骨完全切除者。133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

随访期间5例失访,其余12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12±2.71)个月,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钢丝打结、扭曲、松脱、骨面粘附。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为术后(2.57±0.31)d,膝关节屈曲达90°时间为术后(7.85±0.92)d,膝关节屈曲达120°时间为术后(10.62±0.88)d,下地行走时间为术后(13.95±1.27)d。

患者术后患侧膝关节屈曲度逐渐恢复,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2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度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6个月,患者患侧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为(1.01±0.25),与健侧的(0.99±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Bostm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90例,良38例,优良率为100.00%。

表1 患者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屈曲度比较(x±s)

时期 患侧(n=128) 健侧(n=128) P值

术后1周 90.39±8.25 139.62±5.58

术后2周 117.38±8.14* 140.97±5.26

术后3周 125.26±8.33* 139.45±5.46

术后4周 131.74±8.92* 141.02±5.33

术后5周 135.96±8.87* 140.75±5.26 >0.05

术后6周 138.59±10.13* 141.24±5.18 >0.05

术后7周 140.28±7.76* 141.96±5.39 >0.05

术后8周 140.59±7.84* 140.57±5.26 >0.05

注:与术后1周比较,*P

3 讨论

髌骨下极是髌骨前缘皮质的延续,不包含关节面结构,故该处骨折常为严重暴力所致撕脱性骨折,而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存在局部骨折块较小、骨质强度不足等特点,常规方式解剖复位并维持复位固定均十分困难[8]。与此同时,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治疗原则不仅仅在于解剖复位骨性损伤结构,还强调伸膝装置连续性的重建,故对复位、内固定及伸膝装置强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

我科在遵从保留髌骨完整性、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原则的基础上[10],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式用于133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治疗,结果表明,患者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且骨折断端愈合良好,获得有效随访的128例患者中,膝关节屈曲度及髌骨高度均得到了有效恢复,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100%,说明该术式有着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传统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仅将2枚克氏针固定于骨质中央,虽然能够有效防止成角、旋转,但存在一定的克氏针远端切出所致内固定失效风险[11-12]。因此,本研究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将钢丝以8字形固定于髌前张力侧,并引入Ethibond缝线,借助其操作方便、易打结、张力强度高及不具延展性的优势,双重轴向加压固定骨折断端,为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13]:当膝关节进行屈伸活动时,张力带可将髌骨前方分离张力转变为压力,从而增强固定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得益于上述策略,患者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膝关节屈曲度恢复速度均高于多数临床报道平均水平[14-15],证明了该方案显著的治疗效果。

除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外,目前R床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方式还包括髌爪固定、带线锚钉固定、空心钉固定等,但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缺陷,如髌爪固定无法有效处理小骨块,在恢复髌骨下极完整性方面作用有限[16],而带线锚钉垂直纵向加压效果不佳,易因术后锚钉松脱导致内固定失效[17]。本研究采取的治疗方案符合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解剖特点,不仅保留了髌骨完整性,还可满足坚强内固定要求,故能够保证早期屈伸锻炼的实施,获得满意的活动度[18]。由于上述优势,患者术后6个月患肢髌骨高度亦明显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此外,与其他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治疗方法相比,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操作更为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也为该术式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广泛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具有复位效果满意、内固定强度高、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优势,能够在保留髌骨完整性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Yoon Y C, Jeon S S, Sim J A, et al. Concomitant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with direct injury-related patellar fracture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6, 136(6): 779-784.

[2] Kadar A, Sherman H, Drexler M, et al. Anchor suture fixation of distal pole fractures of patella: twenty seven cases and comparison to partial patellectomy[J]. Int Orthop, 2016, 40(1): 149-154.

[3] 李湘玲. 髌骨下极的解剖与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上海:同济大学, 2009.

[4] Zaffagnini S, Raggi F, Grassi A, et al. Patellar Fractures[M]//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1-12.

[5] Oh H K, Choo S K, Kim J W, et al.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placed inferior pole of the patella fractures using vertical wiring augmented with Krachow suturing[J]. Injury, 2015, 46(12): 2512-2515.

[6] Bonnaig N S, Casstevens C, Archdeacon M T, et al. Fix it or discard i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surgically treated patella fractures comparing ORIF with partial patellectomy[J]. J Orthop Trauma, 2015, 29(2): 80-84.

[7] 孙海波, 周君琳, 张万龙, 等. 钛缆环扎联合 8 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 2015, 21(3): 217-219.

[8] Camarda L, La Gattuta A, Butera M, et al. FiberWire tension band for patellar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tol, 2016, 17(1): 75-80.

[9] 黄程川. 髌骨粉碎性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D]. 泸州:泸州医学院, 2012.

[10] Schuett D J, Hake M E, Mauffrey C, et al.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ella fractures[J]. Orthopedics, 2015, 38(6): 377-384.

[11] Lorich D G, Warner S J, Garner M R. Plating of Patella Fractures: A Novel Technique Using Multiplanar Fixation[J]. Oper Tech Orthop, 2015, 25(4): 230-234.

[12] 李正文, 石玉芹, 申国庆, 等. 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5): 597-599.

[13] 何欣, 李箭. 可吸收空心螺联合爱惜邦5号缝线治疗髌骨横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C]// 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2011.

[14] Kadar A, Sherman H, Glazer Y, et al. Predictors for nonunion, reoperation and infection after surgical fixation of patellar fracture[J]. J Orthop Sci, 2015, 20(1): 168-173.

[15] Agarwala S, Agrawal P, Sobti A. A novel technique of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facilitating 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ducing re-operation rates[J]. J Clin Orthop Trauma, 2015, 6(3): 207-211.

[16] 王云波, 贾子刚, 滕明星,等. 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73例疗效分析[C]// 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 2012.

[17] Camarda L, Morello S, Balistreri F, et al. Non-metallic implant for patellar fracture fix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Injury, 2016, 47(8): 1613-1617.

[18] Wild M, Fischer K, Hilsenbeck F, et al. Treating patella fractures with a fixed-angle patella plate―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Injury, 2016, 47(8): 1737-1743.

第一作者:陶晓冰,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病临床,Email:。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3篇: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33例采用气压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采用气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3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将同期行手术治疗的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33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35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气压治疗;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3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开颅手术,平均昏迷时间(2.5±07)周,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53.5±67)岁。高血压脑出血21例,重型颅脑损伤12例。以同期行手术治疗的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卧床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以14 d为1个疗程。气压治疗初期压力不宜过高,治疗过程中由低至高调好压力并设定治疗时间,按照脚、小腿、大腿的顺序逐步施加和释放压力。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末梢血运、下肢肿胀、疼痛缓解情况,并结合彩超检查结果判断临床疗效。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判断以脚踝以下肿胀为轻度;以腘窝以下肿胀为中度;以全下肢肿胀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03%),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1714%),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的不正常凝结,如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致残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正常肢体功能,严重情况下血栓脱落可继发肺栓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4]。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如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前后脱水治疗、意识障碍及卧床时间较长,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均可成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5]。因此早期预防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气压治疗仪可通过脉动气流,经气管紧束于患者下肢上气囊的气室中,随着压力的不断上升气囊可对肢体产生大面积的挤压和按摩,这种挤压力和刺激可达下肢深部肌肉、血管及淋巴管。施加压力时作用于肢体浅静脉的应力,使血液更多的分流于深静脉,增加了深静脉的血运。下肢静脉加压使静脉系统整体血容量见减少,减轻了血液淤积。骤然减压和间断充气使静脉系统血液迅速充盈,增加了血流速度,促进了血液回流。而且能够刺激机体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王洪福,赵长俊,刘泉源.重症病人全自动护理康复系统的研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2] 高凤,李虹气压治疗仪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93.

[3] Lee AY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survival.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08,25(1):3336.

[4] Collen JF, Jackson JL, Shorr AF,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 bolism in neurosurgery: a meta analysis. Chest,2008,134(2):237249.

[5]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9692.

[6] 江薇,蔡建英,张玲娟,等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护理杂志,2008,25(8):4547.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4篇: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给予芒针透刺拮抗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芒针透刺拮抗肌;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205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1], 其预后较差, 临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主要方法包括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正器治疗等[2]。本文主要对5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的效果作分析,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 且均已确诊, 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65.21±3.01)岁, 男51例, 女49例, 病程1~6个月。随机将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芒针透刺拮抗肌治疗, 上肢主要的穴位为肩k、臂、会、天井、三阳络、外关、阳溪、温溜等, 下肢主要穴位为阳陵泉、悬钟、曲泉、阴包、丘墟、足临泣、太冲、中封等。对患者需针刺的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 之后按照先上后下的方式进行针刺, 以患者的肌肉产生拮抗作用为准, 平均留针时间为40 min, 实施针刺治疗1次/d, 4周为1个疗程, 每周治疗6次。

1. 2. 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

1. 2. 2. 1 姿势摆放 取抗痉挛, 仰卧时患者的整个上肢放于枕上, 将手指分开伸直, 掌心朝上, 腕部和肘部伸直, 上臂外展、肩上抬前挺。下肢主要姿势为髋骨和骨盆前挺, 大腿稍内旋夹紧, 将垫物放置在患者的患肢外侧, 足尖向上, 脚踝呈90°, 之后患者的患肢与健肢交替。

1. 2. 2. 2 抑制痉挛 下肢:患者取仰卧位, 双膝通过双手抱住, 之后进行轻微的前后摆动, 尽量将脊柱的曲度减少。握住患者足部, 腿屈曲, 保持髋关节不外展, 伸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内旋和内收的情况。将患者的患足抵住, 使其尽量的背曲, 之后患者进行伸肌收缩运动, 此次抑制其小腿出现三头肌痉挛的情况。上肢:患者取十指交叉的状态, 将患指放置于最上端并进行外展, 在保证患者肩胛骨外伸的状态下抬上肢。手:患者的双手交叉, 之后翻转, 双手的掌心朝上, 两臂倾斜。患者的双手放置于治疗的平台之上, 将手心朝下, 进行负重训练。

1. 2. 2. 3 刺激足趾的背屈 患者在仰卧状态下进行下肢屈曲, 握住患者踝关节前方, 按压使其放在床上, 之后将患者下肢由内收状态活动为外展的状态。

1. 2. 2. 4 运动时抑制偏瘫 患者在行走时, 医疗人员将双手分别放置于患者的两侧骨盆, 通过手掌放置于患者的臀肌上促进患者进行伸髋行走, 使得患者的骨盆前翘。在患者身后将其双臂握住, 使患者在双臂保持外旋、伸直的状态下行走。

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将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这4个等级。治愈: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均消失。显效:患者经治疗后, 其痉挛评分提高2个等级。有效:患者经治疗后, 其痉挛评分提高1个等级。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痉挛评分较之治疗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是指患者的神经中枢系统不能随意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控制, 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芒针透刺拮抗肌可以加强患者患肢劣势肌肉的力量, 平衡患者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张力。芒针具有较好的激发经气作用, 可以对患者的拮抗肌造成刺激, 使患者的拮抗肌出现收缩。芒针透刺肩k、臂、会、天井、三阳络、外关、阳溪、温溜、阳陵泉、悬钟、曲泉、阴包、丘墟、足临泣、太冲、中封等穴位, 可以达到贯通经络的作用, 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4]。

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通过帮助患者进行良好姿势的摆放、抑制患者上肢、下肢、手部的痉挛、刺激患者足趾的背屈、运动时抑制患者的偏瘫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5]。

本文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者经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后,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给予芒针透刺拮抗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 改善其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佩芳, 齐慧萍, 董S, 等.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学会200术年会, 2009.

[2] 张守光.张力平衡针刺法配合正脊疗法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19):153-154.

[3] 郑智元.疏经通督手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效应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 李珩.儿童脑性瘫痪的中医康复评定及相关证候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5] 刘恩远, 马蕾, 李政, 等.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甘肃科技, 2014, 30(4):112-113, 71.

[收稿日期:2015-08-04]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5篇:探讨应用PFNA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 对PFN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38例年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PFNA;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急剧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而临床上对其公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并将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作为治疗骨折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篇文章就针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4月~2012年4月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59~85岁,平均年龄(72.29±9.77)岁;其中由于摔伤造成骨折的有28例,交通事故造成的有10例;23例为左侧骨折,15例为右侧骨折;按照AO分型可分为:5例为31-A1型,24例为31-A2型,9例为31-A3型;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有18例,合并糖尿病的有1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进行麻醉,并留置常规导尿管,患者采取平卧位,将患者侧臀部垫高约30°,采取DHS、DCS等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治疗组同样采取硬膜外麻醉进行麻醉,留置导尿管。使患者处于仰卧位,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处实施平面扫面,将患肢保持15°内收并采用牵引和内外旋闭合进行复位。当C型臂X线显示出骨折对位、肢体长度较为满意时,保持牵引并在大粗隆上2cm处做3cm左右的切口,将大粗隆顶部暴漏出来,随后将导针导向器置于顶点处并将导针钻入髓腔内,正面观察针位是否出现弯曲,并沿着导针扩髓至16mm,选择适宜的PFNA主钉,用手通过连接器插入髓腔内,经观察满意后调整瞄准器的角度,需前倾15°左右[2],随后将导针打入软骨5mm下,正面透视导针是否置于股骨颈中央,将长度适宜的颈钉打入股骨颈并锁定,再将股骨干锁钉锁定好,最后观察内固定是否安装良好,将瞄准架拆除后冲洗切口。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

2 结果

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6d,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1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5d,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其治疗存在很大的难度,其一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较差,存在很多内科疾病或其他疾病,对麻醉和手术的难受力较差,特别是无法完全配合的患者的治疗;其二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质比较疏松,降低了手术固定的稳固性,延长了固定时间,对全身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因此临床认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采取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的方法。

PFNA是由股骨颈钉、股骨髓钉及锁钉构成,这样就会使手术在微创下完成,且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颈钉上具有面积较大的螺旋刀片,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骨质填压,当刀片锁定与骨质锚合后就不易松动。而完成套筒与螺旋刀的锁定后,两者时间的间隙消失,其实际上也是对骨折断端的加压,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骨折移位[4]。然而这种锁定仅限于刀片和套筒,当解锁后,套筒和刀片又是可以活动的,套筒的前进使得刀片的前进呈螺旋状,从而使得骨髓道呈现螺旋式并在横截面上呈现四页状,加大了把持力度。此外,采用PFNA固定可以忽略近端骨折的稳定性,这是由于它是通过对股骨头颈的抓取、颈钉和髓钉的锁定及正常远端股骨的支撑来完成固定的。由此可见,PFNA可有效的使骨折闭合复位,明显的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宇,于情,顾彬.PFNA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A].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2年浙江、江苏两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暨2012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论文集[C].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2:1.

[2]刘宇,于情.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9:34-35.

[3]徐兴明,一奇,王炳庚,等.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508-509.

[4]梁虎.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分析[D].延边大学,2012.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6篇:镍钛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 移植髌骨骨折研讨

摘要: 目的 探析髌骨移植骨折实施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髌骨移植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实施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参数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4%vs.53.65%,p

关键词: 临床效果;内固定;AO张力带;髌骨;溴钛聚髌器

髌骨骨折是骨伤外科的急性病变,常为突然性的高能量损伤,如高处坠落、车祸等,临床上青壮年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出现跌倒也可引起骨折[1]。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身骨折中约有十分之一为髌骨骨折,且多发生1cm以内的移位[2]。髌骨移植骨折患者常出现股髌关节紊乱和伸膝装置丧失连续性,如治疗方法不当,会出现髌骨屈伸、行走等生理功能的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3]。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故我院对移植髌骨骨折患者41例行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82例患者,男53例,女29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4.9±3.2岁。入选标准:符合移植髌骨骨折的临床症状;经X线、CT、MRI检查确诊为移植髌骨骨折患者。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等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1.2方法治疗组:实施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疗法,行硬膜外麻醉,横弧形髌前切口,使骨折部和相邻的上下极常规暴露,用氯化钠溶液冲洗,将血肿清净。在盐冰水中浸入镍钛聚髌器,于上、下方髌骨中点两侧、上方髌骨中线处做5mm纵切,在下极髌骨尖端插入下部镍钛聚髌器两爪,后插入上端器枝,紧压髌骨体。髌骨上下极纵行平行穿入克氏针两颗,钢丝“8”字固定收紧。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1.3仪器与试剂镍钛聚髌器(厂家:上海晟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骨科克氏针0.8×230(批号:2007第1020171;厂家:北京中兴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9%氯化钠溶液(批号:H20043472;厂家:广东利泰药业)。

1.4判断和评估标准观察术后参数各项指标和临床效果。显效:症状消失,未发现膝关节屈曲、行走异常;有效:症状消失,但膝关节屈曲出现异常,可正常行走;好转:症状减轻,膝关节屈曲有异常,轻微跛行;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4]。 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

1.5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评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4%vs.53.65%,p

表2 临床效果评估

注:*p

2.2术后参数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的术后参数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术后参数各项指标比较(X±S)

注:#p

3 讨论

髌骨移植骨折是骨伤外科疾病,主要源于车祸、跌倒等突然性暴力收缩股四头肌,向上牵拉髌骨,韧带损伤移位而出现骨折,临床上青壮年较为常见[5]。髌骨移植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积血胀肿,明显压痛,被动活动会产生明显骨擦感[6]。髌骨移位型骨折可分为横形中1/3骨折、横形上下极骨折、纵行骨折、粉碎性移位骨折等,其中横形骨折占多数[7]。移植髌骨骨折可进行斜侧位膝关节X线检查确定移位程度和骨折部位。该病的治疗方法与移位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如移位不超过0.5cm的骨折可保守疗法,而≥0.5cm的移位骨折可进行钢丝张力带固定、切除髌骨上下极及全切髌骨术等疗法[8]。

本研究对移植髌骨骨折实施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疗法,其中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可对抗分离骨块,骨折处的弯曲和拉应力可聚合成间端压力,使剪切位移缩小,促进固定张力带的稳定,且该法实惠经济,可简便操作;而镍钛聚髌器与人骨骼的模量弹性相似,相容生物性高、生物蜕变小,与张力带、生物力学、解剖学的规律,其枝爪形状和特性材料可自动持续、向心多向性聚合骨折端,达到复位固定的双重效果,同时可降低张力克氏针的并发概率。移植髌骨骨折实施改良AO内固定张力带和镍钛聚髌器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4%vs.53.65%,p

参考文献:

[1] 鲍广全,曹烈虎,扶晓明等.小切口微创钢缆钉治疗髌骨横行或下极骨折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8):173-174.

[2] 孟庆阳.克氏针张力带与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2009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2009,9..

[3] Heusinkveld MH,den Hamer A,Traa WA,et al.Treatment of transverse patellar fractures:a comparison between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implants[J].Br Med Bull,2013,25(2):21-22.

[4] 谭红略,钱臣,赵金坤等.镍钛聚髌器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J].中国骨伤,2009,22(2):73-74.

[5] 段军富,张红敏,张峰等.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在膝前正中直切口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2):153-156.

[6] 阿布都赛买提,霍建军,肖克来提买苏木等.镍钛聚髌器结合可吸收线缝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317-318.

[7] 杜朝阳.运用张力带固定原理手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42-144.

[8] 梁浩,常爱红.髌骨下极粉碎性移位骨折手术切除12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2):169-171.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7篇: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骨外科常规处理, 观察组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髂内动脉栓塞治疗。观察髂内动脉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手术顺利, 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为(1200±600)ml, 少于对照组的(2400±1200)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42

近年来随着人们出行方式地改变以及建筑业兴起, 交通及工伤事故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日益增大。骨盆骨折患者往往合并髂内动脉损伤导致大出血, 而大出血是骨盆骨折患者的首要死亡因素, 快速有效的控制髂内动脉出血是骨盆骨折首选治疗措施[1-5]。既往的临床实践中, 对于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采取骨外科常规治疗方案, 发现输血量较大, 死亡率较高[6]。近年来, 经髂内动脉介入治疗逐步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 7-9]。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采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临床病例, 旨在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盆骨折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 总结相关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65例, 其中男44例, 女21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38.6±12.1)岁;车祸伤40例, 高空坠落伤25例;入院时出现失血性休克39例。

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4例)。

1. 2 入组标准 ①诊断明确: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且血红蛋白(Hb)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外科常规处理:积极规范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盆固定术(包括外固定支架和内固定)+髂内动脉结扎术。观察组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仰卧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床,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 采用翻山技术超选择进入左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 观察有无髂内动脉分布区域出现团块状、云雾状出血征象, 若有则用规格为2 mm×2 mm×2 mm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 当出现较大的血管出血预计明胶海绵颗粒难以栓塞时, 采用弹簧圈进行出血动脉主干栓塞。然后退管成袢进入右侧髂内动脉主干造影, 重复左侧操作。术毕, 拔除导管及血管鞘, 穿刺点加压包扎, 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1. 4 观察指标 观察观察组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 观察组中1例患者术中发现髂内动脉合并髂外动脉出血转外科手术后死亡, 其余30例患者手术顺利, 成功率为96.8%。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 分别表现为1例术后轻度发热, 4例患者出现臀部及下腹部轻微疼痛, 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2. 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为(1200±600)ml, 对照组为(2400±1200)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5, P

3 讨论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其死亡原因主要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0-13]。骨盆骨折导致的大出血绝大多数来源于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骨盆周围有厚实的肌肉, 多为闭合性损伤, 骨盆骨折出血早期不易发觉, 往往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才被重视, 此外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血运丰富, 一旦出血通常较为汹涌, 短期大量地失血往往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早期诊断和出血量的准确评估以及及时有效的救治仍是重大挑战[3-5]。本研究中31例患者急诊入院后判断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后迅速进行髂内动脉栓塞手术, 除1例患者术中发现其合并髂外动脉主干出血转外科手术后死亡外, 其余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后即刻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血压上升, 心率下降, 尿量增加。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较, 虽然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和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之,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具有创伤小、副作用低, 止血效果明显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医用。

参考文献

[1] 黎显瑞, 谢咏丹, 黄万昌.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髂内动脉造影与栓塞止血的疗效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4):98-99.

[2] 赵小纲.血流动力W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综合救治策略进展.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3):286-288.

[3] 王建杰, 程黎明.骨盆骨折损伤控制的概念机应用.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 37(10):59-63.

[4] 易成腊, 刘振辉, 白详军. 重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1):83-85.

[5] 宋志芳.实用危重病综合救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320-321.

[6] 王志峰, 王立章, 俞方荣, 等. 急诊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2006: 729-731.

[7] 李剑, 陈自力, 王良馥.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18例. 江西医药, 2010, 45(12):1192-1193.

[8] 苏浩波, 邓晶. 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前髂内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体会. 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22):2422-2423.

[9] 黄祥忠, 顾建平, 高峰, 等.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 17(3):166-168.

[10] 应斌宇, 胡哲, 吴伟军, 等. 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救治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 中华创伤杂志, 2003, 19(8):500-501.

[11] 游玉峰, 徐明奎, 黄爱军, 等.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 放射学实践, 2010, 25(2):205-207.

[12] 胡世兵, 须可扬, 张秀英. 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疗效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2):269-270.

[13] 张建兵, 康健, 孟菁, 等. 急诊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11(2):125-127.

[14] 邰春, 鲁厚清, 姚宜斌, 等. 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5):442-445.

[15] 韩旭东, 付守忠, 黄晓英, 等.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效果分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1):63-65.

[16] 陈勇, 黄伟浪, 赵剑波, 等.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2): 1091-1094.

[17] 沈国鑫, 吴根华, 唐杰, 等. 急诊应用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东南国防医药, 2007, 9(3):183-185.

[18] 胡章明, 姚宜斌, 汪国祥, 等. 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 13(5):413-417.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8篇: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上面部动力性皱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剂量。方法:选取105例上面部动力性皱纹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根据其意愿分成低剂量组(A组,n=58)和高剂量组(B组,n=47)两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估情况,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析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结果:①A组起效时间较B组长且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但B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上面部动力性皱纹;安全剂量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2-0015-03

Effect observation on different dose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treatment of upper facial wrinkles

TAO Ye,ZHOU Shui-yong,ZHANG Zhen,WANG Jia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450003,He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afety dose of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on upper facial wrinkles. Methods 105 cases of upper facial wrinkle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treated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According to their intention were divided into low dose group (group A,n=58) and high dose group (B group,n=47 group).Compared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followed-up for 6 months,analyzed the onset time,duration and other indexes. Results ①The onset time and the duration in A group tha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in group B,(P0.05);but satisfaction rate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A (P

Key words:botulinum toxin type A;upper facial dynamic wrinkles;safe dose

临床研究证实,动力性皱纹是表情肌长期收缩的结果,与个人日常面部保养、表情习惯、年龄等因素相关[1],以眉间纹、鱼尾纹、额横纹等最为常见,对面部美观度影响较大。随着女性对自身外貌需求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女性加入到美容除皱行列中,A型肉毒毒素作为临床常见的美容生物制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被应用于美容治疗中[2],凭借良好的除皱功效获得广大爱美女性及整容医师的亲睐[3]。但该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仍存在广泛争议,本次笔者以此为讨论方向,选取105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患者为受试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受试对象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5例上面部动力性皱纹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上面部表情肌活动时出现3条或以上明显皱纹,且无表情时仅可见表浅皱纹,通过相关药敏检测,符合《美容药物学(第2版)》[4]中相关治疗适应证。本次受试患者中男24例,女81例;年龄38~60岁,平均(45.8±5.9)岁;皱纹类型:额横纹74例,眉间纹48例,鱼尾纹9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低剂量组(A组,n=58)和高剂量组(B组,n=47)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相关治疗适应证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3 排除标准:①未成年或年龄超过60岁者;②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③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失联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者或相关药物禁忌症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生产企业:Allergan Pharmaceuticals Ireland,规格:50U/ml,批准文号:S20120013)注射治疗方案。①药物稀释:A组抽取1ml注射液后同1ml0.9%生理盐水充分混合,使浓度降低至25U/ml;B组则直接使用药物原本规格50U/ml;抽吸、注射及混合药物时应当缓慢且匀速,避免产生气泡而破坏药物活性;②注射:取半卧位,指导患者皱眉以观察皱纹形态及分布情况。额横纹者于眉上2cm、眉上4cm、两眉外侧之间区域处行2行多点注射,剂量为0.1ml/点,点间距为2~3cm。眉间纹者分别于降眉间肌、皱眉肌内/外侧头等处注射,剂量为0.1ml/点,皱眉肌进针角度为直角,降眉间肌进针角度为60°~90°。鱼尾纹者以眼轮匝肌强度设计注射点,沿眶外侧缘弧形,内/外层弧线各设计3点,间距为0.5cm,剂量为0.1ml/点。所有患者注射治疗后240min内均保持头部直立位,避免按摩或大力碰触注射部位、忌服维E等药物。

1.3 评估标准

1.3.1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根据《美容医学基础》[6]中相关评估标准。显效:上面部表情肌活动时皱纹消失,前额光滑饱满,无表情时皱纹线

1.3.2 满意度评估标准:电话随访时指导患者勾选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四个单选项目,如实记录患者评估结果。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3.3 观察指标: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估情况,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析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对比情况分析

A组起效时间较B组长且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治疗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明显高于A组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上面部动力性皱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最佳使用剂量,选取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除皱效果突出,皱纹均消失或基本消失,面部光滑且饱满。这一结果说明,A型肉毒毒素除皱效果突出,其能通过抑制注射部位周围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达到松弛性肌肉目的[6-7]。而在组间对比后,笔者发现予以低剂量注射治疗的A组患者虽除皱效果同高剂量B组无异,但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患者需每3个月入院重复治疗一次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从用药安全角度考虑,B组患者注射后出现眉形改变、表情僵硬、面部紧绷等不良反应人数较A组突出,表明高剂量易引发不适症状,特别是对于初次治疗患者,应遵循从低到高的用药原则以提升其预后质量。朱麟、张敬东、闫炳安等[8-10]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除上述结论外,本次研究还就两种用药剂量对患者满意度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剂量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笔者猜测可能同高剂量显效快且维持时间长有关,受体质及年龄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故其对高剂量治疗满意度较高。但从综合评估结果考虑,笔者仍建议患者接受低浓度注射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性,降低不适反应发生。此外,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仅能在短期内平复皱纹,需长期不断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疗效,故笔者认为患者应理性、客观的除皱,日常生活中仍需以加强面部皮肤保养、改善表情习惯等延缓皱纹滋生,提高其面部美观度。

综上所述,对上面部动力学皱纹患者予以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疗效确切,用药剂量及浓度选择可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及耐受性差异进行调整,建议初始时予以低剂量以确保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兴华.上面部除皱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46-1248.

[2]王仲锋,存.手术除皱术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2):167-169.

[3]李穆,许亚智.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3):170-172.

[4]王建.美容药物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55.

[5] 何伦,王向义.美容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2-188.

[6]陈俊男,李治桦,吕晓杰,等.A型肉毒毒素改善面部动力性皱纹的近期效果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10(5):274-276.

[7]郭云,王芳,王爱玲,等.OPT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89-1791.

[8]朱麟,吴玉芬,唐燕丽,等.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25(9):517-520.

[9]张敬东,杨海晶,陈梅,等.低容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5.

[10]闫炳安.A型肉毒毒素与透明质酸在面部年轻化的联合应用[C].//第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医学与美容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35-235.

[收稿日期]2015-03-21 [修回日期]2015-05-08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9篇:钉棒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评估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钉棒系统+Cage融合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均选择钉棒系统+Cage融合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JOA评分和VAS评分结果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临床手术治疗。在JOA评分及VAS评分方面,同手术前进行比较,手术后表现出的优势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钉棒系统; Cage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doi:10.14033/ki.cfmr.2017.12.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41-02

以往对于腰椎滑脱症患者大多选择内固定+自体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实现腰椎融合的治疗目的。伴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内固定材料的快速发展,Cage融合器的有效应用,使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更为显著的改善[1]。为了确保腰椎滑脱症疾病在临床可以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Cage融合器+钉棒系统展开疾病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5例,女45例;年龄39~69岁,平均(52.59±8.19)岁;病程2~6年,平均(4.45±1.13)年;患者的滑脱位置为:腰3椎体滑脱12例,腰4椎体滑脱90例,腰5椎体滑脱18例;患者腰椎滑脱的程度为: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75例,Ⅲ度滑脱13例。患者均于临床呈现出程度不同的腰骶部疼痛症状,其中间歇性跛行症状49例,双下肢放射痛症状及麻木症状39例,单下肢疼痛症状12例,感觉迟钝症状10例,合并表现出椎间盘突出症状7例,椎管狭窄症状3例。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干预 在准备对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手术前,对患者实施腰椎正侧位的拍摄,对患者实施过伸过屈位X线片拍摄,于临床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CT检查及MRI平扫检查,针对患者的滑脱程度进行有效明确,明确患者是否合并表现出椎间盘突出情况、椎弓根峡部裂开情况及椎管狭窄情况等[2]。

1.2.2 手术治疗 临床首先对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麻醉,麻醉完成后选择俯卧位,将患者的腹部有效垫空。将患者的病椎作为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中心,于后正中的位置完成切口的制作,保证长度在6~12 cm。之后将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依次切开,将患者的病变节段椎板及关节突加以充分暴露,在手术过程中主要选择椎板人字嵴法对螺钉进钉点进行定位,通过C型臂X线机的引导,针对患者螺钉植入方向及螺钉植入深度进行有效透视[3]。对患者实施两侧椎板减压操作,将患者的神经根管及患者的侧隐窝有效扩大,对患者的神经根实施充分减压,针对脱入患者椎管的髓核展开认真清理工作,将患者表现出滑脱的椎体间椎间盘有效摘除,将患者的上下椎体软骨直至患者终板的位置实施充分刮除。之后针对患者椎间隙高度进行观察,合理做好Cage融合器(1枚)的准备工作。将患者的自体骨进行填充之后,将椎间隙有效植入,对连接棒进行预弯处理[4]。在撑开作用、加压作用及提拉作用的影响下,于C型臂X线机的充分引导下,对患者的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处理。在准备实施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腰椎复位情况有效观察,合理做好内固定工作,对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合理完成髂骨松质骨块的准备工作,利用咬骨钳合理完成颗粒骨的制作,有效对患者实施植骨处理干预。选择引流管(1根)对患者实施安置,将制作的切口实施分层关闭[5]。

1.2.3 术后处理工作 完成手术后的24~48 h,将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引流管有效拔出。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进行为期7 d的卧床,在7 d后选择支具要求患者进行佩戴,之后进行活动。完成手术后的1个月,对患者合理展开腰背肌锻炼干预[6]。

1.3 观察指标

主要选择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的方法进行随访干预。(1)对患者实施腰椎正侧位检查、双斜位片检查及动力位检查,对患者滑脱椎体复位的情况进行仔细评价,对患者的腰椎序列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Cage位置加以观察。(2)临床选择腰椎JOA评分的方法对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认真评价。(3)选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骶部疼痛缓解情况及下肢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4)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等加以观察[7]。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z验,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观察

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完成手术后,2例患者的单侧下肢疼痛症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严重,临床通过给予脱水消肿治疗及神经营养治疗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表现出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加压包扎,时间为1个月,最终全部好转。

2.2 临床治疗效果

所有腰椎滑脱症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23.49±31.39)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2.79±28.13)min。在JOA评分及VAS评分方面,同手术前进行比较,手术后表现出的优势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脊柱外科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腰椎滑脱症大多于患者的L4~L5节段及L5~S1节段出现。疾病出现原因主要为患者出现了退行性改变的情况及出现了椎弓根峡部断裂的情况导致。如果长时间受到持续应力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局部关节表现出退变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关节突局部水平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出现了椎管狭窄的情况,出现了纵韧带松弛的情况,以及出现了椎间盘退变的情况。

患者出现了腰椎滑脱症的情况后,较易导致表现出腰部疼痛症状及下肢疼痛症状。以往针对腰椎滑脱症患者主要选择后路减压术治疗及选择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无法获得明显的疗效。

于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椎间将Cage融合器有效植入,可以确保轴向载荷较为牢固,可以将椎弓根的部分应力进行减少。在此过程中,配合对患者开展后路融合治疗,可以将腰椎滑脱患者的复位率及融合率显著提高,将假关节的出现有效减少。

本文结果表明,对于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基本症状加以明确,对疾病体征加以测量后,合理选择钉棒系统+Cage融合器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肯定疗效,并且完成复位之后不会表现出丢失的情况,可以将患者脊柱结构及相关的生物力学性能加以有效恢复,并且可以获得显著的植骨融合效果,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未表现出内固定物断裂的情况,从而获得显著的腰椎滑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治东,蒋电明,田开熙,等.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联合环形植骨于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0):1196-1198.

[2]何林盛,叶建平.钉棒系统加单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12例疗效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4):126-127.

[3]徐房添,高辉,赖光松,等.PLIF手术Cage植骨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A]//2014年江西省第八届中西结合骨伤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113-117.

[4]刘家旭,陈煜.回顾性研究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82-83.

[5]龙胜利,周广勇,石国华,等.椎管扩大成形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72-74.

[6]蔡智,臧晓方,熊军,等.单、双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32-534.

[7]朱国华,郭翠玲,张亚峰,等.环形减压结合钉棒复位固定、单枚cage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J].颈腰痛杂志,2015,36(2):160-162.

(收稿日期:2016-12-07)

中国生物统计学术年会论文范文第10篇: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腹泻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110例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4.5%;对照组110例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0.9%,两组在喂养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乳糖不耐受 研究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大约占90%以上【1】。患儿起病急,疾病初期即可发生呕吐,伴有腹泻,每天数次不等,多为大量水样便,黄绿色,有恶臭,也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轮状病毒是造成乳糖不耐受的常见病因【2】,它可以破坏肠粘膜,使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为了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互关系,寻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5-24个月,平均年龄13.3±2.5个月。观察组110例,男67例,女43例;年龄4-18个月,平均年龄10.2±2.2个月。所有患儿粪便镜检:白细胞计数0-3/HP,红细胞计数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试剂盒:所有患儿均采用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4】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20人份/盒,试剂盒(胶体金法)为广州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在试管中加入0.5ml稀释液,加适量粪便标本(固体直径约5mm,液体50ml)到试管中,浓度约为5-10%,后充分混匀,最后将测试条插入试管,放置5-10分钟判读结果。治疗前抽血检测Na+、Cl-、CO?、HCO?-值。

1.2.2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支持及对症治疗。

1.2.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的喂养情况、腹泻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3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经过治疗3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经过治疗3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110例患儿中单纯母乳喂养48例(43.6%),混合喂养62例(56.4%),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4.5%(71/110);对照组110例患儿中单纯母乳喂养39例(35.5%),混合喂养71例(64.5%),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0.9%(67/110),两组在喂养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腹泻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比较

观察组110例患儿腹泻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情况和对照组110例患儿腹泻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情况比较,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在我国,轮状病毒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原因,每年有87万1-4岁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肠炎【5】。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黏膜上皮细胞,使绒毛顶端上皮脱落,绒毛变短,脱落上皮被由隐窝新产生的上皮取代,这些新上皮细胞不够成熟,缺乏双糖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6】,肠上皮细胞膜上存在轮状病毒受体,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4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蛋白,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而进入上皮细胞。病毒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因此,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通过我院的研究表明,观察组110例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4.5%;对照组110例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0.9%,两组的喂养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易导致乳糖不耐受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给予去乳糖饮食,可以明显的减轻患儿的腹泻症状,缩短病程,促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蒋雪莹,余静,管利荣等,乳糖不耐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06,267~268.

【2】金伟敏,金国信,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机临床意义[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部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342~343

【3】ALRIFAI SB,ALSAADI A,MAHMOOD YA. Prevalence and etiology of nosocomial diarrhoea in children 5 years in Tikrit teaching hospital[J].Eastern Mediterranean Health Journal,2009,(05):1111-1118.

【4】胡小英,许华,周红爽等 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03(02):375~376.

【5】Kuokkanen M,Kokkonen J,Enattah NS. Mutations in the 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lactase gene(LCT)underlie congenital lactase effieiency[J].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06,(02):339.

【6】龙春根,王丽,黎兴盛,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1,46(10):421-422.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