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基础科学 > 生物学 >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5篇)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5篇)

投稿杂志推荐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第1篇: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泌乳素垂体腺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泌乳素垂体腺瘤(PRL瘤)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PRL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p75-NGFR的表达情况,分析PRL瘤表达p75-NGFR与患者性别、血清泌乳素水平、肿瘤大小、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①82例PRL瘤患者,32例p75-NGFR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9.0%。②男性组与女性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平均光密度值(AL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ALD显著高于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10mm组(P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RL瘤;生物学特性

PRL瘤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高分泌功能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0%~6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占位性病变。既往研究认为神经生长因子(NGF)对PRL瘤有负性调节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PRL瘤表达p75-NGFR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PRL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45例;年龄19~65岁,平均(38.1±8.5)岁;术前泌乳素水平300~600 ng/ml 26例,100~300ng/ml 40例,50~100ng/ml 16例;肿瘤体积5.6~47.2 mm3,平均(16.7±7.5)mm3;肿瘤直径≤10 mm 27例,肿瘤直径>10 mm 55例;非侵袭性肿瘤45例,侵袭性肿瘤37例。

1.2方法

1.2.1 p75-NGFR表达检测 ①标本处理及免疫组化:PRL瘤组织标本均常规石蜡包埋,作5 mm连续切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复合体(SABC)法作免疫组化染色。以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片为阳性对照。②计算标记指数:在光学显微镜400倍视野下,每张切片随机取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总共计数1000个细胞。标记指数=(1000个细胞内染色为阳性的细胞数/1000)×100%。③结果判断:标记指数

1.2.2 PRL瘤侵袭性判断标准[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认为肿瘤具有侵袭性:①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包绕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或侵入海绵窦生长;②术中可见鞍底骨质破坏;③术后鞍底硬膜送检有肿瘤细胞浸润。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75-NGFR表达阳性率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ALD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2.1 PRL瘤患者p75-NGFR表达阳性率 82例PRL瘤患者,32例p75-NGFR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9.0%。

2.2 p75-NGFR与PRL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男性组与女性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AL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ALD显著高于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10mm组(P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与脑膜瘤[4]。根据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垂体腺瘤可以分为PRL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等,其中以PRL瘤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可见部分PRL瘤患者呈侵袭性生长且生长速度快,术后很快就出现复发,并且易并发垂体瘤卒中,但是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5]。

NGF是第一个发现的神经营养家族成员,它通过结合NGFR发挥维持与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存活、分化、成熟的作用。NGFR可以分为高亲和力受体、低亲和力受体两大类,本研究中p75-NGFR是一个分子量为75kD的跨膜糖蛋白,属于NGF的低亲和力受体,它可结合神经营养家族每一个成员,其主要作用是调节酪氨酸激酶活性,促进NGF结合高亲和力受体TrkA,诱导细胞凋亡等[6]。有研究认为PRL瘤表达p75-NGF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垂体腺瘤[7],但有关PRL瘤表达p75-NGFR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较少见。为此,本研究共分析82例PRL瘤患者,结果显示32例p75-NGFR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9.0%。通过进一步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AL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75-NGFR表达阳性率、ALD显著高于血清泌乳素>300 ng/ml组(P10mm组(P

参考文献:

[1]Vozniak OM.Technical peculiarities of trans-sphenoidal 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J].Klin Khir,2013,32(10):59-62.

[2]Ahmed S,Duong T,Wang MB,et al.Pathology quiz case 3:ectopic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J].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139(1):91-92.

[3]何跃,雷霆,张华楸,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2):727-730.

[4]Bakhtiar Y,Arita K,Hirano H,et al.Prolactin-producing pituitary adenoma with abundant spherical amyloid deposition masquerading as extensive calcification[J].Neurol Med Chir(Tokyo),2010,50(11):1023-1026.

[5]Rotondo F,Kovacs K,Macdonald RL,et al.Non-small cell bronchial carcinoma metastasizing into a prolactin-producing pituitary adenoma[J].Int J Surg Pathol,2013,21(1):68-71.

[6]徐勇,戢翰升.神经生长因子对垂体腺瘤分子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24):1969-1971.

[7]苏志鹏,蒋小龙,王成德,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溴隐亭对垂体GH3细胞的抑制作用[J].浙江医学,2011,33(8):1115-1116,1119.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第2篇:基因打了个盹儿

姐妹站起来

香港女星何韵诗在一场香港同志游行活动中,高调宣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号召同性恋者“出柜”,争取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何韵诗称在青春期时就发觉自己对同性的好感和依赖,这种少年时期的懵懂直接影响了其日后对伴侣的选择。

对于同性恋这种人际现象,很多学者从医学、社会学,还有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虽然理论依据各不相同,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同性恋除了社会、家庭、文化和心理的因素外,还存在着比较明确和深厚的生物医学基础。也就是说,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异化的群体,很大程度是由生理因素或遗传因素决定的。

1993年7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汉默通过基因实验证实,同性恋与基因有关。同性恋者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染色体顶端区域有一个特殊的基因链,这一基因决定了其性指向为同性。汉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同性恋,经过同意,提取了他们的细胞做基因检测。汉默发现,这40人中,有30多人的染色体具有相似的基因链。而且这一基因都来自其母亲的遗传,因此可以证实,先天的男同性恋基因来源于他们的母亲。

世界各国的许多同性恋者为汉默的这一研究成果欣喜若狂,公开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上:“感谢基因,妈妈!”而且在美国同性恋最多的城市芝加哥,同性恋者还为生物医学揭示了他们的性指向本质,而走上大街游行欢呼,弹冠相庆。

染色体玩笑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染色体决定了生物的性别,而基因决定了染色体的功能。所以,基因不但会影响生物性征的发育,还会对生物的性取向产生影响。

1991年,英国生物学家发现了“决定因子”,英文简称为TDF。研究人员认为TDF是一种遗传开关,决定着雄性性别的分化,一旦它在胚胎发育时发挥作用,就可能使胚胎发育成雄性,因此称其为男性基因。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又发现了一个与男性基因作用相反的基因链Wnt-4,如果该基因被激活和履行它的职责,胚胎就会发育成女性,所以认为该基因是女性基因。

但是,基因决定性别和性指向是非常复杂的。性染色体是一个庞大的基因组,目前认可的正常性染色体是,男性为XY核型,女性为XX核型。不过这并不代表性染色体中所有基因都是按男女性别标准表现出来,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功能也有强弱之别。例如,表现为XY男性核型的染色体可能没有男性基因SRY,而表现为女性核型XX的染色体,却没有女性基因Wnt-4。

此外,性别基因的复杂性还有比较个别的现象,即性反转性别。有研究人员统计过,在每500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是46XY染色体核型。她们具有女性的生理特征,却拥有男性的染色体核型,生理学上称为性反转女性。相应地,也有为数不多的46XX核型男人,即染色体核型是女性,却受到TDF的影响,外观发育成了男性,因此被称为性反转男性。性反转人由于基因原因,其身体的激素分泌更接近异性,外貌和第二性征也会与正常基因的人有区别,显得更加中性。

像这种染色体与部分基因发生冲突的情况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的性征和性取向就很可能会出现矛盾,成为天生的同性恋者。其中,少数人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厌恶感,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转变性别,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变性手术。

外在因素

基因研究为同性恋提供了生物学和医学基础,曾经被荆棘捆绑的感情似乎瞬间爆发了。近几年,“出柜”就成了同性恋圈子中最流行的一件事。出柜是一个舶来词,原文是Come out of the closet,可以直译为“走出衣柜”,意思是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因献唱世界杯歌曲《生命之杯》而红遍全球的拉丁歌王瑞奇·马丁,在2010年高调出柜,并通过代孕得到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他的这一行为得到国际同性恋反歧视协会的大力支持。

其实,早在1974年,在公众还普遍对同性恋指责和不屑时,美国心理学会和精神病学协会就发表正式声明,称同性恋不是一种心理或生理疾病,而是少数人正常的性指向,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必对他们进行矫治。到目前为止,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还有美国的部分州都承认了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权利。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认定,同性恋行为并不一定属于心理异常。这表明,在学术上中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逐步与国际接轨。

当然,如果一个社会能容忍同性恋,就必须拿出妥善的管理办法,正如对异性婚恋实施管理和保护一样,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出台。例如,美国新泽西州1997年,在200个同性恋家庭的强烈要求下颁布了一项同性恋家庭可以领养孩子的法令,从而使同性恋家庭抚养孩子成为合法。

基因是决定性取向的重要因素,在胚胎形成时就对日后的择偶产生影响。同性恋是相对于异性恋而言的少数群体,但是不能因此就强迫少数去服从多数,否认和歧视同性恋者,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同样是天生的。罗素曾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正如一个社会有主流意识形态,也应当允许有非主流意识形态一样,否则就会是万马齐喑的时代。W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第3篇:例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动态生成途径

摘 要 结合实践实例,从质疑中捕捉生成性资源、意外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互动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三个方面,梳理、总结高中生物学教学动态生成性资源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生成性资源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之一,具有瞬时性、不确定性、生命性。对这一些稍纵即逝的、不确定性的信息,教师不要幻想消除它们,而是要正视它们,要努力与不确定性一起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开放的教学资源观,善于通过偶发和意外事件,捕捉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1 在质疑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学贵有疑。质疑是学生思维融入课堂学习最好的见证,是学生汲取生物学知识的动力。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不断将原有认知融进课堂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问、自我解释,将课堂资源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应用到对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所以他们一旦对新问题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时,就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质疑性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只有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捕捉,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例如探讨完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学生甲提出: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不能无限制地升高?漏斗内的蔗糖溶液不能透过玻璃纸进入清水,而使玻璃纸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蔗糖溶液液大于清水);既然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都满足,为什么不发生渗透作用,而使液面无限制地升高? 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然后顺势而导,激励学生对问题更进一步分析、思考和辨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当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漏斗内的液体会对半透膜产生什么作用?这一作用对液面无限制升高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当漏斗内液面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漏斗内的液面会对半透膜产生一定强度的压力(静水压)。这一强度的压力(静水压)使得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渗入漏斗水分子的数量与渗出漏斗水分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半透膜两侧溶液即使在该单位时间内存在浓度差,渗透作用也不能再发生,这也是漏斗内的液面不能无限制地升高的本质原因。再如,免疫调节应用中教师提到母乳可以提高婴儿免疫能力时,学生乙提出:“母乳里面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婴儿喝乳汁后,里面的抗体经过消化后不是分解成氨基酸了吗?怎么还能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教师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学生在下节课进行展示,教师再补充、完善:母乳中含有大量抗感染性免疫球蛋白(SlgA)。SIgA进入新生儿胃肠道后,既能耐酸也不会被消化道酶类所破坏,并能粘附于肠黏膜表面,阻挡病原体侵入,在消化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进入新生儿血液中,然后由上皮细胞分泌,分布到呼吸道黏膜表面,从而防止呼吸道感染。初乳中SIgA含量丰富,母乳喂养儿的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极低就是明证。

2 在意外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预设永远无法预料生物学教学中所产生的全部生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意外之花,才成就了教学的伟大艺术。在生物学教学中,随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果教师忽视该种生成,会很大程度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做无谓的争论,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然而意外中的生成资源并不都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因势利导,挖掘出生成资源中的关键问题所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利用细致具体的探索来冲破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意外转化为课堂的灵性。例如《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一节的教材编排意图是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家系图,确定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笔者及大多教师执教本节内容时大都依照以上教材意图来进行。但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丙却生成了“别样的精彩”。学生丙:因为整个家系图三代中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即红绿色盲这一症状始终与性别相关,因此确定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主要受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等原有认知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家系图三代中会不会也出现都是男性患者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由于生男、生女各有1/2概率,在一个家系三代中也会出现都是男性患者的现象,因此不能依据家系图中仅出现男性患者确定基因的位置。那么如何依据性别比例确定基因位置?请大家尝试推测人类红绿色盲位于X染色体时,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是怎样的?为什么?在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展示2010年~2015年6年以来开侨中学患红绿色盲症学生的统计数据,以矫正学生认知错误:即依据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推导出控制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而不是依据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推导出控制色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因为统计个体数量不够大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中也会出现全部是男性患者的现象。这使学生明确研究人类遗传病,不能像果蝇那样做遗传学实验,只能在人群中通过调查其发病率的方式进行。

3 在互动中捕捉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是动态的,不是按照教师的预设固定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积极地将自己原有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从而在生生、师生互动中迸发出各种各样的生成,对于这些生成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挖掘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面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切人、适时点拨诱导,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进而在层层地推进、步步延伸中寻找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因为这样的资源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接近生物知识的本质,更能简明扼要地体现出真正的重点、难点。例如在生生、师生互动例1过程中,学生丁提出:组2和组6相互对照,可以知道叶片浸泡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与叶片能否在黑暗条件下合成淀粉密切相关。既然组6叶片浸泡液中没有葡萄糖,为什么叶片还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明确:虽然植物叶片中的淀粉被耗尽,浸泡液中也没有葡萄糖,但是叶片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以满足其正常的代谢活动。这时学生丁追问:既然组6叶片内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且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提供ATP(组2分别和组4、组6相互对照可以知道,叶片黑暗条件下合成淀粉,需要氧气即有氧呼吸提供的ATP和底物葡萄糖)。为什么在黑暗条件下它不能合成淀粉?教师引导、启发:叶片存在一定量的葡萄糖只能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不足用以淀粉的转化。

【例1】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表1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见表1,回答问题:

(1) 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2) 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

(3) 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 光合 H2O (2) 组2和组6

(3) 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4M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总之,动态的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教师需要积极地面对学生的生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从而开发出实用、高效、有价值的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载体,从而碰撞出认知、思维和创新的火花。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还有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真正实现了教学上的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7.

[2] 乐杰,冯丽华.母乳与免疫[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7,13(2):80.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第4篇:解读两性之情绪情感

1 男女两性的差异

探索两性奥秘,一直是很多科学家饶有兴趣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就有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自身的情感反应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上存在以下重要差异:

(1)对全球55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女进行调查发现,女性相比男性,更具亲和力,更爱交际,也更负责任。

(2)女性相比男性,更能读懂他人的情绪反应,无论这种情绪是通过言语还是肢体进行表达的。

(3)女性的爱和恨两种情绪感受要比男性更加强烈。女性在回忆愉悦或富有爱意的事件时,笑容也比男性更多。

(4)男性和女性应对压力的方式也不同。女性会比男性流露出更多的悲伤情绪或焦虑情绪的表情反应,而男性则有较高水平的血压升高等内部生理反应,也更倾向于用酒精来应对不良情绪。

(5)在相同的情绪刺激情境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厌恶情绪。

无独有偶,在2001盖洛普调查中显示,9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女性要比男性更加“情绪化”,但调查并没有涉及人们对“情绪化”一词的理解。那么,两性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科学家们试图将情绪性(emotionality)和情感表达(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区分开:Ann Kring教授认为,“简单的断定女性比男性更加情绪化是不对的,事实上是,女性要比男性的情感表达更多。”kring教授为此做了一个实验,通过观察被试的面部表情、体验和生理变化来测量他们的情绪反应。实验中安排被试观看五种类型的电影,这五种类型的电影能够引起人们五种典型的情绪反应――悲伤的、愉快的、恐惧的/厌恶的、愤怒的和中性的。研究目的是要验证女性是否比男性有更多的情绪体验,还是只是情绪表达的更多。

研究显示,无论是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女性的面部表情都比男性更加丰富。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同一情境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的“数量”是相同的,只不过女性更倾向于把内心体验外显出来。

2 Nature or Nurture天赋自然抑或后天重塑?

至于在情感表达上为何出现性别差异,研究者试图从生理生化等角度,通过对男女神经生物学和激素水平的差异来找答案,但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能够完整解释这种差异。

2.1 神经生物学的差异

与情绪情感产生有关的大脑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杏仁核、前额叶、腹侧纹状体、岛叶和扣带回。研究显示,当人们观看产生某些情绪的电影时,杏仁核能够对腹侧前额叶皮质区产生“积极影响”,而后者正是情绪事件记忆的关键区域。

杏仁核也能够增强其他与情感唤起事件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沟通联系。在情绪化的情境设置中,男女的杏仁核活动性都会增强。在男性,杏仁核与增强外部刺激反应的区域联系密切,比如视觉皮层,在女性,杏仁核与监控和调节机体内部反映的区域联系密切,比如下丘脑。在对情感唤起性图片进行编码和记忆时,女性的左侧杏仁核最活跃,而男性的右侧杏仁核最活跃。

男女也似乎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将刺激转换成记忆。比如实验中,女性对高度情绪唤起性的图片记忆能力要好于男性。还有一项研究显示,女性在观看情绪唤起性的图片时,大脑有9块情绪相关的区域被激活,而男性只有2块区域被激活。一般来说,在回忆悲伤痛苦的事件时,女性大脑要比男性大脑更加活跃。

当女性被试被问及过去令她们感到愤怒的事件时,她们大脑边缘系统的中隔区域变得活跃,这一区域在男性大脑中并无任何反应。

相反,男性大脑的边缘系统在识别快乐或悲伤的表情图片时变得比女性更加活跃。男性和女性在分辨悲伤的女性面部照片时也存在差异,男性能够分辨出70%的悲伤照片,而女性则能分辨出90%的悲伤照片。

2.2激素的影响

在18岁之前,女性哭泣的次数要比男性多四倍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催乳素水平较高。催乳素是眼泪的重要成分。催产素与亲密关系的维系有关,催产素的感受器与多巴胺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的同一区域,愉悦性的神经元反应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也能帮助缓解压力,至少在女性是如此。雌激素可以通过抑制肾上腺素或其他“情绪压力性”激素的释放,来增强催产素发挥使人“轻松愉悦”的作用。这些都是女性跟男性的重要区别之一。

2.3社会文化的影响

除了生理基础的差异之外,还有研究显示社会化过程能够对情绪情感的性别差异产生影响。美国心理学会的文章指出,“我们的社会倾向于鼓励男孩压抑情绪,并且通过暴力来表达愤怒情绪,而不是建设性的宣泄情绪。”

父母通常是孩子们的角色榜样。比如,小男孩通常被教育并塑造成“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坚强形象。因而男孩从小就可以压抑情绪的表达。哈佛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指出,当前的社会要为“对男孩错误的情感教育”负责。他们认为,社会环境教会男孩封闭自己的情感,比如共情、同情以及其他一些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重要情感。他们认为,情绪情感的性别差异,更多的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而所谓的先天生理决定论站不住脚的。

3 不同性别对待“出轨”的不同反应

男女在对待和亲密情感上存在很多差异,这也显著的影响到两性对待出轨的反应,无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两性对此都有不同的解读。

两性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差异,有人认为是跟他们思考方式不同有关的。比如说,男人多半是“直脑筋”,考虑问题只是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直线形式,不会拐弯,而女人则不同,她们考虑的是整体和全局。当然,这种差异也给男女之间制造了不少麻烦,男女在沟通、对情感情绪的感知、性生活、问题解决方式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男人的生物学本能要占优势,他们就像猎人一样,就近猎取可能的猎物。这一点似乎在男性DNA里面就编码好了。对于男人,生理需求是第一位的,比如性活动的需求,其次才是情感联结,这也是为什么男人总感觉很多时候没必要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但女人,恰恰相反,她们是思考型动物。她们是将社会穿针引线连在一起的重要角色,她们视野里是整幅图画,而不只是看到或摸到的一个片断。对于女性来说,性需求是情感反应的衍生物,是情感反应激发了性的欲望。

因此,如果男表现出情感投入的时候,会更容易激发女性的性愿望,但通常男性不太注意这一点,他们的情感投入更多的是“马后炮”。你可以看到这给两性之间带来很多矛盾,女性无休止的希望伴侣能够成为温柔的“心灵读者”,但事实上她们必须要忍受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不体贴的男。

在对待出轨时,两性也显示出性别上的差异。相比肉体出轨,男性更能容忍(注意,这里不是原谅)情感出轨。为什么呢?很简单,这是“地盘”界限问题。

“如果你正考虑侵犯我的领域,我会警告你,并严密把守好我的界限。如果你真的侵犯了我的地盘,这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码事,而且是很糟糕的事。”

这就是,生理第一,情感第二的原则。

另外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肉体出轨要比情感出轨容易接受(再次注意,不是原谅)。为什么呢?仍然很简单。伴侣的肉体或许可以分享,但情感绝对不能。

“如果我的伴侣被你吸引,同时疏远了我,我会很受伤,感觉受到漠视和不尊重。如果他只是被你的身体吸引,不是情感上的吸引,我可以相当自信的认为他对你没什么兴趣,他的灵魂仍然只属于我。”

这就是,情感第一,生理第二的原则。

4 性别差异对健康的影响

情绪处理和情感反应的性别差异,对男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能够产生直接影响。过度情绪化的女性患有抑郁、焦虑和其他情感障碍的风险会升高,而压抑情绪的男性则面临较高的躯体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血压等,男性也存在较高的成瘾行为的风险,比如抽烟或酗酒。

研究者和医生们从情绪的性别差异对健康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对家长们提出了不同的倡议。有人认为,我们应该悦纳这些性别导致的差异,因为事实说明,具有典型女性特征的女人和具有典型男性特征的男人,要比那些性别特征不明显的人,更加快乐。所以,家长们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既应该允许男孩和女孩发展出其典型的性别特征,对一些性别特征不典型的情感反应也不要指责或试图重新塑形。

其他一些人则相信,父母们能够通过拒绝强化子女的性别角色来消除或否定典型的性别特征。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父亲承担教养子女的主要责任的话,他的子女就不太会发展出典型的性别特征。

[收稿日期:2010-09-20]

生物学对男性的影响论文范文第5篇:浅谈《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摘要】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其《第二性》中,深刻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并且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女性从古至今的命运;最后,她就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女人神话”的内在思想。本文试图从波伏瓦《第二性》文本着手,分析和探究女性沦为“他者”的原因,并对女人神话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对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波伏瓦;第二性;他者;女人神话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63-01

一、女性是绝对“他者”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论证道,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女性都成了“他者”,那么首先探析“他者”概念。

(一)“他者”

波伏瓦说“他者这个范畴像意识本身一样原始。在最原始的社会中,在最古老的神话,总是可以找到自我和他者的二元论”。这句话很明显是有黑格尔影响的,它的意思也就是任何一组概念如果不同时有相对照的他者,就根本不可能成为此者。她毫不回避地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同黑人和犹太人一样被认为是“次等族类”,在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所有的思维活动部门,人们都把女性看成是他者。既然是主体就会把自己定义为是占主要地位的一方,而把相对应的一方称为“他者”,“任何主体不会一下子和同时确定为非本质,他者并非将自我界定为他者来界定主体:他者是因为主体将自己确认为主体,才成为他者的。”

(二)女性成为“他者”的原因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用很大的篇幅对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女性受压迫的基础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波伏瓦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女性的“他者”命运,因为“生物学上的原因极其重要,他们在女人经历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她的处境的一个基本要素”。

波伏瓦通过对女性的真实处境的分析,指出了父权制的存在是女性处于“他者”地位的社会文化根源。父权制的出现使得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次要从属的地位,即“他者”,而男性则是主导支配地位是“此者”。由此,女性不是从来就处于被压迫地位的,而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男女两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逐渐被男性所取代,使女性地位降到了“第二位”。

二、女人神话的构建

(一)《创世记》中的女人神话

在男人创造的神话里,女人的起源和目的都是男人。在创世记中,夏娃取自第一个男人亚当的肋骨,上帝造出她是为了使男人免于孤独,她是男人的补充。“这是我骨中骨,肉中肉,我将她称之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体内取出的。”女性从一出现就注定成为男性的附属,人们不需要根据女人本身去解释女人,而是完全由她同男人的关系来界定。男性在主宰大自然的时候得不到回应,自然界不能给他带来他性的感受,因此,男性就需要找一个“他者”来实现自我,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了女性成为“他者”。

神话和法典都是由男性撰写的,在创造神话的过程中必然加入男性的思想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创造出众神来让大家崇拜,这就给了父权制一个更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她像是一种有特权的猎物。她是升至意识的半透明状态的自然,她是自然而然顺从的一种意识。”始终处在次要位置。这正是男人对女人寄予的期望:他希望在肉体上占有一个存在,通过对这个存在的驯服来达到自身的完善。

(二)女人神话的本质

“女人神话是用它对男人的有用性来解释的。大多数神话都源于男人对他自己生存及他周围世界的自发态度。正是在神话的形式下,群体命令经过灌输,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宗教、传统、语言、语言、歌谣和电影之类的中介,这些甚至渗透到受着物质现实的极严酷奴役的生存者心中。”女人神话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当神话中的思想与现实存在的女性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我们往往会认为是这个女人缺乏女性气质,却丝毫不对男性创造的神话进行怀疑。因而,波伏瓦提醒女性应该注意,所谓的“女性气质”完全是由男人编造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男人虚构的”。

“大多数神话都源于男人对他自己生存及对他周围世界的自发态度。”通过神话,男性可以更加自如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女性之上,并把女性“他者”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人们毫不怀疑男性是主体。

三、波伏瓦对婚姻的态度

总体来看,波伏瓦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她明确指出“婚姻在今日是已消亡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遗风。”主要原因有:首先,从婚姻制度的本质来说,婚姻是“让男女的经济与性的结合为社会利益服务,并不是要保障他们的个人幸福。”;其次,由于经常情况下男人有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他们在婚姻中也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因而他们常以暴虐形象出现,这促使女人反抗和反叛。他们在相互关系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必然导致婚姻中的不忠诚;再次,夫妻关系是一种静态的结合,是“同一个人”,他们都失去了独立性但又不能摆脱孤独。因此,波伏瓦认为“理想的婚姻应当是全自立的人只根据互爱的自由意旨建立起来的彼此结合。”在这种婚姻中,夫妻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细胞,两者都应该最大限度地结合于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都能在社会上独立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现代女性[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3]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