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农业科技 > 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 > 野生保护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范文(3篇)

野生保护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范文(3篇)

投稿杂志推荐

野生保护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河北省重要自然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摘要:以河北省重要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湿地生态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作为综合评价层,13个生态单项指标作为具体指标层,建立河北省重点自然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将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分为5个等级;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疾病。通过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水源保证水平权重最大,洪水调节功能权重最小。河北省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处于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状态,其中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状况最好,黄盖淖湿地生态系统状况最差。

关键词:湿地;层次分析法;指标结构;功能结构;综合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797-04

Health Evaluation of Important Natural Wetlands Eco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CAI Yi-jie,ZHANG Yi-wen,ZHANG Guo-che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050026, 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t natural wetland in Hebei Province was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y using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wetland a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13 ecological indicators as specific indicators layer, ecology health appraisal structure of key natural wetland in Hebei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The health appraisal was divided into 5 ranks: very healthy, health, sub-health, ill health, disease. Through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lth assessment of wetland ec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of guaranteing water source was the biggest, and the weight of flood control function was the smallest. Important wetland eco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was mainly under the sub-health, the ill health and disease conditions. Baiyangdian wetland ecosystem is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 while Huang Gai Nao wetland ecosystem is under the worst condition.

Key words: wetland; AHP; target structure; function structure; CEI

湿地生态评价是评价者综合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与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特点及二者相互作用的活动。不同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同的评价者,甚至同一评价者、同一开发建设活动,站在不同的学科角度、利益角度,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1]。本研究以河北省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站在地理学和生态保护为主的角度上,对湿地生态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河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区概况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湿地面积110.70万hm2,占河北省土地总面积的5.90%,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68%[2]。按照湿地所处的地貌类型可以将河北省的湿地大体划分为3个研究区:近海岸研究区、平原研究区和坝上高原研究区。

考虑到河北省各研究区湿地的代表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对河北省以下自然湿地进行评价。近海岸研究区:南大港湿地、唐海湿地、七里海湿地、海兴湿地;平原研究区:白洋淀湿地、衡水湖湿地、冶河湿地、永年洼湿地、群英湖湿地;坝上高原研究区:黄盖淖湿地和闪电河湿地。

1.2研究方法

采取层次分析法[3]。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主要应用于那些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运筹学家Salty教授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利用分层的原理将复杂问题系统化、层次化。首先建立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经过判断、比较与计算,建立判断矩阵,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各因子相对于上层因子的权重,最后逐层推算全部因子对湿地生态评价总目标层的权重,并根据因子最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在各层判断矩阵计算因子权重的同时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达到一致后才可进行层次单排序,否则就要重建判断矩阵,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4]。分析步骤为建立指标体系、建立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组成和发挥,因此,在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时,将生态系统结构指标与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相结合,通过湿地生境结构、生物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对湿地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河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可代表性、可比性、可获得性、整体性的原则[5],最终选出13个具体指标,划分为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2大类。

2.1.1结构指标结构指标包括生境结构和生物结构。生境结构包括有效斑块面积、水源保证水平、水质3个单项指标。有效斑块面积以核心区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分数比来表示。较大面积的保护区重要性要强,它可支撑大量的肉食与草食性动物种群,有较大的能力抵抗外来冲击与威胁。但较大的保护区也未必能够支撑较大的物种量,生物类实际有效面积是其物种生存所需的生境面积。水源保证水平采用2000-2010年湿地水面逐年递减面积占总水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反映湿地水源供给状况,水源供给状况直接由湿地水面面积反应。水质用湿地内水资源质量的平均值来衡量,反映湿地水资源质量。生物结构包括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4个单项指标。植被覆盖率直接采用植被面积占湿地的百分比来表示,植被覆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生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的能力。植物群落结构以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自身稳定性和对外界的依赖性来衡量。由于动物自身的特性,动物群落结构用鸟类数量和种类来描述。生物多样性以高等动物或植物物种的数量来衡量其水平[6]。

2.1.2功能指标功能指标包括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包括水产品生产、原材料生产两个单项指标。水产品生产是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物质生产功能之一,可为湿地带来经济效益,以湿地水产品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来衡量。原材料生产以湿地芦苇的长势及质量来定性描述原材料状况,这是由于芦苇是河北省内湿地主要创收植被。生态功能包括洪水调节功能、供水功能、水质净化功能、栖息地功能4个单项指标。洪水调节功能以湿地修建的水库及滞洪区的蓄水量来衡量。湿地具有供水和蓄水的功能,可调节水源。由于湿地面积的缩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洪水调控能力也在下降,需要修建堤坝、水库、滞洪区等人工工程来提高洪水调控能力。供水功能用其供水状态来表示,因湿地是天然蓄水区,可为工业、农业生产生活供水。水质净化功能以芦苇的生存状况和水质情况来衡量。湿地内多种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而芦苇对水质的净化能力较强,且生长面积较大[7]。同时水质也影响净化效率。栖息地功能以常见鸟类和珍稀鸟类数量多少来表示。湿地是多种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和育雏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避难场所。

野生保护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免耕人工草地的生态与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通过对免耕人工草地与翻耕人工草地的生态变化和生产力动态变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人工草地相比,免耕人工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群落稳定性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较高,土壤化学性状更优;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风干草产量提高15.4%,增产效果显著;风干草的粗蛋白含量平均高0.2个百分点。牧草质量较优;有效利用年限更长,至少在6年以上。

关键词:免耕草地:生态:生产力动态

中图分类号:S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1-0030-02

建立免耕人工草地可以保护草地生态,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人工打草地和进行家畜的冬草贮备,是一项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牧区实用新技术。但免耕人工草地的植被组成、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涵(蓄)水能力、水土流失状况、产草量、利用年限等与翻耕人工草地究竟有何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特进行了本项试验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根据3种不同类型的草地设置3块实验地,一是1年生免耕草地,设在四川省红原县农牧局打贮草基地内,距县城1km,1998年免耕种植燕麦,面积4.67hm2(70亩),以0.67hm2(10亩)翻耕作对照(简称一号地)。二是牧户色尔甲的冬草场,龙唐公路59km处,距县城10km。地处白河一级阶地,属亚高山退化草甸草地,1997年开展家庭牧场示范,将其中的3.33hm2(50亩)草场免耕种植多年生牧草(川草1号老芒麦),至2003年已利用6年(简称二号地)。三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牧草试验场,距县城10km,草场总面积20余公顷,属典型的亚高山退化草甸,以沙草科和杂类草为主,2002年以其中的20hm2采用部分清除地面植被的方法,免耕种植川草1号、川草2号老芒麦和披碱草,其中翻耕0.67hm2(10亩)作对照(简称三号地)。本项目的各项研究内容分别在以上3块地中进行。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免耕人工草地的生态变化研究

在一号地于播种当年和第2年的7月中旬,选择样点测定地下部5cm、10cm、15cm的土壤温度,0~15cm的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率,速效N、P、K含量;并在三号地选坡度15°的地段,采用简易径流场法,测定免耕与翻耕草地的土壤流失量,于5~9月每月15日定期取沉沙池内的泥沙,带回室内烘干至恒重称量,再结合当月的降雨量计算泥沙流失强度。

2.2 免耕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

分别在上述一、二、三号地进行,主要观察测定免耕人工草地的植被组成与演替、牧草产量、牧草营养成分、有效利用年限等,于栽培禾草初花期取样刈割测定鲜草产量,然后将禾草风干测定干草产量,再按栽培牧草、天然植物分类称重,取混合样品分析营养成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免耕人工草地的土壤状况

经过取样测定,多年生免耕人工草地播种当年和第2年的土温、0~15cm土壤孔隙率、土壤含水率、速效养分等情况结果列表1。

3.1.1 土壤温度 由表1看出,多年生免耕人工草地建植当年,在牧草旺盛生长期的7月份,5~10cm的土温为19.8~18.2℃,与翻耕的差异不大,主要是免耕在播种前进行了地面处理,造成了5~10cm的松土层,这正是第1年多年生牧草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其温度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而15cm的土层,免耕比翻耕的土温低1.4℃。播种第2年,免耕与翻耕各层次的土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1.2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率免耕人工草地播种当年,0~15cm土壤的孔隙率为62.5%,比翻耕低3.1个百分点。第2年为55.4%,比翻耕低3.3个百分点,主要差异在于10~15cm土壤免耕较翻耕紧实。

土壤含水率免耕比翻耕第1年低1.2个百分点。第2年二者的差异缩小,相差0.8个百分点。

3.1.3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取决于土壤有机质总量的多少和分解速度。经0~15cm土层的速效养分测定,免耕由于未破坏土壤的原有层次结构,表层土壤有机质较多,且土温与翻耕相差不大,故播种当年和第2年,土壤中速效N、P、K均较翻耕高,有利于栽培牧草的早期生长,为以后的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翻耕播种由于将底层生土翻耕至地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较免耕地低。

3.2 免耕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

免耕人工草地建植当年,坡度15。地段的水土流失量测定结果列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降雨将造成一定坡度地块的水土流失。在本试验条件下,坡度15°地段由于耕作方式不同,地表在相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土壤流失量存在很大差异。全翻耕种草地由于土壤表层疏松且完露,在5~9月降雨量498.6mm的情况下,土壤流失量最大,为179.7kg/667m2;免耕播种虽然进行了疏松表层土处理,但对表层破坏不大,且地表植被未完全破坏,仍保留了一部份天然禾草,土壤流失较轻,为50.7kg/667m2,比翻耕地减少129.0kg/667m2,降低71.79%。再从土壤流失的时间分布看,免耕播种在播种后的前两个月土壤流失量较大,占生长期流失总量的73.6%,后期因植被覆盖度加大,土壤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接近对照水平;而翻耕地的土壤流失量则始终高于免耕地。

3.3 免耕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动态

通过对1年生人工草地的产量、干草粗蛋白含量和栽培草比例的测定。及6年时间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风干草产量、栽培草比例的测定,得到免耕与翻耕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动态情况,结果列表3。

3.3.1 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通过对免耕和翻耕人工草地1~6年的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采用部分清除地面植被方法建植的免耕多年生人工草地,第1年栽培牧草比例(重量比,下同)仅为37.4%,第2年上升为83.7%,第3~4年仍保持81.5%~76.3%,直到第6年栽培牧草在群落中的比例为60.8%。说明免耕种草与一般的补播改良天然草地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建立了以栽培牧草为主的植物群落结构。翻耕建植的多年生人工草地,从第2年起,栽培牧草的比例比免耕高5~6个百分点,以后随着野生牧草的不断侵入,栽培牧草比例迅速下降,其变化趋势与免耕相同,反映出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基本退化趋势。

3.3.2 产草量 从表3看出,免耕1年生人工草地风干草667m2产量为985.4kg,而翻耕的风干草667m2产量为998.6kg。比免耕多13.2kg,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表明采 用免耕技术不影响优良品种产草性能的发挥。

免耕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采用部分清除地面植被的方法(即只清除双子叶杂草,保留部分禾本科优良牧草),第1年就可形成较高的产草量,667m2产风干草319.6kg,而翻耕种植的多年生牧草第1年多数处于分蘖期,产草量仅128.3kg,免耕种植比翻耕种植多191.3kg,产量提高149.1%。免耕人工草地第2年产草量达586.3kg,第3年处于产草量高峰期,风干草667m2产量达610.5kg,第4年开始下降,一直到第6年风干草667m2产量降至418kg,年均降幅为20.8%;翻耕多年生人工草地第2年为产量高峰期,第3年为产量持续期,第4年开始大幅下降,直到第6年风干草667m2产量仅354.4kg,年平均降幅为23.9%;免耕比翻耕年均降幅低3.1个百分点。其原因可能是免耕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所致。

从免耕多年生人工草地1~6年的风干草产量分析,除第2年略低于翻耕草地外,其他5年都明显高于翻耕草地,667m2 6年风干草总产量为2970.5kg,年均产风干草495.1kg;翻耕草地667m2 6年的风干草总量为2574.5kg,年均产429.1kg,免耕比翻耕平均多66.0kg,提高15.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3.3 风干草粗蛋白 经过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免耕人工草地风干草混合样品的粗蛋白质为9.8%,而翻耕人工草地风干草中的粗蛋白质为9.6%,免耕比翻耕高0.2个百分点。主要是前者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天然优良牧草占有一定比例造成的,而高寒牧区的天然优良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一般比人工栽培的单一披碱草、老芒麦等略高一些。

3.3.4 有效利用年限从表3可看出,应用川草1号老芒麦建植的免耕多年生人工草地,至第6年667m2风干草产量仍达418.0kg,为天然草地产草量(一般667m2产风干草80~100kg)的4.2~5.2倍,比翻耕草地的风干草产量高17.9%,仍有打草利用价值,说明免耕人工草地的有效利用年限至少在6年以上。

4 小结

(1)采用免耕建植的1年生人工草地,播种当年0~15cm的土壤温度、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率比翻耕人工草地略低,但由于免耕未彻底破坏土壤层次结构,表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均较翻耕高,有利于牧草的早期生长,故产草量与翻耕无显著差异。

(2)多年生牧草播种当年生长缓慢,根系分布较浅,而采用免耕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由于0~10cm的土层其物理性状与翻耕相似,而化学性状优于翻耕,加之地面处理时保留了部分天然优良禾草,播种当年就可获得319.6kg/667m2的风干草,比翻耕种植的产量提高149.1%。且有效利用年限可达6年以上。

免耕多年生人工草地667m2 6年的风干草总产量达2970.5kg,667m2年均产风干草495.1kg;翻耕草地667m2 6年的风干草总产量为2574.5kg,667m2年均产风干草429.1kg。免耕比翻耕每667m2产量高66.0kg,增产15.4%,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3)由于免耕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群落稳定性强,故产草量的年均变幅比翻耕小,且风干草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比翻耕高0.2个百分点,牧草质量较优。

(4)采用免耕建植人工草地,由于地面仍保留了部分植被(包括活植物体和枯死残体),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在本试验条件下,免耕比翻耕减少土壤流失量71.79%。

因此,免耕种草是一项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种草新技术。

野生保护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地被植物在天津市政园林中的应用刍议

摘要:文章首先对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然后笔者结合个人从业经验,从优化途径和优化方法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展开论述。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被植物;市政;天津市;可持续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d Tianjin municipal garden ground cover plant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n the author combines personal experience, discussed from the optim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in two aspect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 government a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

Key words: ground cover plant; Tianjin city; sustainable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1世纪,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提高;与此同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然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只是较多对大自然进行掠夺,而忽略了对它的修复,导致近几年全球性的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以及它们所衍生的次生灾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一危机现象引起了全球相关学者的关注,纷纷另辟蹊径,寻找能够修复并改善这一状况的良好策略。该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目标。园林绿化作为市政工程项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较为实际的意义,因而在我国也有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我国低碳建设、园林城市等政策的倡导下,各类城市在园林绿化方面相比以前得到了加大的改善。然而,在我国近几年的市政园林建设历程中也不难发现,还依然存在植物造景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稳定性差以及植物群落层次单调等诸多问题。就拿地被植物而言,地被植物具有种类多、繁殖易以及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在市政园林植物造景中,如果能够合理应用,科学合理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配置,会得到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就当前对于地被植物的应用和研究来看,地被植物在市政园林中应用还不够科学,不够宽泛,相关研究也鲜有问津。而本文则是以此为契机,以天津市为例,对地被植物的应用和发展展开研究。

1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由于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天津部分土壤的盐渍化,极大限制了天津市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1]。笔者前期针对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展开了专题调查,选取12个代表性样点,通过现场记录、拍照以及数据分析等对地被植物的应用种类、生长状况以及应用形式等进行了综合调查。

1.1应用种类

调查统计发现,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实际应用种类有169种,隶属于44科132属。

其中,栽培种30科98种,野生品种29科71种。天津市政园林中应用较多的地被植物涉及到蔷薇科、景天科、菊科、柏科以及百合科等等(表1)。

据资料分析得知,在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中,应用频度为100%的种类如金叶女贞、大叶黄杨以及月季等;应用频率为 86%的种类如凤尾兰、麦冬等;而鸢尾、白车轴草以及木槿的应用频率为76%。在地被植物应用形式上,天津市政园林有多重应用方式,如园林中常见的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布置。这些植物通常应用于林缘、坡旁、路旁、疏林以及空旷地带等。

2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现存问题

据笔者调查分析,当前天津市政园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种单一;二是生态营造不科学;三是观赏效果有待改善;四是设计和养护管理急需提高[2]。

3 天津市政园林地被植物应用优化策略

3.1途径分析

笔者认为,优化天津市政园林的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丰富野生资源,打造地域特色:由于本地野生资源适应性强且引种较为简易,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我们要加大对于地被植物的育种力度,优选具备优良特质的野生乡土植物种类应用到园林建设中来,这不但改善了生态,丰富了景观,同时也贯彻了低碳建设原则。二是选择新优品种,满足造景多样性:当前,应用于天津市政园林中的地被种类较为局限,尽管近几年,天津市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如紫叶小檗、红王子锦带花、紫叶酢酱草等),但总体而言依然缺少较为可观的新优品种充实到绿化大军。天津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科研中,要继续以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观赏特性为基础,结合天津地域实际,加速外来品种的本土化研究和应用。实际操作中,要规范流程,做好相关区域试验、竞争试验等,以确保当地原有植物种类的安全,进而逐渐增加新优品种,丰富市政园林美景度,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是合理配置,彰显需求。在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功能性以及体现出人的需求的重要性。例如多刺类植物远离儿童或其他游人,和适当配置于道路拐弯或其他一些保护性场地;园椅、亭子、廊架等游人休息场所可以多配置一些观花植物种类;工厂附属绿地应注意选择应用对有毒有害气体吸附性强和抗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金叶女贞、枸骨);林下种植多应用耐阴性品种(如麦冬、玉簪)等。四是规范管理,加大养护。植物景观的营造离不开精心的呵护。对于天津市政园林建设,要针对当地实际研讨出一套较为合宜的地被植物栽植养护管理技术规范,要以此为蓝本加大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养护人员要清晰植物种类的各种生长习性,要透彻天津本地的气候状况和生长环境,做到精心养护。对于养管中所出现的长势不良、死亡株、残缺株等要即时补种,以营造城市最佳景观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

3.2优化手法

对于地被植物的应用,可以说应用方式、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可以单株种植,也可以进行丛植,还可以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然而,最对它的设计和应用中,一定要掌握好两个关键性原则,一是科学性,二是艺术性。首先,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专业人员要充分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以及环境因子的前提下,才能尽量做到优势互补、低碳建设;其次,合理搭配,注重协调。作为植物群落的最底层,地被植物与整个群落的和谐程度显得尤为重要。举例而言,上层面积大或分枝点高时,可选择木槿、榆叶梅、绣线菊等分枝点较高的地被作为下层[3];反之,则应选择玉簪、麦冬或五叶地锦等较为低矮的植物种类,劲儿避免了局促感的产生。在色彩配置方面,要遵循色彩学原理,充分考究植物各部分的颜色,通过运用对比色、调和色等营造不同景观,满足不同需求。再次,根据绿地性质,选择合适种类。不同绿地类型和要满足的功能性,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如医院、休疗养胜地等易选择无污染、杀菌强的植物种类;机关单位宜用耐修剪、花序顶生等植物种类,以营造庄严、规整的环境气氛等等。

4结 语

从上文分析来看,天津市政园林和我国其他城市一样,对于地被植物的应用是任重道远。为了提高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的景观丰富度,下一步我国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于地被植物的科研和应用力度,尤其是做好野生资源、(半)耐阴性资源以及矮化、香化、花色、叶色多样化的新品种的深化力度[4]。

参考文献:

[1] 侯尔勤,殷守防,刘威.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选择与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3)

[2] 令狐昱慰,李思锋,黎斌,李汝娟,张莹.桃儿七在西安地区的引种栽培及其经济价值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6)

[3] 高文芳.宿州市彩叶地被植物的种类及应用调查[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1)

[4] 刘肖红.新优地被植物在杭州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8)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