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信息科技 > 新闻与传媒 >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10篇)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10篇)

投稿杂志推荐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从两届奥运报道谈北京奥运会的对外传播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海外媒体的记者们也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千年古城。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的正式投用,显示了媒体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做好奥运会的报道”已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两次奥运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马胜荣,请他以他的亲身一线经历谈谈奥运会的对外传播及对北京奥运会理念内涵的解读,从而为在对外传播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他具备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曾经参加过两次奥运报道。在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作为新华社29名记者之一,见证了那届奥运会的盛况,这是中国在恢复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后首次参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身为新华社副社长、雅典奥运会报道团团长再赴奥运。时过四年,在北京举行的29届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2008年6月10日他在丽江的奥运火炬传递中跑第72棒。在举起了火炬的一瞬间,他思绪万千,正如他在博客中所写的:“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一个传递梦想的时刻。其实在这一刻我对梦想已经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觉得这一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乐,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心仿佛同世界上所有人的心都联系在一起。这也许就是梦想!”他就是――马胜荣,新华社原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7月15日上午,笔者按照约定时间匆匆忙忙赶到了新华通讯社,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马胜荣不掩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爱,说起奥运会的报道来,更有独到的见解……

全面、客观、充分:北京奥运会

对外传播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外传播》:在1984年洛杉矶和2004年雅典的奥运会上,您作为媒体人和采访团团长亲临现场,内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对此,以您丰富的实践经验,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媒体人借鉴?

马胜荣:1984年我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23届奥运会的报道,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报道。当时,国际奥委会刚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去参加那次奥运会报道的中国记者不是太多,新华社只派了29人。在那次奥运会的报道中,我作为记者,主要采访足球和乒乓球的比赛。参加那次奥运会报道的中国记者的装备还是比较落后的,中文写稿用笔和稿纸,英文写稿用打字机。可是,到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记者采访和发稿的设备与外国同行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从这两次奥运会的报道和新华社1984年以来连续报道奥运会的情况来看,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奥运会是世界的,媒体要把奥运会的盛况全面充分地介绍给世界的受众,不要因为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就认为是中国的运动会。当然作为中国媒体来说,对中国运动员的报道肯定更多一点,但在实际报道中要体现出它确实是一个国际性的运动会。

在奥运会的比赛中,无论从我们体育运动员的水平还是在国际体育大家庭中的位置看,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媒体的责任就是要向世界受众和中国受众全面介绍奥运会的情况和世界体育运动的水平。世界上一些比较知名的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比较充分、全面,对本国运动员的报道和对国外运动员的报道比较平衡,使受众明显感到这是一次国际体育盛会,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会。这一点很值得我国的一些媒体思索。

《对外传播》:那么,根据您的采访经验,您认为中国媒体尤其是对外传播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报道中着眼点应该在哪里?

马胜荣:我们历来重视对外传播。新华社在从1984年以来的历届奥运会的报道中都贯彻客观、全面、充分和及时的报道方针,报道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参赛国和地区,而不只是获奖牌多的运动员及国家或地区。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新华社覆盖了所有的运动项目,并尽可能地在前一阶段的比赛中加强报道体育水平不是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对那些运动项目不太强的,在前几轮就被淘汰的运动员,在报道中都做了相应的安排。

比如说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运动员,如果他们没有强项,或者在首轮比赛中会被淘汰。我们也会注意采访和观看他们的比赛,编发一些稿件或者专稿。另外在图片上也做一些特殊的处理,比方说:可以在运动村升旗的时候给他们留下永恒的瞬间……在报道中,对外媒体的报道应该覆盖奥运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在对外报道中,要体现奥运精神,即“世界和平发展、建立和平公正社会”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参与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知道,也许若干年以后人们会记得北京奥运会,但也许不会记得哪届奥运会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最多。获得金牌的数量,媒体人和体育官员可能比较重视,对普遍百姓来说,他们则更重视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所以对外报道要体现全面、充分、客观的报道模式和思想。

我认为,中国的外宣媒体目前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对对外报道重视程度不如对内报道,有一些对外媒体实际上也把精力放在对内报道上,如在国内办报纸、办网站。我觉得对外媒体的任务是要把对外的稿件发好、把外文的网站搞好,这样才能体现外宣的作用。对外报道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成果。对外传播媒体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促进世界人民的沟通,世界一些国家和另一些国家的沟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对外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应该牢记事实是第一位的,报道手段是第二位的。这是对外报道的基本要领。我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就是因为一些媒体老在强调我们报道的手段和方法不行,说要努力改进等。但是,我认为这些观点没有抓住根本。

在对外报道中,首先要弄清事实、提供事实,因为任何新闻稿件都是对事实的描述,然后才能去谈报道的手段和技巧。从根本上讲,只有实事求是的报道才是成功的报道。“5・12”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有关部门及时信息,对外公布受灾的实际情况,因此中国媒体的报道向世界受众全面、客观、及时地提供了有关地震的信息,得到了受众的肯定。

当然尊重事实并不是说必须公布全部的事实,而只是说公布那些可以公布的事实。在这里我想强调,事实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认为,任何新闻事件发生之后,首先要弄清事实,确定口径应该在弄清事实或者初步弄清事实之后,口径只是对事实的一个概述。

我想说明的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十分注意改进报道手段。每篇新闻稿件都是选择的结果,有些稿件甚至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新闻稿件是思想的产物,肯定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这是因为所有的新闻稿件都是由记者和编辑完成的,而编辑、记者所受的教育、所受的熏陶的文化背景、所处的政治环境不一样,所以他们选择材料的角度肯定也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新闻的基本事实应该是相同的。如果歪曲了基本事实,那就是不负责的报道,或者说是不成功的报道。

《对外传播》:根据您多年的对外采访经历,您认为外国媒体报道奥运会跟中国媒体的报道在内容和角度方面会有哪些不同,外国记者更关注中国什么?

马胜荣:共同点是有的,因为奥运会是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国际上绝大多数媒体都很关注。同样,运动会上有胜负,我们都会努力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报道。另外,任何媒体都不例外,几乎所有记者和编辑的目光比较聚焦在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身上,因为它毕竟是一个运动盛会,毕竟是一个要决出优胜的盛会,所以更多地关注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是必然的。

当然,这次来报道北京奥运会的新闻记者较多,注册记者达到两万多人,非注册记者也不少。境外记者可能会关注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国人的生活状况等。很多记者没到过中国,他们是通过阅读一些书籍,或者通过报纸了解中国的。从这些渠道了解中国情况,跟亲眼所见是有区别的。我想指出的是,有的记者确实是带着眼罩来的,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人权、中国困难群体的生活加以关注,可能会对这些方面的一些情况进行以点代面的报道,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媒体在奥运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对外传播》:奥运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朴素表达,对媒体来说也是一种历练,那么媒体在这次重大的盛会中,承担着什么角色?

马胜荣:我听到一些奥委会的官员说过,奥运会是否成功,有一半要由媒体去评价。这一说法表明了媒体在整个奥运会过程中的作用。媒体在奥运会中起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它毕竟是媒体,奥运会的成功与否主要还是要看运动会本身。

但是,为什么奥委会的官员会将媒体的作用看得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媒介是连接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且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来北京观看比赛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是通过媒介来了解比赛情况的。因此,媒体如何把这次北京奥运会整体的情况比较充分地传播出去,就非常重要了。

对外媒体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的报道要各具特色,因为对外媒体都有针对性。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一些媒体都有比较广泛的受众,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报道。总之、全面、充分、及时,这是报道的原则。这个报道原则在奥运会的报道中应该适用。?

奥运理念的传播应贯穿于

报道的始终,奥运会是世界的

《对外传播》:您如何解读2008年奥运会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内涵?这三大奥运理念,在新闻传播中,应该如何体现?您怎么理解 “奥运是世界的”这一主题?

马胜荣: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内涵,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它既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又同奥运会的宗旨一致。

北京奥运会的特色跟当前世界整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当前的科技发展,文化进步,环境保护这些都成为非常重要的世界课题,如何体现这些理念,北京奥运会抓住了这个特点,抓住了世界当前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发展的特色。“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奥运会追求的目标,就是大部分人所说的是“更高、更快、更强”。

有一个奥运会历史学者曾经说“奥运会的宗旨实际上是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这句话强调了体育与文化及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作用并尊重基本规则为原则的基本生活方式。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聆听一些运动员的讲话和他们的体会,你就能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机场1号停机楼看到几个广告牌,很受启发。就专门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其中有一张就是巴特・康奈尔,他是1984年美国男子体操双杠冠军和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成员。在奥运会比赛中他得到奥运双杠金牌两个满分(10分),但他那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大的喜悦。他说还要等后面更重要的团体比赛。他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是个体,但他们共同参与其中,最后让我们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永恒的。” 这就是奥运精神,也体现了奥运会运动员的精神,把个体和整体看得如此辩证。

另外,还有一个没有冠军头衔的英国运动员德里克・雷德蒙德,他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选手。他起跑的时候遥遥领先,但是在离终点还有175米的时候右大腿肌肉拉伤摔倒在跑道上,这个时候担架抬进来了,他的父亲也从看台上跑了下来,此时他并没有上担架,而是一瘸一拐朝终点走去,最后实在是走不动了,他的父亲就冲到跑道上扶着儿子走到终点。他说了一句话,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我不能躺在担架上离开赛场,我要完成比赛。”刘璇也讲过类似的话。

当然,关于“奥运是世界的”主题还有其他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参与者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同时还有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和观众。第二个方面是北京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中国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我们只是做一些准备承办工作,而不是中国的奥运会。

说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体现,我认为,这三个理念应体现在奥运会的整个过程中,在比赛当中应该体现“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理念。科技奥运,在筹备过程中体现得更充分。当然在比赛当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人文奥运可以体现在奥运会的全过程。这三个理念是一个最佳结合,是体现北京奥运特色的比较好的一个概括表述。尽管要真正实现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北京奥运会提出来的这个理念,应该是具有特色的。

理念的转变显示了

中国人成熟的心态

《对外传播》:随着奥运会脚步的越来越近,北京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从申办奥运会到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在中国的首都举办奥运会,中国人民在接受着奥运的洗礼。目前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就像把中国在火上烤的感觉”,这和当年申办奥运会成功时的狂欢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奥运理念在经受着考验。您认为,一场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给世界带来什么?

马胜荣:我认为奥运会对每一个申办国来讲都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考验,荣誉和考验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说只享受荣誉而不接受考验,那么接受考验以后,只能给你更多的荣誉,或者失去这个荣誉。中国人应该做好这个思想准备。

要这样思考问题:我既然承担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我就要认认真真去做这项工作。当然在这个准备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就像一个人,心里要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当重要任务马上要落到肩上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焦虑,希望它快点结束。对于国人目前焦虑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感到欣慰,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态。这是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如果国民对此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就令人害怕了。

应该说,现在中国人对自己很有信心。世界对我们充满了期望,我们也要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给世界交一个很好的答卷。目前从整个场馆建设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比如主运动场鸟巢和游泳馆水立方,国外媒体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都认为这些场馆设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建设这些体育场馆比较迅速,这体现了一个大国负责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同时整个奥运从申办成功到现在,对中国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包括公民个人修养的提高,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在奥运会期间,观众的表现,主要是中国观众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是为中国运动员欢呼,还是也为其他国家的运动员鼓掌呢?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创造出很好的成绩,我们也应该为他欢呼。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应该为世界所有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再者,奥运会志愿者是奥运会举办成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每一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都会对志愿者给予非常高的评价。没有志愿者就没有奥运会,对自愿者本身来讲,在整个赛事服务的过程当中,各方面的修养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另外,中国普通的居民,甚至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细节是不注意的。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在接待外国人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比方说在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站等一些比较拥挤的公共场合,经常听到 “快上、快上”、“赶紧下、赶紧下”“往里走走”,都没有一个“请”字,采取命令的口吻,实际上是非常不礼貌的。

距离奥运会还有20多天,国人从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兴奋,到认真的准备,到焦急的等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举办成功了,内心的一种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当然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与否,不是由我们自己评价,而是由世界评价的。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最后会得到一个非常正确公平的评价,整体的评价是衡量奥运会成功与否的标准。

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往届运动会相比,有自己的特色,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传承的是奥运的精神,只要第29届奥运会体现了奥运的宗旨和精神,中国就已经尽到了责任。

圣火传递

一生永远不会淡去记忆的50米

《对外传播》:多年以后,人们也许完全记不住哪一届奥运会谁夺得了哪些金牌,但奥运圣火的传递一定会让人铭刻在心,并让人们津津乐道。您在丽江火炬传递中跑第72棒, 面对这么一个传递梦想的神圣时刻,作为媒体人和圣火传递者的双重身份,您当时的心情及感触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马胜荣:我曾经两次参加奥运会的报道,多次参加亚运会的报道,但参与奥运会的圣火传递还是首次,所以心里感触挺深的。

我认为,奥运会的圣火传递过程形成了一个圣火链,从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后,在每个人的手中传递,最后传递到北京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这个过程中有50米是我传递的,我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多么神圣的感觉。因为圣火要燃烧到整个奥运会的整个过程,然后再慢慢熄灭。我传递的不仅仅是这50米的距离,传递的是整个奥运会精神的一部分。我用“举起火炬,传递梦想”来概括当时的心情。那么梦想是什么?当时我觉得,梦想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梦想,这个梦想将随着圣火的传递,传到了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我感觉自己已经和北京奥运会融合在一起了。

马胜荣在博客中这样表达当时自己的心情:“当我从第71棒的一位澳大利亚火炬手手中点燃我手中的火炬时,我眼含泪水,和他的双手紧握在一起。

我放慢速度,缓缓地向前跑去。我非常珍惜这50米的距离,我点燃了火炬,正在传递梦想。这是属于我的50米,是属于大家的50米。这是传递梦想的50米,是我一生永远不会淡去记忆的50米。”

(图片由马胜荣提供)

(信息反馈请发至)

责编:曹晓娟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北京奥运会见证媒体责任担当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最终的裁判。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全球的体育盛事,也是全球各大媒体的竞技场。各媒体都在努力为全球观众奉献一场奥运资讯的盛宴,一场不见硝烟的暗战正在悄然进行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奥运是各国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们中国来讲是一个历史的记忆,就像人民日报社论讲的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必会以一个伟大的事件为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崛起来讲,百年之梦就是一个很显著的标志,证明中国走过了百年屈辱,走向了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这对我们中国人,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意义非常深远,非常重大。

信息时代,媒体已经成为奥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推动人类进步的社会功能要依靠媒体进行传递和放大。

中国被置于“显微镜”下

自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中国以“天朝大国”自居。正是这种封闭心态,遮蔽了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视线,也直接导致近代中国的衰落。

今天,这个曾经很不开放的国度,彻底抛弃了闭关自守的老观念,大大方方的请全世界的朋友来做客。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日新月异,人民面貌一新。中国不仅有了敞开窗户迎接世界目光的勇气,更有了敞开大门广迎天下宾客的自信。

自从中国进入“奥运时间”后,全球舆论也给予了关注,从火炬传递、奥运筹备、赛场建设、开幕式排练,乃至由此外延的环境、交通、文化等,都成了世界媒体最集中的话题。

2008年北京奥运,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孙维佳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1.5万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参加比赛,数十万海外游客到北京观看奥运,有21600人参与奥运会的报道,其中5600 名注册文字、摄影和未获转播权的广播电视媒体记者,获得转播权的广播电视记者数量为16000人,其中持权转播人员12000人,其余4000人为主转播机构人员。

在新媒体方面,先有搜狐斥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后有新浪、网易和腾讯等门户网站在奥运相关运营和传播投入上的大力追进。更有多家视频网站相继签约央视网获得奥运开闭幕式以及赛事视频的转播权,加上手机奥运电视台、奥运公交电视、IPTV、中国移动手机报等新锐媒体,这场新媒体奥运报道战,演绎得五花八门。

拥有北京奥运会美国地区独家电视转播权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对北京奥运会报道的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创下了历届奥运会转播之最。NBC旗下各主要电视频道依照分工,对北京奥运会进行了18天的全程转播,节目总长度超过3600小时。

欧洲广播联盟(简称欧广联)包含欧洲及周边地区的大量转播商,其成员包括欧洲56个国家的75家转播机构。北京奥运会期间,欧洲地区有大约120个电视频道播放由欧广联制作的奥运电视节目。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是欧广联有史以来报道规模最大的一次。

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派出约300人的记者团报道北京奥运,其中不仅包括资深体育记者,更有长期报道中国的“中国通”。

日本共同社、意大利安莎社和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等有影响的通讯社也都派出了众多记者。

在亚洲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从7月19日开始每天播放奥运会专题节目,直到北京奥运会闭幕。而古巴电视台用3个频道对奥运会的盛况进行报道,其中一个频道成为“奥运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奥运会赛况。

中国是开放的中国,自信的中国。外媒记者可以对运动员自由采访;百余种境外报刊在中国北京的自由亮相,提供15个小时服务的奥运书报亭;符合国际惯例,又能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的“奥运游行示威点”的设立,以及为了方便外国友人观看比赛而精心细致安排的各类优质服务和保障……这是北京奥运开放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东道主开门办奥运自信的体现。

鉴于中方对待外媒的态度,国际奥委会给予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由于中国制定了宽松的媒体管理法规,外国媒体可以在中国自由进行采访。他说,通过媒体开放,中国将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将更多地了解中国,奥运期间中方允许2.5万名外国记者在北京自由行动和报道,这是“革命性”的决定。

《华盛顿时报》撰文说,奥运会使中国被置于“显微镜”下。面对外媒挑剔的眼光,中国没有自我封闭,而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们,一切依法行事,给他们充分报道中国的自由。

责任第一的“媒体大战”

2008年7月25日,北京奥运会媒体村正式开放,迎接全球记者,标志着奥运会“新闻大战”的启幕,让人嗅到了奥运“新闻战”的硝烟。北京奥运会新闻竞争,是在中国开放进程中一场壮观的全球“媒体大战”。

参与报道本届奥运会的记者人数堪称历史之最,仅中国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三千余人。受众达50亿之巨。我国媒体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及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竞争,更有来自海外媒体大鳄的竞争,媒体大战惨烈程度史无前例。海量信息从北京涌向四面八方,迅速准确报道奥运会的难度无疑大大增加。萨马兰奇曾把媒体评价看作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一个判断依据,记者责任之重可见一斑。

记者的媒体责任首先源于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坚守。因为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记者每发出一条消息,每播出一句话,少则影响几百万、几千万人,多则影响数亿人。我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和其拥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决定了我国媒体记者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记者的媒体责任还源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坚守。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两句话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一句是“更快、更高、更强”,鼓励运动员不断进取、勇于拼搏、力争第一,使奥林匹克运动之树常青;另一句是“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运动员训练、竞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聚集了世界人民眼球的北京奥运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现场感受奥运的人毕竟有限,而媒体却能把与奥运有关的文字和画面实时向全球传递,让世界人民共享奥运的盛宴。当读到运动员顽强拼搏、勇破纪录的消息时,人们会感受到更快、更高、更强的自强精神;当看到敌对国家运动员同场竞技的画面时,人们会感受到友爱和平的价值原则;而当某个运动员兴奋剂丑闻被曝光时,人们又会体会到公平公正的竞技理念。这正是媒体传播奥运精神的价值所在。

“上新华网,你们可以阅读最新新闻,可以看到最快的金牌消息,以及奥运会令人兴奋的一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说。

这是国际奥委会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肯定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

每天数以亿计的浏览量,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展示,电视、报纸、博客、播客、论坛、留言板实时互动,电子杂志、手机报层出不穷……没有哪一届奥运会如北京奥运会一样与各媒体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哪一届奥运会像北京奥运会一样,参与的人数如此庞大,报道的形式如此多样。由于中国媒体的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见证着奥运会的精彩、分享着奥运会的欢乐。

媒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奥运报道是对网络媒体精心准备和战前策略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国内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次飞跃。

媒体透明:从汶川到奥运

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赛事被看做是精英人士、上层人士的消遣活动。只有当人们的生活在物质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体育才会有可能纳入普通人的生活范畴之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享受体育比赛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

奥运会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场传媒盛宴。通过北京奥运会的带动效应,2008年我国广告市场份额将达到2450亿元。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阵容庞大,人数几乎是参赛运动员的2倍。他们无处不在,赛场内外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奥运报道的记者大军。奥运新闻报道是名副其实的除了运动员竞技场外的“第二战场”,毕竟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是少数,全世界数十亿公众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奥运会的。

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许,肯定了此次奥运会上各大媒体的表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地震中中国媒体报道得到外媒的高度评价。在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国家地震局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了消息,并及时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很快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24小时后,国务院新闻办于13日下午举行新闻会,公布了地震灾区最新灾情及死亡人数。这是以往中国发生类似自然灾害后很少见的。

灾难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滚动直播。“国家电视台打断正常的节目播放,直播四川地震的最新情况。平时晚上播放的电视剧也被采访灾区居民和幸存者的节目代替。”《澳大利亚人报》如是报道。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昆廷・萨默维尔形容说,“这是他在中国所看到的媒体对紧急情况报道最快速、最公开透明的一次”。

如果说四川汶川地震,打开了中国媒体的一扇窗,那么此次北京奥运会向世界敞开大门,敞开心扉,让奥运的“和平、友谊、进步”来见证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传统的魅力,中国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环保理念、社会生活,尤其是要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奥运对中国和世界的真正意义。

北京奥运期间,感人的故事连连上演。除了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之外,也依然有很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敬佩的人与事。只有21岁的伊拉克女运动员达娜・侯赛因,她在来北京之前曾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是否还能活到下一届奥运会。”最后她带着唯一的一双破旧的二手跑鞋来到了北京……我们应该感谢记者的报道,是他们给了我们关于奥运会的全景报道,细致到一些根本不可能获得好名次的运动员,细致到一些首次参赛的小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民主的进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正一步步走向成熟。行政信息的透明和行政意识的开放,使当今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相当大的运作空间和自由度,媒体的各项社会功能正在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报道语境日益开放,报道内容日益拓宽,报道形式日益创新……在这个媒介功能得到充分挖掘的时代,新闻的传播必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一个媒体无论何种形式,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新闻本身的眼球效应,而是自身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说,这届奥运会,让我们所有观众见证了媒体的责任担当,它们不再热衷于花边新闻,挖隐私,而是通过温情报道、励志报道,激情报道,向全世界展示绿色的人文奥运魅力。

本届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媒体的进步。面对国内运动员的失利,国外运动员的失败,场馆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喝倒彩,以及鼓励的掌声,折射出中国观众的宽容和理解。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败也英雄”的报道,网友的留言就是明证。这些景象,体现出国人的理性和成熟,见证了大国国民的成长,这背后,媒体功不可没。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从新闻管理到媒体服务

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08年的夏天,北京乃至全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媒体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将蜂拥而至,前来采访报道。那么,在北京奥运会筹备的过程,关于媒体方面的准备情况究竟如何呢?打开北京奥组委(BOCOG)的官方网站(www.省略),在首页的醒目位置上就有一个链接:“媒体运行”,这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一、什么是奥运会的媒体运行

“媒体运行”,在国际奥委会(IOC)的组织结构框架中,有这样一个负责与媒体打交道的部门,其隶属于IOC的奥运会部,并由该部执行主任吉尔伯特•费利先生亲自掌管;于是,在北京奥组委的构架中,也相应地成立了媒体运行部。那么,什么是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呢?

1.媒体运行=媒体服务

从广义上讲,或者从本质上讲,媒体运行就是媒体服务,为得到IOC认可的前来采访奥运会的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媒体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其标准定义是:“在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内,通过为注册媒体提供最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保证对奥运会进行最佳媒体报道。”

那么,为什么不把“媒体运行”直接称作“媒体服务”呢?这是因为,奥运会的媒体服务有其特定的范围和含义,指的是为媒体提供交通、注册、住宿预定及收费卡项目等服务。既然已经把这些特定内容的服务称作“媒体服务”,而且按照以往的奥运会惯例,媒体也熟悉了这方面的服务内容,因此也就无法再直接用“媒体服务”来统称“媒体运行”了;这样,在奥运会的框架下,前者只能是后者的一部分的工作内容。

2.IOC关于媒体运行的规定

1997年IOC专门制定了《主办城市合同》和各类《指南》文件,规定了奥运会主办城市必须履行的承诺和奥运会组织工作最低标准;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IOC又修改了各类《指南》,更名为《技术手册》,进一步细化了奥运会组织工作的各项要求;其中,《IOC媒体指南》被更名为《IOC媒体技术手册》,成为奥运会主办工作中关于媒体运行的一份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IOC对媒体报道给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说,商业赞助帮助奥运会摆脱了经费困局,并且出现了众多城市竞相争办的高潮;那么,正是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使得奥运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节日。因此,IOC要求任何一届奥运会的组委会必须成立媒体运行部门,并用《奥林匹克》、《主办城市合同》、《媒体技术手册》等形式,详细规定了组委会必须为采访报道奥运会的媒体提供的设施和服务。

3.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

相应地,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在成立时就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职责―――负责为注册文字、摄影记者以及非持权转播商工作人员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同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为持权转播商和主转播商(即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提供转播服务。媒体运行部的工作任务是保证媒体人员能够尽其所能、以最佳的状态报道北京奥运会,从而使北京奥运会得到各种媒体最充分的报道,拥有最广泛的受众。

二、媒体运行在奥运会运行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不仅仅是运动员展示体育技能的舞台,其功能已经拓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诸多方面,影响波及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自然受到从各国最高领导人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士的关注,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盛会。而媒体运行在奥运会整个运作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媒体是连接奥运会、主办城市与全世界的桥梁,也直接关系到全世界对奥运会的评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组织者都非常重视对新闻媒体的服务,将媒体的报道看作展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比赛项目的组织水平是评定奥运会组织工作的客观标准的话,那么媒体运行服务则是影响媒体作出客观评价的决定性因素。

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不同层面往往会有不同的说法,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大众作出评判的,而大众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媒体的影响。真正到奥运会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不过几百万人次,即使他们把观赛的感受及其所见所闻告知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其传播范围依然是有限的。而通过媒体了解奥运会盛况的人数则是他们的千百倍,预计北京奥运会时观看电视转播的观众将超过40亿,通过平面媒体了解奥运会情况更不计其数,所以受众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的影响。

IOC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有一句名言:“媒体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评判者。”这是萨翁对于媒体重要性的精辟之见,也奠定了媒体运行在奥运会运行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媒体运行与新闻宣传的区别

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新闻宣传模式与奥运会推行的媒体运行模式,两者针对的都是新闻媒体,所求的都是一个好的报道效应。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对媒体称谓上的区别―――前者称新闻媒体为“对象”,后者称媒体为“客户”;二,运作方式上的区别―――前者强调“管理”,后者讲究“服务”。

因此,通过举办奥运会把“媒体运行”的理念引入我们国家的新闻传媒事业领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媒体运行,不但是我们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必须建立的一个管理专业领域和组织结构,而且也将填补我们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

当2001年7月13日那个令人激动的夜晚,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后,在北京奥组委最初成立的部门中,也只有新闻宣传部,虽然涵盖了媒体运行的部分功能,但也存在着职责不清、概念混淆的弊端。直到2004年4月,北京奥组委成立了区别于新闻宣传功能的媒体运行部,完全负责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事务。这也意味着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开始从“新闻管理”走向“媒体服务”。

概括地来说,如果说“新闻宣传”奉行的是以我为主的思路,媒体运行则讲究“标准服务”。下表是“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的异同:

四、奥运会媒体运行的原则

从“新闻管理”到“媒体服务”,两者在原则的体现性上也具有本质的不同。归纳奥运会媒体运行的有关做法和服务标准,可以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条原则。

1.媒体优先原则

在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中,把媒体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来看待十分重要。是为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还是把他看成一个麻烦而去重点防范和限制?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给出的答案是:“要尊重媒体,重视媒体,为媒体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媒体的报道和评价,也是衡量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之一。”②

有些地方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贵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实,只有确保了媒体优先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好各项为媒体服务的工作,才能让媒体获得其所需的有效资源,顺利开展各项采访报道工作,才能最终通过媒体的辛勤工作为全世界的受众还原出一届成功的奥运盛会。

当然,贯彻媒体优先的原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得顺着媒体,记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真正善待媒体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媒体运行有其规范、规则,服务中也包含有管理的手段和程序。

2.资源共享原则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全世界媒体的焦点,但由于比赛场馆空间等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奥运会不可能满足所有媒体现场采访的需求。因此,奥运会媒体运行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组织主报道机构提供相应信息供其他媒体共享。

《IOC媒体技术手册》规定奥组委必须为采访报道奥运会的媒体提供“奥林匹克新闻服务”(ONS)。在奥运会期间,ONS将为前来采访报道奥运会的媒体提供赛前信息、赛时新闻和成绩公报等新闻素材,其作用相当于奥运会赛时的临时官方通讯社,而各媒体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终端(北京奥运会为:INFO2008)即可随时获得有关信息并撰写报道。

在摄影服务领域,组建了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nternationalOlym picPhotoPool,简称IOPP)和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简称NOPP),指定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盖蒂图片社、新华社等派出优秀的摄影记者,在最好的摄影位置上拍摄精彩图片,供全世界的媒体使用。

在电视转播方便,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BOB)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转播机构,将承担所有比赛国际电视信号(ITVR)的制作任务,全球200多家电视机构只需要利用这些公用电视信号,适当补充一些自己制作的单边信号和解说,即可出色完成电视报道,满足本国电视观众的需求。

由于有了资源共享的原则及其机制,奥运会的采访报道才有秩序,不会因为争抢位置或其他报道资源而造成无序和混乱。

3.提供采访机会原则

记者要完成奥运会采访报道任务,需要同运动员、教练员或者官员这些奥运会的参赛主体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报道可能只能停留于干巴巴的比赛成绩和背景资料,不会生动出彩。因此,奥运会媒体运行提供很多的记者同新闻人物见面采访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混合区和新闻会。

混合区是设立在运动员参赛后回到更衣室的必经之路上的一个采访区域,它得名于运动员在此区域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产生的人员混合状态。奥运会的相关政策是运动员必须在赛后经过混合区,但没有义务一定要回答媒体的提问或接受采访。而新闻厅则不仅设在MPC(主新闻中心),每个竞赛场馆也会设立。在有些场馆,新闻会一天中甚至会开上十几次;有时,也会应部分记者的要求举行一些特定对象的小型新闻会。

另外,即便是在限制严格的奥运村,每天也仍然允许400多名媒体人员通过一定的批准程序“进村”采访。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面对面的采访机会,记者就将陷入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境地,难以完成报道任务。

4.客观平衡原则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让人类自身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奥运会报道也应体现客观平衡的原则。在有关电视转播的管理和运行协议中就规定:“所有国际电视广播信号的制作应当具有客观性和世界性,不应仅仅集中在来自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运动员,而是应当按照国际观众的不同需要来中立地报道各个项目;国际电视广播信号的内容不应带有单边(国家)元素,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信号……都应当是客观的并且不含政治内容。”

在这方面,《IOC媒体技术手册》对ONS稿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ONS要提供平衡的新闻报道,ONS新闻要不带偏见和偏爱,保持独立,不受外界影响;ONS人员受雇期间必须独立工作,不能与其他媒体机构有业务联系……”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不同的媒体在报道奥运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自己的倾向性,但是奥运会要求组委会所提供的有关报道信息应该具有客观性、平衡性、国际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更广泛的媒体所接受,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

5.方便快捷原则

由于奥运会规模巨大,在任何一个国家举办都将给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要为媒体报道奥运会创造良好条件,必须在人员入境、器材入关、住宿、交通、采访申请等各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保证各媒体充分报道好奥运会的盛况。

为此,我国各有关政府部门认真研究了奥运会的相关需求,对已有的相关政策和程序进行调整,于2006年12月1日颁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该文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赴中国地方省份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有关部门将提供给外国记者周到快捷的采访设备出入境手续……这些新举措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普遍好评。

另外,北京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站式”的媒体服务措施,充分利用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把各个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集中为境外媒体解决各种行政审批和商业活动的手续。

6.周到细致原则

媒体运行的实质是媒体服务,就是要为前来采访报道奥运会的全世界媒体机构提供服务。而服务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提供服务的团队是否能够事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考虑周全,从而提供一整套周到细致的服务,使之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便利加上心情舒畅,就能较顺利地完成报道任务。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可见周到细致原则对于媒体运行的重要性。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出版部训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在媒体服务的过程中,只有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才能保证整体服务工作的高质量。

六、奥运会媒体运行面临的挑战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则的要求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奥运会的媒体运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挑战之一:承受记者挑剔的眼光

记者的眼光最挑剔,往往不能容忍非专业和不达标的做法和借口。因为媒体外派记者采访奥运会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记者也由此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认为既然自己付出了如此昂贵的代价,就完全有理由接受各项能帮助他们完成报道任务的服务;而持权转播商支付了巨额转播费用,为组委会预算收入做出了贡献,更有充分的理由获得特殊的服务。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采访过多届奥运会的老资格的记者和编辑,对奥运会媒体运行的设备和流程非常熟悉,对所应达到的服务水平也有自己的标准和评价。

挑战之二:经常处于记者和IOC、组委会的矛盾中

媒体运行是记者与IOC、组委会之间矛盾的集中点。作为奥组委的一个具体的工作机构,媒体运行部门的地位决定了它所获得的授权是有限的,常常无权直接处理一些较为尖锐的矛盾和问题;而稍有不慎,有时它将会给组委会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对于IOC来说,其对记者的采访也是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新闻工作的特性又决定了记者活动的宽广范围,采访对象几乎遍及整个奥运会的所有场所。但是出于保障比赛的需要或者安全等其他原因,他们的采访会受到限制―――有些地方不让记者直接前往,采访对象也常常会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接受采访。如果没有组委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媒体运行的服务质量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

挑战之三:应付记者“找茬”

采访奥运会的记者来自世界各地,语言不同,需求不同,立场、观点、视角、喜好、品性更为不同。可以预见,届时前来采访北京奥运会的外国记者,特别是西方记者,肯定会有人对中国不甚了解,不够信任,甚至有的人对中国怀有偏见,乃至持敌对态度。他们会从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出发,千方百计地找寻负面新闻作为他们的报道内容。如果媒体运行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得当,便很容易成为“印证”他们对中国成见的“好材料”。那时候再要改变他们的立场和观点,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需要倍加小心。

当然,还有一些记者本来就擅长“编故事”。一旦他们的服务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心情就会不愉快,就会借“报道”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一旦发现筹备工作中的某些不足和缺点,就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做起“文章”来,专找组委会的“软肋”进行批评。

如此多的挑战,都是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团队必须面对的。因此,只有对奥运会媒体运行面临的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保证做好媒体运行的相关各项工作。目前,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团队的基本构架已组建完成,并且在不断完善和补充之中,他们将在各级领导的指挥协调下,在各部门和业务口的配合支持下,秉持“遵守惯例、统一标准、尊重个性、注重细节”的服务理念,遵循“善待媒体”的精神,为媒体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通过他们的工作把2008年奥运会的盛况传遍全世界。

(作者系文汇报体育部记者,现为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四级项目专家、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新闻运行经理)

注释:

①原文为:“The foreign media more than anyoneelse measure the success of the Games.”Former IOC president Juan Antonio Samaranch commented.―――Margaret Seaberg“Press pass:preparin g staff to work at an Olympic international press centre”Communication World,June-July,2002

②引自刘淇同志2007年7月30日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报告会上的讲话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奥运传播中新媒体凸显营销价值

随着全球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新媒体企业进入到历史性的创新拐点。进入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新北京、新奥运”为新媒体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有史以来首次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本届奥运会必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借力奥运,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踏上新的征程。

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

与新媒体的“更快、更全、更深”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我们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更加刻骨铭心。在这三个简单词语的背后,蕴藏着人类突破极限的愿望和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无数运动员选择默默付出、忍受伤病、拼尽全力,只是为了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巅峰时刻;无数运动员十年如一日苦练技术、不断挑战,只是为了在赛场上超越自己的勇者之战。奥运会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执著精神,诠释了有勇气就会有奇迹的挑战理念。

“更快、更全、更深”的新媒体,正在以其时效性与全方位服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有力地介入到奥运传播中。

首先,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实效性。新媒体的强时效性使信息的传递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做到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为受众与北京奥运会搭建全天候无缝对接平台。

其次,新媒体具有更全、更深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在新闻信息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媒体通过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形式优势,从受众的兴趣点出发,在与传统媒体的奥运会新闻传播的竞争中进行奥运会新闻的特质挖掘,发挥了独特优势,这主要表现在网络媒体在奥运会新闻传播中对于背景数据信息和前景信息的资源深入开发和深度报道的能力,有效地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效果。

新媒体首次全面介入奥运会报道,在报道实力、资源甚至创新理念方面展开全方位拼杀,带来了一次内容空前丰富、形式空前多样的奥运会报道,不仅使受众获得了丰富的奥运体验,也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据相关统计数据,未来5年国内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用户增长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新媒体业务应用进一步成熟,价值进一步提高。

奥运会与新媒体相得益彰,并且有额外收获。比如新浪网的奥运会报道不仅仅是对奥运会期间赛事的报道,也是从经济、科技、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

Web2.0时代的多元化互动平台让奥运会流光溢彩

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应用更是成为强大的舆论平台之一,众多体育、文化等各界知名人士在突发事件及奥运赛事上发表博客文章传播观点,草根博客也发挥强大力量倾情互动,全方位引领奥运会舆论潮流。

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通过博客、论坛、IM等多样化的Web2.0网络应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体验奥运会的互动交流平台,并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媒体需求。

前一段时间,一些人宣称博客过时了。虽然与3年前相比,博客的新闻效应已经大大降低,博客的新鲜感,无论对于用户、大众和社会,都已经大大降低,但是事实上,博客的“过时”恰恰是因为博客开始无所不在,博客开始真正深入寻常百姓。也就是说,博客真正普及了,在使用程度上比很多Web1.0的应用都要活跃得多。目前Web2.省略)从报道创新、表现创新、产品创新、参与创新、营销创新等角度评价新媒体在奥运会期间的表现,而新浪在表现创新和参与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新浪还举办了大量的与奥运会有关的活动,譬如与中国移动合作的奥运加油团、奥运报道团,新浪大型活动“我的2008世界,世界睁大眼睛看”更是覆盖了整个奥运会报道全程、线上线下结合、全球上千万网友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活动,新浪扩大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提高了新媒体在网民中的渗透率。

媒体的传播价值总是在重大事件的传播中得到验证,而每种媒体形式的爆发也往往借助于重大事件的传播。北京奥运会为新媒体带来发展品牌广告业务的巨大潜力。互联网的出色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网络营销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新审视网络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在后奥运营销时代,互联网必将成为塑造营销力量的强大“主场”。

(本文作者为互联网实验室执行总裁)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从三次奥运报道看中国媒体嬗变

2004年和2008年,笔者作为正式注册记者采访了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及北京残奥会三次奥运赛事。通过比较和衡量,记者发现每次的采访都有颇多感触,彼此之间也大有不同。在讲好奥运这个故事的大语境下,如何选取侧重点,从而出色地完成既定的采访任务,有颇多玄机。同时,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中国媒体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变化与进步。

任何新闻采访都离不开大的国际与本国社会背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时,当时正处于美国“9・11”事件后,世界首次举办奥运会。这个契机,既敏感,又脆弱。希腊能否安全地举办这届奥运会,是当时国际社会最大的关注焦点。从新闻学的理论乃至经济学分析,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所以,在雅典奥运会开幕之际,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奥运会的安保情况。当时中国的主流媒体记者正是把新闻选取的框架对准了此类新闻,采写了大量的安保和该国筹备奥运会的稿子。从比赛开始后到奥运会落幕,大部分的写作焦点都聚集在各路英雄们的身上。当然了,参赛的中国选手受到了最多的关注,着墨最多。

奥运会四年一个轮回。在北京奥运会上,国际社会的形势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北京奥运会面临的主要威胁,根据公安部的口径,主要有三大方面,因此奥运会的安保也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一些网站所作的专题中,甚至已经提升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之上,称为“平安奥运”。所以奥运会的安保以及绿色奥运的实现,成了国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内容。

当然,除了筹备工作外,北京奥运会更大的目标是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内涵,表达中国人民的善意,促进中外的交流与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更像是一部史诗大片,从张艺谋在开幕式上打开中国的千年卷轴,到闭幕式上中外文化的交融,北京奥运会始终都在传递着这个理念。

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中国的媒体也都对此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报道。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的媒体不约而同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金牌观、胜负观与荣辱观。在奥运会开赛后,采访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焦点,更有人性化的一面。从中国媒体的表现上看,记者们不再热衷于挖花边新闻,挖隐私、八卦,而是通过温情报道、励志报道、激情报道,向全世界展示奥运魅力。除了关注中国的运动员、外国的明星外,记者们还关注着领导人的动向,以及一些敏感话题,如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选手相遇时的言行等。这都被证明是本届奥运会中最大的热点之一。

在奥运会上,中国媒体表现出走向成熟的一面。有人认为,本届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媒体的进步。面对国内运动员的失利,国外运动员的失败,场馆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喝倒彩,而是鼓励的掌声。这也折射出中国国民的宽容和理解。如对埃蒙斯的失败,国内的几家主流媒体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与正面的评价,发掘出他失败后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事实上,这正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赛后所指出的他最受感动的事件之一。

不过,中国记者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如问一些很“雷”的问题,让人目瞪口呆。更是有某记者把运动员问哭了,甚至造成心理创伤的例子。但整体而言,中国记者从奥运的采访中,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还是一个检验的舞台,或一面给中国记者正衣冠的镜子,北京残奥会的举办,则使得中国记者得以迅速成熟。残疾人参加的残奥会,因为有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许诺,所以记者们也就有了新的任务和使命。相对于健全人的奥运会,这次的赛会在用词和报道方向上,都是对中国记者一次空前的考验。因为中国采访残奥会这样大型的残疾人比赛的记者不多,缺乏此类经验。这次的采访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采访中,记者们的用词几乎都要字斟句酌。一些词,要避免使用,如不能当着残疾人说“正常人”、“好人”等,不能对着视力残疾人说“瞎说”、“瞎猜”等。记者看到,在采访的各个场合,记者们都能很好地做到这些尊重残疾人,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与他们打交道的要求。

在残奥会的故事选取方面,更重视的是人物故事,而非奥运会中的消息。残奥会报道的关键在于体现人人参与、拼搏奋进的奥林匹克精神,用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打动受众的心。其实,中国媒体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国人心态的成熟。从公众对残奥会的关注焦点也可以看出,“运动员的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成为新闻受众最关心的话题。此外,“观众的赛场互动及残奥会志愿者的表现”也要比金牌的归属乃至金牌榜更让人关注。

总体而言,中国的媒体从雅典到北京,从奥运会到残奥会,都实现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具体表现为:

1.各媒体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多了一份责任,很少出现假新闻,也很少出现“据悉”等这样的含糊来源说明。强调一手性和现场感,这也是中国体育记者职业道德提高的一个方面。

2.对于突发事件,这次的要求是要尽快如实客观地报道,这包括场内和场外的。整体而言,这次的突发事件报道预案没有用到,奥运会顺利落幕。但这次的做法,值得以后借鉴。

3.能做好国内外的平衡报道,能更好地把握奥运比赛的世界性属性,既关注本国选手,也关注外国著名或感人的运动员。中国的媒体基本能做到不再以成败论英雄,能很好地把明星和让人感动的人物或事情诉诸报端。

4.采访时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多了一些关爱和体谅,在把握新闻敏感点的同时,也能更多地从受访者的角度思考。

目前,中国的新闻媒体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媒体及其记者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奥运会就是一个国际大舞台,中西方记者可以尽情地表演,互相在竞争中学习。通过这次同台练兵,中国的新闻记者在以我为主的同时,也从世界其他国家中汲取了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社)

编校:施宇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6篇:服务媒体、引导媒体

摘要 本文从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出发,就奥运媒体服务工作和媒介引导工作中的经验与特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媒体服务 媒介引导 舆论导向 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

Service for Media and Conduct Media

――Analysis on the Experience and Special Characters of the News Communication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Huang Ruotao

(Capital Institute of P.E., Beijing 10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ercice of the news communication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rned experience and special characters of the work of service and the conduction of media.

Key words media servicemedia conductionpublic opinionconductionnational image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奥运宣传的主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在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媒体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上也创造了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史新高,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工作目标。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和特色也成为本届奥运会知识遗产的一部分,为后奥运时代中国媒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和参考

北京奥运会记者人数超过历届奥运会,共有32278名①记者参加报道,其中注册记者26298人,非注册记者5980人,225家持权转播商参加电视转播工作。北京残奥会期间共有注册记者6626人,27家持权转播商参加转播报道。这是我国历史上接待记者人数最多、中外交流最深入、对外传播最广泛、最集中的一次盛会。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全部采用高清信号进行电视转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进行了5000多小时的报道和转播,转播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3倍,全球共有47亿人收看收听了北京奥运会的转播,创造了奥运会新闻转播历史的新纪录。

北京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在如此大范围和高密集性的报道中展开,不仅仅是对奥林匹克国际体育赛事的报道,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题并建立起中国和北京良好的国际形象,由此,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以“善待媒体”的原则做好媒体服务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领导都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刘淇同志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国际舆论,“善待媒体”,兑现承诺的工作方针。“善待媒体”的原则成为本届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基本原则,并体现在本届奥运会的媒介服务内容与模式中。

1.媒体服务的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服务

为满足参会媒体的报道需求,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服务工作不仅仅包括针对赛会信息的服务,同时提供了帮助媒体记者了解北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层次信息体系。

对赛会信息而言:INFO2008信息服务系统可以让媒体从分布在各处的终端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奥林匹克新闻服务(ONS)为所有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素材;55种语言24小时的服务确保了信息的及时获取,而主新闻中心的新闻服务台提供24小时的采访申请受理服务,帮助媒体记者及时落实采访安排。

与此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围绕记者关注的经济、社会、文化、环保、旅游和民俗等热点话题及时组织的新闻会和集体采访活动提供了深入报道的资源,成为主动展示奥运会筹办工作成果和国家形象的平台,也是媒体获得权威信息的主渠道。在2008年7月8日至8月24日奥运会期间,主新闻中心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共召开新闻会134场,平均每天两场。9月2日至17日残奥会期间,主新闻中心召开了15场新闻会,得到了境内外媒体记者的积极关注。

为满足境外记者的采访需求而建立的“采访线”工程(包括10条采访线和100个采访点)全面涵盖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建设亮点,为落实集体采访工作提供了保障。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两大新闻中心组织了近120场现场采访,不仅涉及奥运食品监测中心、环境监测中心、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北京气象局等奥运职能部门;还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组织记者参观了长城、故宫、国子监、孔庙等地;以发展成就为主题,组织记者参观了地铁10号线、北京规划馆、重新修复的前门大街等。这些活动给媒体提供了接触中国的机会,采访的素材也充分占领了记者的报道空间。

(2)生活服务

奥运会期间媒体记者也得到了多方面细致的生活服务:不仅包括总计为30万人次的丰富的用餐和饮水服务,近千辆24小时运营的媒体班车的免费服务等,两大新闻中心还创新了服务方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组织400名境外注册记者开展的7次城市旅游,为奥运期间在京过生日的记者送去祝福,为残疾记者开展的全程陪伴式服务等。在在奥运会落幕当天,两大新闻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共送出2万张奥运会开幕式光盘,作为与记者们分别的留念,使得北京奥运的美好记忆成为永恒。

(3)文化服务

为媒体组织专场演出、到广场观看市民的社区表演、参与关于京剧、书法、美食、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文化讲座;到博物馆和展览馆免费参观等。文化服务不仅丰富了媒体记者的中国之旅,还为他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4)技术服务

从硬件设施到配套服务都功能齐全、快捷舒适的“记者之家”充满人文关怀。主新闻中心使用面积6.2万平方米,文字记者工作间设有971个工位,其中680个工位设有即插即用宽带网络接口,能够实现各种类型笔记本电脑一卡上网,成为奥运史上的一项重要创新。国际广播中心使用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奥运历史上最大的国际转播中心。注册媒体享受包括网络电话拨号,无线网络接入和宽带有线网络接入等通讯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可以满足高质量图片稿件的传输,。新闻中心同时提供虚拟局域网络传输服务。第一次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一系列服务措施创造了奥运新闻中心建设的新样板和新模式。

2.媒体服务的模式

为满足媒体服务工作的全面落实,北京奥组委在内部和外部两条线建立起高效保障机制。

(1)内部: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

为一揽子解决境外记者来华采访遇到的各类行政审批问题,从2007年7月1日起,奥组委牵头组织中央和北京市等17个管理部门成立了“一站式”服务机构,受理境外记者来华采访涉及的3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协调落实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成为奥运史上媒体服务的一项创新。

奥运会、残奥会前和赛时期间,“一站式”服务办公室共受理各类咨询15200余次,完成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100余件(次),核发签证2203人次,服务外国媒体的数量超过600家。在首都机场现场办公,为445位外国记者确认了身份,保证了他们顺利入境;为境外媒体等机构开立了38个奥运临时银行账户;为37个国家的53家外国注册媒体机构的1033名奥林匹克注册人员核发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证1041个;批准了来自36个国家70多家媒体的100多份文物拍摄申请;协调北京、青岛、深圳等海关为外国媒体出具《器材确认函》1100余份。“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境外媒体机构的信任和称赞,为树立诚信守诺的国家形象做出了贡献。

(2)外部:建立采访受理的流程机制

为满足奥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的工作要求,北京市主要职能部门都为外国记者在京采访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建立起采访受理的流程管理制:即明确本单位一位采访联络员和一位采访接待负责人,制定一套受理采访的工作流程,建立一套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机制,制作一套本单位的双语外宣品,这项工作为采访的接待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组织了来自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交委、北京市旅游局等十几个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市民受访团”和“专家学者受访团”等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全方位实施舆论引导工作,满足了境外记者的采访要求。

3.强化媒体服务的意义

保障境外记者来华采访便利,提供高水平的媒体服务,是北京申办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技盛会,同时,也是全球媒体的竞技盛会。所以,媒体服务工作不仅仅是奥运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奥运会的成败和传播效果。

奥运会的媒体服务,还不是简单的服务工作。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实现用服务体现管理,以服务来影响西方媒体报道倾向的目的,将“善待媒体”落实为优质高效的服务措施,不仅仅能获得西方媒体的尊重和友谊,同时,在这样的合作和交流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对政府主导意见的报道和对中国积极国际形象建立的促进。

所以,奥运期间,媒体服务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服务过程中的媒体管理与引导,把服务媒体与引导媒体相结合,来实现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以“实现良性传播”为目标做好媒体引导

奥运会(残奥会)作为全球媒介争相报道的国际性媒介事件具有非常显著的传播影响力,在媒介引导和管理中需要主动设置议程并通过一定传播途径来引导国际报道、引导国际舆论,实现良性传播的新闻宣传目标。

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引导工作主要包括:设置议程和设置有效传播途径两个方面。

1.奥运报道的议程设置

奥运报道的议程设置的主要方式包括:设置传播基调、设置主题信息和设置多种实用版本,这些媒介议程的设置方式不仅仅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主渠道的声音,同时,成为奥运媒体服务中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全球奥运报道提供指南。

(1)设置传播基调

奥运会和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以“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主线、以“奥运惠及人民”为主调、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为主题,全面宣传了筹办工作的成就,为整个奥运(残奥)报道垫定了基调。

“三大理念”涵盖了环保、科技和人文等多层面的内容,很好地组织起奥运会的报道框架,为组织专题会和现场采访提供了线索。“三大理念”宣传也为北京首都的科学发展观等提供了支撑的平台,为媒体组织专栏、专题和专访等节目提供了依据。而“奥运惠及人民”的主调表达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通过筹办奥运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从奥运关注的交通发展、食品安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社区治安等各个方面宣传奥运筹办惠及市民、惠及社会的丰硕成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表达了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的盛会,建立起一个开放、友好和积极的北京形象。奥运会的世界性、体育性和大众性和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全面树立起我国“和谐社会”的国际形象。

奥运会宣传报道的主线、主调和主题的设置,确立了奥运媒介事件的全球性报道中的“话语环境”,他们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和基本价值体系,为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南,同时,不同国家媒体机构对其内涵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应用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线索。

(2)设置主题信息

设置主题信息是奥运会和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在媒介引导中的第二个方式,主要体现在:以我为主,针对突发事件、敏感问题和阶段性核心问题开展主题信息的设置,并运用加大主流媒体报道量和关注度等多种方式引导媒体意见。

主题信息的设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对于突发事件和西方媒体关注的敏感问题,如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与筹办工作直接相关的重要事件,主题信息的设置必须迅速,以及时公布权威信息来确立国际报道中的主动权,并消除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在奥运会开幕前针对北京“雾霾”天气下境外记者对北京空气质量的质疑,北京奥组委及时组织北京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连续4天召开会,特别是8月8日邀请联合国环境总署负责人参加会并以翔实的数据从第三方角度客观评价北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很好地引导了国际舆论,消除了不良影响。二、对于阶段性核心问题,如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问题、场馆使用问题和奥运会收支问题等,主题信息的设置必须准确,时间的选择需要依据全盘工作的整体需求而定,不可贸然。

主题信息的设置和有效保障了在奥运媒介事件的全球性报道中对重要“话语权”的控制,有效控制了信息意义的生成,对“良性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设置多种实用版本

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不仅仅通过媒介的报道,在媒介报道之外,设立多种实用版本来填补媒介之外的传播空间,对确立多渠道有效传播提供了保障。

多种实用版本包括:系列奥运宣传品,如《北京欢迎你》、北京城市地图和城市指南、《相约北京》宣传册、《奥运之城》宣传册、《奥运汉语300句》等针对不同人群的对外宣传品;还有《北京奥运故事》、《福娃漫游记》和由英国、法国、意大利、伊朗和中国香港5名知名导演拍摄的五部城市宣传片等视频资料;和《北京2008》杂志、“新北京、新奥运”资料包、奥运宣传片、招贴画、明信片等和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光盘等直接性宣传品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同主题的展览资料,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展览展出实物1800多件,图片2200多张,全面展示了成就和思想,为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丰富文化遗产。

这些实用版本的设置拓展了在奥运媒介事件的全球性报道中的“传播空间”,超越了媒介的平台限制,在文字与影像,观众与游客,新闻事件和故事叙述间全面呈现出“新北京 新奥运”的形象。

2.设置奥运报道的有效传播途径

设置有效的传播途径是实现奥运报道目的的根本。在北京奥运宣传报道的服务与引导工作中,有效传播途径的建立紧密围绕着奥运宣传报道的议程设置要求的。主要的手段包括:

(1)传统传播途径的有效使用与规划

传统的传播途径包括:全面、客观与公开的信息公布平台;完善的定期的例行新闻会制度;及时跟踪分析舆情热点所设置的主题性新闻和主题性采访工作;设置职能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在华国外记者的采访流程管理制度等。

对传统传播途径的有效使用和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媒介引导的要求,实现掌握国际媒介合作中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同时有助于建立国内新闻管理的有序环境。

(2)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与管理

除了传统传播途径之外,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使用在日益发展的网络平台上显得日趋重要。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网络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新阵地。

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是北京奥运筹办工作和赛事信息的权威平台,用中、英、法、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赛时共发稿15000余条,图片25000余张,举行高端访谈38场,成绩系统共处理成绩信息140余万条。除此以外,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奥运合作网站的奥运报道累计点击量高达103亿页次,日均点击量达到5.84亿页次。各网站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报道手段,截至9月17日,仅新浪、搜狐、网易三家网站转载、制作的奥运视频就已达到28000多段,网民点击超过9亿页次。网络的海量报道成为其较之于传统媒体的重要优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同样也是一个相对自由度较大的新传播渠道,规划和管理好网络平台对奥运媒介引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对网络平台的规划与管理主要包括:一、加强官网建设,合作网站配合官网共同开设奥运频道、奥运专题、专栏等不同形式的报道,指导各合作网站设立奥运宣传报道的阶段性工作及侧重点,如对火炬报道、奥运筹备、奥运赛事、奥运遗产和残奥会五个阶段的报道方案,推动了奥运网上报道的循序渐进。二、是组织网评员在主要网站论坛中奥运引导主帖和跟帖,奥运期间网评员网评5838篇,博客评论332篇,有效营造了有利、和谐和热烈的网上舆论氛围。

三、在“媒体服务”中开展“媒体引导”

北京奥运会最终赢得国际媒体的良好评价同优质的媒体服务是分不开的。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国际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在“服务媒体就是服务奥运,服务媒体就是服务国家形象”思想下“善待媒体”的工作原则,保障了我国在本届奥运会的媒体服务中遵循了奥运惯例和国际惯例,并用创新的手法和专业精神创造了奥运媒体服务的新标准。

媒体服务工作同时也肩负着对媒体的引导。主动新闻和信息,建立有效的受访机制,不仅仅方便了境外记者,也树立中国政府诚信守诺的良好形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媒体服务方式,实现有效管理,完全可以将国际惯例为我所用,寓媒介引导于服务之中,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国内舆论氛围。

“善待媒体”中要要积极引导国际舆论,始终把满足媒体报道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以多种议程的设置和鲜明的主题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事实,以国际化的语言和方式展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赢得国内外记者的广泛认同,改变了大多数西方媒体的报道基调。

“把握话语权”还要敢于开展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针对热点问题及时主动,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与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不同国家媒体的支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取得国家形象的“良性传播”目的。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为我国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留下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我们在实现媒介的国际合作和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注释

①数据来源: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7篇:多媒介共生下的传播样本

2012年8月22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首都传媒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主办的“伦敦奥运会媒介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内举办的第一个体育新闻传播领域高端、权威、专业的学术研讨会。会议首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并推出一批最新奥运媒介传播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

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后的第9天,我们就急切地召开了“伦敦奥运会媒体传播学术研讨会”。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从伦敦奥运会传播中看到了媒介生态的变化:近10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及繁荣发展,传统媒体对它从不屑一顾到恐惧,再到主动参与融合,其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谱写成一曲传媒10年的爱恨协奏曲。从“报业寒冬论”到“全媒体时代”,各种论断此消彼长,莫衷一是。伦敦奥运会上演的媒体大战,对各类传媒机构是一次大考,也为媒介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特定研究样本,是检验当下媒体格局变化的有力证据。

盘点各类媒体的表现及调查数据,我们看到传统大众媒介的生态由此发生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变化:

多平台的传播已成为潮流

通讯社、电视、广播、纸媒、互联网、手机等不同媒体结合文字、图片、视频、论坛、微博等各种表现方式和形式,构成了中国媒体奥运会报道的整体生态,不同的媒体在奥运传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奥运信息和参与互动。

中国体育报新媒体部总编曹勇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8月13日,奥运会期间我国内地传统平面媒体有关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道量为31,043篇,网络新闻媒体271,261篇,论坛、博客38,936篇,新浪微博上有关奥运话题的总讨论量更是达到了3.93亿,境外媒体关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道总量也达到了3万余篇。

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互动。新华社发稿中心主任周杰说,新华社官方微博伦敦奥运会期间共微博近17000条,其中文字13000多条,图片3000多条,视频415条,转发近19万条,评论总数30多万条,效果突出。新浪网“新华体育”官方微博粉丝数也从奥运会开幕前的29万增加到闭幕时的53万多,三周内增加了24万。

互联网成为奥运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平台

根据Alexa网站排名系统查询结果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新浪、腾讯奥运专题近一月的日均IP均超过300万,新浪、腾讯、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奥运专题近一月日均PV量也都超过了1000万。由此可见,奥运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奥运信息的用户量巨大,互联网成为奥运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平台。

中国体育报副总编辑、华奥星空总经理赵彤杰透露,此次奥运会报道,腾讯网投入前方记者编辑150人,包括嘉宾主持人等。后方编辑(互联网编辑,不含无限增值业务、微博业务)450人。新浪网前方记者编辑16人,后方编辑100人。(互联网编辑,不含无限增值业务、微博业务)。他评价道,伦敦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媒体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力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可以预计,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奥运市场营销将不断多样化。今后的奥运乃至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媒体展示智慧的大好舞台。

自媒体成奥运报道最大亮点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统计结果,截止8月13日9时,奥运期间在新浪微博奥运话题总讨论量为3.93亿,超过欧洲人口一半;根据腾讯官方信息显示,奥运信息通过腾讯微博直达用户则超过4亿。奥运会期间,在中国军团最终获得的87枚奖牌中,有35位金牌得主、21位银牌得主和14位铜牌得主在赛后通过腾讯微博第一时间发出了“获奖微感言”。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航指出,往届奥运会,受众更集中在对新闻内容的关注,社交媒体的出现显然使情感分享和意见分享也成为奥运新闻消费的必需品。坐在沙发上或者拿着ipad看电视的不再是一个观众,而是连接着万千观众的开放的观众。

传统媒体在报道的专业性方面有绝对优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分析,从奥运报道中我们看到传统媒体在专业性方面的优势,这也提示我们传统媒体该坚守什么、做什么。传统媒体在策划及理念的明确、经验与实战、专业性报道、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受电视、互联网、新媒体挤压,平面媒体的奥运报道不得不淡化赛事消息类内容,寻找人物深度访谈,赛事背景分析,新闻评论等奥运会报道的第二落点,弥补互联网快餐式传播的不足。

北京青年报编委郭宇说,网络时代,新闻同质化非常严重,平面媒体功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单纯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弱化,而对大量信息进行梳理、筛选,结合媒体的视角观点,提供并服务于读者,是平面媒体当今依然存在的理由。在奥运报道中体现在奥运会前的预热报道、背景解读、独家采访、观点的梳理、舆论引导等非常到位。

主流媒体发挥舆论稳压器的作用责无旁贷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说,对于刘翔退赛这样一个激起巨大舆论旋涡的突发事件,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标题来体现:现场特写肩题“三次来到奥运赛场 两次没能完成比赛”主题“刘翔的伤 我们的痛”,言论标题“伤情难为英雄汉”。除这两篇报道外,网友、微博热议,我们一条都未选取。对热点新闻、争议事件的报道,要做到不失语、不乱语、敢说话、会说话,面对众声喧哗,主流媒体发挥舆论稳压器的作用责无旁贷。

光明日报体育部主任王东说,我们对赛事报道不多,而是观点比较鲜明的评论和观点文章占多数,如白岩松和欧阳夏丹的对话。除了伦敦记者站外,我们把全世界28个记者站的人都调动起来了,写当地媒体和当地民众对奥运会的评价。其中如《西方人的金牌观》等文章,转载率相当高,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世界运动员对金牌的渴望是同样的。

我们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判断:各类传播媒介已进入共存共荣的发展状态,过去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未来中国的舆论场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多元的舆论格局正在形成。作为媒体管理者、从业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媒体机构的定位;作为媒介受众及用户,也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同时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李蕾)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8篇:奥运媒体传播建设是保障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

摘要:本文对北京奥运媒体传播建设是保障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分为 “硬件”、“软件”和“活件”3个主要系统,这3个系统是保障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条件。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4-0028-04

Abstract:The good Beijing Olympic Games media environment is realizes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premise. This article through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was safeguard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which to Beijing Olympic Games Olympic Games media dissemination Beijing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hol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finally indicated that Beijing Olympic Games media dissemination divided into “the hardware”, “the software” and “works” 3 main systems, these 3 systems safeguard the important basis condition which Beijing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hold.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media; dissemination

北京奥运媒体传播是奥组委针对大众奥运媒体传播的需求而提供的无形活动和有形产品的组合。北京奥运媒体传播是集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诸多传播类型的综合性指称,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显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在背后有着多重隐性力量的作用,所以奥运媒体传播具有“一体二性”的本质特征。从第一层划分,奥运媒体传播是由显性的媒介质与隐性的媒体人共同构成的主客体的复合,前者是后者意图的显性表现,后者是前者取向的隐性主导。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系统分为3个主要部分,即:“硬件”、“软件”和“活件”。奥运媒体传播是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系统的信息流动空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社会系统、传播系统和媒介系统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我国新闻媒体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其巨大的冲击力也必然会波及到整个世界的传播机构和传媒市场。因此,北京奥运媒体传播在奥运会上将扮演重要角色,会吸引更多国际国内观众观看奥运赛事,在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提高我国体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

1 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硬件”建设

北京奥运会借力高新技术打造数字奥运,实现奥运媒体传播硬件建设的跨越发展。创毅视讯公司研发的首枚支持CMMB标准的移动多媒体信道解调接收芯片IF101已达到商用水平,正在与各大手持消费电子设备企业开展手机、PMP、MP3、GPS等设备上看电视的技术集成和设计工作,将配合国家广电总局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网络运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手机电视实现各项赛事的直播。中科大洋将为北京奥运传媒提供城市电视奥运大屏幕播出及监控中心系统、大屏幕终端系统,为奥运期间户外电视节目的播出提供服务。奥运场馆大屏幕将采用新奥特公司的中文显示图文系统技术,首次实现中、英双语同步实况显示,从而打破了历届奥运会单一英文语种显示的历史。奥运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是奥运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为媒体提供更加成熟、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是奥组委和通信合作伙伴的责任。

在2008年奥运会上,以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为主的关键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数字电视标准中的最高等级,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的应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为了实验当时尚未成熟的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国际奥委会广播电视委员会批准了利用HDTV转播技术进行小规模转播的实验。参与实验的各国专家和转播商一致认为,HDTV转播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人们对奥运会的观感,能够给人们呈现出更加精彩、更加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奥运会。但是,在HDTV转播技术尚未成熟,尚未形成产业化的当时,大范围的利用HDTV转播技术转播奥运会是不现实的。随着HDTV产业的成熟,特别一些国际广播电视领域的专业厂家已经生产出了从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到接收设备等一系列的产品,产业化的进程已经飞速的启动。在2008年奥运会前,HDTV技术完全能够担负起奥运会转播的重任。因此,负责2008年奥运会转播工作的北京奥林匹克广播公司(BOB)已经提出了在2008年奥运会上,采用HDTV技术制作全部奥运会信号。这一技术的应用,也体现出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科技奥运”的精神。作为为BOB公司提供全部通信服务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将会根据HDTV技术的特点,建立HDTV通信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也将在奥运会期间支撑奥运会的全部转播工作。

北京奥运会借力硬件高科技打造数字奥运,实现奥运媒体传播服务跨越式发展。例如,电视公用信号制作会形成一种传播的外动力,可以提升中央电视台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雅典奥运会刚结束,中央电视台已经提出了2008年争取实现10-16项比赛的公用信号制作目标。北京奥运会将全部用高清晰度信号进行电视转播。此外,北京奥运会将是奥运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进行视频转播奥运会。据北京市“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2008北京奥运会在通信建设方面包括16个大类,255个项目的“硬件”建设,总投资约1000亿元。“硬件”数字奥运的目标要求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硬件”数字奥运 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将不仅是巨大的奥运媒体传播的建设规模,它将引导数字革命,也将推动着我国媒体转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 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软件”建设

2008年的奥运会对中国媒体来说无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功媒体的奥运既是中国硬实力的彰显,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在举国关注硬件建设的同时,似乎更有必要认识到成功奥运的软件基础。奥运媒体传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体育媒体传播事件,作为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系统中的“软件”建设要素,更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

2004年10月27日,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奥林匹克传播有限公司(BOB)成立,这标志着北京奥运电视传播工作正式启动。在2008北京奥运和残奥会期间,BOB 将作为主传播机构为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提供奥运会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建设运营国际广播中心和其他场馆的转播设施,为奥运会转播权持有者提供相关服务。BOB打破了以往奥运电视转播的运作模式,创造性地设立中外合作性质的转播企业,并且以将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留下人才遗产为原则,作为一项公司目标和合作双方的法律义务,通过公司的运作机制确定下来,协议里约定的条款包括,第一要确保在BOB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中都有中方人员参加。第二要确保公司的管理层中有2/3的中方人员。第三要争取中方团队转播半数以上的奥运比赛项目。第四是开展针对中国在校学生的计划,直接培养奥运转播的专业人才。BOB通过对中外双方在资金、技术、设备,特别是人员合作方面的计划实施,将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留下一笔丰厚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的遗产,提升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水平。

国家广电总局将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主要运用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直播卫星4种转播技术,让观众欣赏到更为精美的画质效果。北京奥运会上,将会采用高清转播,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对所有赛事进行高清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三大数字互动平台网站,即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体育总会网站、华奥星网站开通。随着奥运数字“软件”建设的深入发展,奥运媒体传播规模扩张以追求国外市场占有率。比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将在为广大美国观众提供24小时电视转播的同时,推出网上直播、精彩视频回顾等个性化服务,通过网络收看奥运比赛将从北京奥运会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奥运会的赛会期间,北京奥运会将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计划中了解到,在奥运会开始前,主要通过大量的宣传片来介绍北京,包括北京的历史、文化、体育运动发展历程、奥运筹办工作进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前期预热报道将吸引全世界观众的目光。在奥运会期间的转播过程中,将主要通过更多的细节将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完整地呈现给世界观众。奥运会结束后,仍然要做大量的后续报道。

在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联想打印机向全世界展现了其奥运品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与水上运动签约,并同时推出PRO系列全线打印机新品,为迎接奥运会应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的应用环境中,高温、高湿是不可回避的难题,而联想打印机在奥运水上运动比赛现场的应用,显然对打印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室外温度60°C以上,特殊天气下湿度超过80%这样的严苛条件,联想开发了“极限核”技术,使得打印机能在极限环境下正常使用。

中央电视台在奥运会新闻媒体上起步较早,国家一系列政策使央视国际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奥运媒体传播力量。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3个奥运频道,奥运频道1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奥运频道2和奥运频道3是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数字负费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奥运电视媒体传播的定位,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将充分发挥电视台、网络和手机多平动的优势以及CCTV的人才优势、节目制作优势、传播技术优势,联合最广泛的新媒体合作伙伴,确保最大范围地传播奥运盛况。央视国际将利用新技术倾力打造奥运网络电视和奥运手机电视,建设以“视频、互动、多终端”为特色的奥运网络社区,帮助高速增长的新媒体用户发现和欣赏最新、最多、最好的奥运节目。最近,中央电视台公布了完整的北京奥运转播方案。央视将动用7个频道全面转播北京奥运会,包括CCTV-1、CCTV-2、CCTV-5(奥运频道)、CCTV-7(赛事精编频道)、CCTV-高清以及足球、网球2个付频道。(1)CCTV-1反映北京奥运会全貌的频道,届时每天除保留《朝闻天下》、《新闻30分钟》《新闻联播》3档新闻外,全部用来报道奥运会。在赛事选择上将会安排关注度最高的比赛,以游泳、跳水等为主项,将会有196枚金牌诞生于这个频道;(2)CCTV-2将取消原有编排,24h转播奥运会比赛直播和实况录像。以转播奥运观众关注的奥运和国际赛事为主,以足球、篮球、马术、帆船为主项辅之以柔道等。在这个平台上,大概有37枚金牌的直播记录;(3)CCTV-5(奥运频道)以奥运观众关注的中国优势项目,一些有可能产生中国金牌的项目,都被分别在这个平台上,以射击、田径、游泳等为主。这个平台将涵盖69枚奥运金牌的诞生;(4)CCTV-7(赛事精编频道)以奥运经典赛事的重播为主,也包括少量直播赛事,以满足广大错过直播的观众的收看需要;(5)CCTV-高清已经在5月1正式开播,CCTV-高清频道将充分利用高清国际信号精选每天的顶级奥运赛事,将选择那些具备高清画面特点的赛事,射击、田径、游泳、体操、跳水等;(6)央视风云足球和高尔夫及网球是2个付频道,以直播足球和网球为主。以上7个频道届时播出时间将达3000h以上,比上届雅典奥运会转播时间多出2000多h。在8月9日之8月23日央视也将推出一批精品专题和新闻节目,包括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主持的《全景奥运》,将在央视一套每天22:30-24:00播出。而《早安,奥林匹克》是CCTV-奥运频道每天早间6:30―80:00播出的一档资讯类新闻节目,将对前一天比赛进行全面报道,对当天比赛进行预告和推介。另外,央视还将推出一批大型演播室直播节目《荣誉殿堂》,总主持人是崔永元和刘建宏,该节目在每天的赛事转播结束后于晚间22:30-24:00在CCTV―奥运频道播出,为此将在央视新大楼设置一个12000m2的大型演播室,邀请观众参与,以中国运动员为主,特别是当天有优异表现和成绩突出的运动员,让他们走进现场和观众互动,创造“荣誉殿堂”的气氛,弘扬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奥运拼搏精神。

北京2008年奥运会从申办准备阶段,就建立了北京奥运会申办官方网站;获得主办权后,为方便宣传、开展组织工作和招商工作等,建立了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初级网站,并于2003年7月13日开通了北京奥组委中级网站。根据北京奥组委的计划,北京奥运官方网站将于2005年正式开通。北京奥运官方网站可吸收大型运动会官方网站栏目设置的经验,设置更为丰富多彩、功能齐备的栏目。具体地说,奥运官方网站的栏目可以包括:(1)新闻中心:在奥运会组织阶段、举办期间及闭幕后的一段时期内,及时与奥运会相关的各种重要新闻消息。可以设置“全部新闻”、“本日新闻”、“重要新闻精选”、“突发事件”等子栏目,对奥运会新闻进行多角度的报道,同一条新闻可出现在不同栏目。(2)组委会公告:组委会的赛事安排及更改、重要活动通知等公告。(3)奖牌榜:包括奖牌榜、各队积分、每日金牌等。用图、表形式参赛队伍的奖牌数、团体积分、当日金牌的分布等,随时更新。(4)奥运会历史及各类信息:回溯奥运会的历史和重要事件;提供与奥运会相关的各类资料信息,如国际奥委会、各专项赛事委员会、各国奥委会的资料。(5)主办国及主办地文化信息和其他基本信息。(6)注册信息: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在线注册。注册资料随时形成统计数据,并可以图、表形式动态显示。(7)赛事信息:在比赛过程中报道赛事进展及成绩。(8)赛程信息:公布赛程安排。(9)场馆信息:奥运会各赛场比赛项目安排及比赛时间。(10)气象服务:提供各场馆的短期、中期、长期气象服务。(11)服务指南:包括宾馆服务、餐馆指南、交通指南、本地公共设施、旅行社、常用电话等。(12)奥运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奥运会组织机构、人员的组成、职责、联系方式(电话、传真、E-mail)。(13)竞赛委员会:各比赛项目竞赛委员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职责、联系方式等。(14)参赛队资料:各比赛项目参赛队的组成、基本情况、运动成绩等。(15)反兴奋剂:公布国际反兴奋剂委员会的有关章程、禁药目录、奥运会期间涉及兴奋剂的事件、人物、处理结果。(16)网上订票:利用官方网站进行奥运会门票的预订和销售。(17)内部网站:奥组委可利用奥运官方网站所搭建的平台,通过与官方网站相连接的内部网站,开展网上办公事务,完成奥运会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18)合作网站:与专门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合作,完成奥运新闻的、网民互动活动的组织、有奖竞猜活动的开展等事务。(19)相关网站链接:奥运官方网站提供国际奥委会网站、各单项竞赛委员会官方网站、其他奥运会网站、大型运动会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便于用户方便地获取感兴趣的更多的奥运资料与信息。(20)图片库:提供奥运图片、文化图片等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21)下载中心:提供贺卡、音乐、FLASH动画、壁纸、屏保视频信息等网络资源的下载服务。(22)奥运会其他活动:如青年文化活动、体育科研大会等。(23)志愿人员招聘:利用官方网站招聘志愿服务人员。(24)奥林匹克虚拟博物馆: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在互联网上建立奥林匹克虚拟博物馆。(25)特色服务:如鲜花服务、礼仪服务。(26)电子邮件:提供运动员与全球各地的奥运迷,以及亲朋好友联系的渠道。(27)网络销售:出售商品、会徽及其他纪念品。(28)奥运在线俱乐部:提供奥运沙龙、奥运会金牌竞猜、比赛结果竞猜、在线互动游戏等多种参与方式,更有效地吸引网友、特别是青少年关注奥运会。

为了2008更好地宣传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所有媒体都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由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应用集成改造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应用集成改造项目为新华社提供包括多媒体内容的存储加工、数据、统一计费和认证等应用系统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为奥运会的报道活动和新华社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全媒体资源库系统”是方正电子在数字传媒领域中新的旗舰产,其市场运用前景十分广阔。“全媒体资源库”在新华社的运用,重点在完成多媒体奥运会报道及数据库支撑的任务,完善对外信及图片产品的功能,配合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行新华社的职责;完善中国图片总汇系统作为中国最大图片库之一的交互服务能力及专业;配合并支撑金融交易化服务手段,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性化服务能力数据库系统对大客户贴近式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数据库的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及完善认证支付系统和电子商务功能。

3 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活件”建设

人们通常将奥运媒体传播视为一种奥运传播空间、渠道和方式。奥运媒体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是沟通、调适奥运媒体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关系。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目的是给观众提供良好的奥运知识传播空间,实现奥运媒体传播的最优化服务。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的总体目标体现在3个方面:(1)力求北京奥运会各类新闻的快速和准确传递,同时争取国际媒介更广泛和更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2)谋求“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世界范围的转播;(3)协助国外记者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现状。

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活件建设主要是指主管奥运信息传播服务的职能部门。作为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系统中的第三要素,“活件”建设更能够有效化解“信息沉余”和“信息饥渴”,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要素的关键之关键。主管奥运信息传播服务职能部门作为“组织界限沟通者”能够更好的实现北京奥运会媒体转播的总体目标。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力、环境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较量。北京正在迎接的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国民素质的洗礼。

北京奥运会能否得高分,不光要看场上东道主运动员和场下的观众表现,更要看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活件建设及媒体发言人的言行举止。任何一个承办奥运会的国家,都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大力支持,每个人的表现往往会影响到来访者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评价,更关系到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以电视观众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电视转播频道覆盖的观众人群将大幅增长。根据艾杰比尼尔森统计,在上届雅典奥运会期间,主要奥运电视转播覆盖的全球观众规模高出正常节目收视人群2-3倍。北京奥运会期间,除了现场观众以外,全球还将有40多亿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观看比赛转播。北京奥运会不仅带来了精彩的奥运赛事,也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契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使奥运会彻底商业化,商业化使奥运会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基础。随着奥运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奥运会各种公共关系更加复杂,奥运信息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部、媒体运行部、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各分支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主新闻中心运营主管是整个奥运会媒体传播系统的核心。目前北京奥运会已在媒体传播系统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北京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作好了新闻媒体制度上的保障。北京奥运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奥运会危机做出快速反映应,满足奥运媒体经营的需要,满足公众奥运赛事知情权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奥运公共意识,塑造政府奥运形象、调节奥运公共关系,发挥“缓冲闸”的作用。

奥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管理创新研究是北京奥运媒体转播的“活件”建设。北京奥运“活件”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中国式奥运电视节目支持人管理和系统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最终为我国奥运电视行业培养大批能够面向市场、走向国际化的优秀奥运电视主持队伍,加快电视产业与奥运媒体传播的结合,增强奥运电视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综合软实力。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注册文字和摄影媒体的工作总部,也是赛时北京奥组委新闻运行的工作总部。赛时,MPC可为来自世界各国的5600名奥运注册记者提供24h设施、信息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同时,北京MPC也用于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

4 结论

4.1 媒体传播是北京奥运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2008北京奥运会拥有极高的媒体传播价值,通过新闻媒体能够会吸引更多国内外观众观看奥运赛事,并在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提高我国体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条件。

4.2 如何更好的报道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宗旨,理解奥运媒体传播的本原,传播和平、参与、奋斗、友谊、欢乐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是每一个媒体机构、媒体传播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我国媒体传播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演练机会。国家媒体应抓住这次契机,表现媒体传播的人文关怀。

4.3 媒体传播历来成为奥运会第二战场。从某种角度说,历届奥运会是媒体制造的。奥运会是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也一种体现人类最美好情感的文化,更是沟通人类友谊的桥梁。但北京奥运会期间媒体传播环境复杂,北京市、北京奥组委及各级媒体单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媒体传播的舆论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硬件”、“软件”和“活件”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实现北京奥运媒体传播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单玉霞,易剑东.体育信息主管提高2008奥运会媒体服务质量研究[J].体育科研,2008,29(1):67-69.

[2] 张暄.以奥运会为契机,提升首都公民文明[J].北京社会科学,2008,(2):14-16.

[3] 孙维佳.北京奥运电视传播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历史机遇[EB/OL].中国人民大学听视传播研究中心WWW.省略/ReadNews.2005-02-16.

[4] 王晓东.奥运会电视收视回顾及北京奥运会电视市场开发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2007,24(5):25-29.

[5] 王培智.我国设立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6):22-23,39.

[6] 郭讲用,李长海.上海特奥会媒体报道特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30-33,39.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9篇:国外体育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体坛周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了国外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两种叙事模式:1.同质化叙事:民族国家的叙事模式;2.差异化叙事:更加多元和人性化的视角。指出西方媒体擅长将意识形态隐含于叙事中,不仅展现了国家民族形象和媒介奇观,也让我们看到了奥运会多元的、人性的一面。

关键词:奥运报道 体育新闻 叙事模式

过去一直被视为“体育盛事”的奥运会,如今被国际媒体称为“世界最大的媒体盛事”,奥运报道可以说是体育新闻报道难得的标本,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贴近性和现场感。《体坛周报》作为一份专业性报纸,和国外多家媒体进行了合作,也报道了国外媒体的奥运报道状况,同时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资深体育新闻记者撰写专栏,这为我们研究中外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以2008年《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为样本,对国外体育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

同质化叙事:民族国家的叙事模式

金牌意识与新闻的接近性相吻合。在奥运报道中,我们一直强调要淡化金牌意识,体现奥运精神,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然而,奥运报道历史却始终存在这样一种悖论。从人类奥运理想来看,奥运报道应该致力于超越民族的奥运精神,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而实际上由于参与竞争的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国家荣誉和民族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占了上风。在各个国家的奥运报道中,我们都明显地感觉到金牌对于媒体的重要性。

《米兰体育报》坦言读者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意大利运动员参赛并且有可能获得奖牌的项目,尤其是游泳、击剑、自行车和足球;缺少足够多的竞技兴奋点的西班牙媒体,在奥运会上感受到了一种在欧洲杯期间绝对不曾出现的落寞感觉。由于法国代表团的表现大失水准,直接影响到了法国电视台奥运会的收视率,也影响了法国《队报》的报道计划。尽管当时奥运会还有4天的比赛,但在美国人眼中,这届奥运会他们已经输了,美联社的大部分记者也已经比一个星期前减少了近一半的工作量。而为了祝贺北岛康介赢得开赛以来的第一块奥运金牌,8月11日,日本媒体特意为其出版了一期号外。

现代奥运会已经从古希腊“神”的象征演变成为国家、民族的象征,正如顾拜旦所说:“古代运动员像雕塑家雕琢塑像那样,通过锻炼塑造着自己的躯体,他们以此向上帝致敬;现代运动员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的祖国、民族以及国旗赢得荣誉……人们会渴望自己俱乐部或学校的旗帜在全国性比赛中升起,在国际性比赛中,这种渴望会更加强烈!”因为在国际场合下,“它(新闻)必然要按照‘我们’对‘它们’或‘好人’对‘坏人’的格式(政治方式)进行报道。‘新闻’的实质是相互冲突”。

因此,媒体上的体育报道往往是胜利时刻的展现,也是人们的情感达到高潮的一刹那,这些报道记录了胜利、庆祝和蒙羞的瞬间,其言下之意是“我们”彻底征服了“他者”,获得了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意识形态框架下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团队精神等体育神话。同一个画面,千万遍地重播,其中的意识形态就会被观众所接受,媒体反复使用的话语和报道就形成了话语霸权。而夺金则是最能振奋国民士气,激发受众爱国热忱的兴奋剂。

金牌意识也反映了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新奇性和体育竞争的激烈性。而金牌所激发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情绪则是遥远的奥运赛场传回的最具接近性的事实,这正是西方新闻价值标准的首选。正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新闻编辑左克曼观察到的,在报亭里最卖不出去的,就是以国际新闻或国际人物为题的新闻杂志。正因为这样,编辑在选择国际新闻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便是:“这与美国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说,金牌意识不只是政治因素使然,媒体对其情有独钟是看重了其新闻价值。

民族国家繁荣强盛的文化符号与媒介奇观并行不悖。二战后,体育逐步作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奥运会也开始成为国家实力、民族气质和人类品质的“磨刀石”,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为了提高运动水平,更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形象、地位和能力的“展示”。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现的是主办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精髓,成为凸显其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符号。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中,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都将开幕式的壮观与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一起。

英国《卫报》记者理查德・威廉姆斯写道:“数字、色彩、音响、开支,无论从哪个角度,29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规模都已经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届,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日益崛起的全新中国。”《纽约时报》在开幕式特稿中评价道:“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科技,一个古老的中国在经历百年沧桑后,从这一刻起更加确定了自己现代世界大国的地位。”《华盛顿邮报》网站的头条新闻标题是《开幕式:中国式的奢华,美国式的表达》。这篇报道认为,本次开幕式算得上是奥运历史上最华丽、气派的开场戏,表现了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对运动竞技的热情,以及政府的长期努力。该报也点评了中美双方的旗手,报道称,中国的旗手姚明看起来高大威武,是中国当代颇具魅力的运动员,他身上具有无限的商业价值,象征着中美两国市场互动创造的结晶,在他身上你能看到美国NBA的文化,他也是中国的英雄人物。《华盛顿邮报》巧妙地点出了中国人骄傲中的美国成分或美国观点,这里边除了考虑到与美国读者的接近性之外,也容易让人产生大国的民族中心主义的联想。

很多专家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日本1964年及韩国1988年举办的奥运会进行了类比,将其称作“东亚现象”。日本借奥运会之机在二战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之际,同时向世界宣告它经济大国的地位。韩国则让世界认同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形象。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外媒体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产生了一致的认同,不仅表现在开幕式报道中的极尽华丽之词,在比赛中,尤其是对金牌的报道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这种民族国家繁荣强盛的文化符号是和“媒介奇观”叙事并行不悖的。“媒介奇观”是美国著名学者、媒体文化研究专家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它通过电视、因特网和其他大众传媒,使全球各地的人们瞬间就可以得到奥运赛场上所发生的任何新闻事件和记录,“让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在世界各大媒体“媒介奇观”的呈现中,可以看到媒体报道中流露的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赞叹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大国地位的认同。

差异化叙事:更加多元和人性化的视角

场外视角。中国新闻记者新闻价值标准的首选是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正面事件的重大性,新闻报道在很多时候显得更为程式化。而西方记者最推崇的新闻价值是人类共同感兴趣的故事及社会新闻,即人类的普适价值,媒体往往通过形象化的叙事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当各传媒都在全力抢一线赛事新闻的时候,《纽约时报》在开幕式当天报道了一个北京的普通家庭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的情景。选择这样一个家庭具有典型意义,这个家庭既是北京的普通家庭,又有特殊性,即他们是从鸟巢旧址迁出的家庭,因而间接参与了奥运会。在西方媒体看来,从一个普通家庭看到的奥运更真实,它能从一个点看到中国社会生活的面。

注重思维理性也是西方的一贯传统,从古希腊时期起,西方人就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西方传媒往往以具体的个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以尽可能的客观叙述代替主观评论,并由感性的披露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角度。他们很少采用陈述的表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形象化的表现方法。记者在写作中多采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善于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新闻富有情趣。同时,大量背景材料、直接引语的使用既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又将记者的主观选择融于客观事实当中。

现在的读者普遍关注奥运会的热点新闻,更关心奥运会台前幕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冰点新闻和独家报道。因此,对奥运的报道,明星与胜负从来都不是欧美媒体狂热追逐的唯一目标。除了体育报道本身,经济和趣味话题是路透社报道的焦点。美联社记者关心的重点是奥运民生问题,这也是大多数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美联社的编辑在研究这次奥运会的选题时,认为对本次奥运会而言,场馆内外的新闻区分得不会那么清楚,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很明确的界线。

作为美国独家直播奥运会比赛的全国广播公司网站MSNBC电视的镜头通过赛场外与赛场有关的故事,使得北京奥运的报道变得丰满。他们将自己的报道重点对准了北京的文化以及赛场背后的故事。在MSNBC8月9日的奥运报道中,7条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专题只有2条与比赛有直接关系。其他5条报道分别报道了开幕式中美国运动员进场的服装、北京的小吃、北京的三轮车、布什探访美国沙滩排球队,以及对朝阳公园沙滩排球比赛场地的介绍。介绍美国沙滩排球队的新闻中,剪辑了总统布什与队员们在一起的精彩片段。但是编者仍然时刻不忘在报道中突出新闻与受众的心理接近性,强调了一个细节:此次沙滩排球的沙子,一部分来自美国的加州。

奥运会会给中国这个被世界看做未来的超级大国的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而中国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作为邻国的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则成为日本共同社关注的问题。

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报道视角。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会有自己的选择,他们认为重要的新闻,需要读者了解,也会进行报道,而不会一味地迎合读者。在出征2008年奥运会之前,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几家主流媒体竞相以41岁“高龄”出征的达拉・托雷斯作为各家媒体报道的主角。她虽然不是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却是美国有史以来入选奥运游泳队年龄最大的成员,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5届奥运会的元老级人物。对于达拉・托雷斯的报道让传统充满刚性的体育和政治报道显出其多元化的一面。《纽约时报》也曾经推出过一个深度报道,专门探讨非职业运动员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参加奥运会,其中的经济损失由谁来报销。虽然对于报纸的广告客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这样的报道,让人看到除了赛场、除了明星、除了奖牌之外的奥运。

关注金牌,吸引受众的注意;关注赛场之外,给受众提供富有营养的美味。奥运报道不仅应该展现国家民族形象和“媒介奇观”,也应该让我们看到多元的、人性的一面。在今后的报道中,我们不妨学学西方媒体将意识形态隐含于审美表现中的叙事方式,做出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报道来。

参考文献:

①皮埃尔・德・顾拜旦[法]:《奥林匹克理想》,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年版。

②赫伯特・阿特休尔[美]著,裘志康等译:《权利的媒介・序言》,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③俞燕敏、鄢利群:《无冕之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道格拉斯・凯尔纳[美]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Anthony Giddens. Society (Fifth Edition)[M].Oxford:Polity Press,2006

⑥ 陈力丹:《用新视角去发现》,《体坛周报》,2008-08-11。

⑦杨善闵:《主流媒体 平民视角》,《体坛周报》,2008-08-14。

(作者为西安体育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硕士)

编校:张红玲

奥运会的新闻及媒体评价论文范文第10篇:论地方报纸的大型赛事报道特点

摘要: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地方报纸正面临新媒体、电视以及其他纸媒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庞大的赛事报道中赢得一杯“羹”,地方报纸需尝试用新的报道模式来提升影响力。本文以湖北的《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和《长江日报》三家报纸对2012伦敦奥运的报道为例,力求从内容、互动和报网融合三个角度来探析其奥运赛事的报道特点,也为我国其他地方报纸媒体在大型赛事的报道上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报纸 奥运报道 媒介融合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作为在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一届奥运盛事,是检验各大媒体综合报道水平的一场重要“战役”。在新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门户网站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即时赛事消息,电视媒体则牢牢把控赛事直播这块阵地。在生动性和时效性上都不占优势的纸质媒体应该如何发挥其优势来参与报道竞争呢?《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和《长江日报》三家报纸,作为湖北报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纸质媒体,在伦敦奥运的报道过程中,都不乏一些闪光点。本文试从湖北三大报的2012年奥运报道出发,以期窥探地方纸媒在大型赛事报道上的特点。

一、内容上推陈出新

在以往的大型赛事报道中,除了电视占领现场直播这个领域外,其余的阵地往往被传统纸质媒体所垄断。随着以商业门户网站为首的新媒体不断壮大,传统纸媒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处在更加边缘的地方纸媒,其生存空间无疑变得更加狭窄。

在信息量上,传统纸媒已经远远被网络媒体甩在身后,且现在也没有了独家采访权的优势。在这种内外夹击的形势下,独立作战的地方级报纸只能另辟蹊径,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实现错位发展。中马清福在《报业的活路》一书中就谈到,“报纸其实并不是那么脆弱的东西。人们总是不经意地忘记‘网络’不过只是工具这一点。如果没有人把信息输入进去的话,网络只不过是一个箱子而已”。

湖北的纸媒在伦敦奥运的报道中,紧紧抓住“内容”这个重要法宝,依靠自身在信息内容上的优势赢得一席之地。其内容报道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赛事报道

在传统的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针对赛事、选手或者冠军的报道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报纸如果将报道重心放在这方面,就会导致新闻的同质化,而电视在赛事新闻的时效性上又是很多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所以,报纸在重大赛事新闻的报道上要尽量规避画面触及的现场报道,而转向赛事以外的延伸性新闻。

延伸报道可以包括赛事的延伸、生活的延伸及经济的延伸等,其中对于赛事举办国民风民情的报道,是读者比较感兴趣的点。如《楚天都市报》在2012年8月3日的“另眼相看”版面上,以《人人有嗨点》为题,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当地人观看比赛、共享奥运的美好景象。这一篇报道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为广大读者呈现了奥运赛场外的一面。而《长江日报》的特派记者熊凌洁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探访了奥运村,其采写的新闻《进村要过三关大锅饭真香甜》刊发在7月26日的报纸上。这一报道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让不能进入奥运村的读者们也能够了解运动员的衣食住行,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二)深度报道

声音和画面的缺乏是纸质媒体相较电视和网络的最大劣势,这一劣势决定了纸媒必须在深度上下足功夫。在某些蕴含深刻原因的奥运赛事事件中,地方纸媒可以跳出浅层次表面化的模式,力求做深层次、全方位的细致报道,分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奥运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例如在本届奥运上引起国内广泛关注的“周俊0分”事件,7月30日的《武汉晚报》就以《97公斤压垮17岁丫头》和《“平衡”出来的名额为何“不平衡”?》两篇深度报道,揭示了周俊的失败所牵扯到的地方体育局利益平衡问题,

“揪”出了中国举重队在奥运选拔体制上的漏洞。

(三)专栏评论

传统媒体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能够有效弥补博客、论坛和微博等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不确定性的弱点,提高了对新闻的发现力和控制力。虽然一些门户网站也有自己专业的评论文章,但受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有价值和深度的评论往往会被其他信息所消解和淹没。

在奥运会的采访报道中,地方纸媒一些有见地的评论可以引起广泛关注。如在此次奥运会期间引起中西方媒体极大争议的“叶诗文事件”,《武汉晚报》的《老大要有老大的风度》和《长江日报》的《舆论攻防战》都较好地引导了舆论导向,在坚守中国运动员靠实力取胜这个观点的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为客观地看待外国媒体的报道。

(四)错位报道

资金和实力的局限,往往阻碍了地方报纸在赛事采访上的全面性。这些报纸不可能像中央级媒体或门户网站那样,力求覆盖大型赛事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系统全面的报道。因此,抓住一些细节进行错位报道,是这些地方报纸脱颖而出的“法宝”。

在评价新闻价值时,接近性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它主要分为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在奥运会的报道过程中,接近性主要体现的是心理上的接近,即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和心理上的共鸣。地方报纸可以着重对本地的优秀奥运选手进行深入挖掘,这才是“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从伦敦奥运的报道对象来看,湖北的纸媒将较大的篇幅放在了李娜、赵芸蕾、赵菁等优秀的湖北运动员身上,通过大笔墨描写他们赛场内外的故事,吸引了湖北本地读者的注意力。

错位报道除了反映在报道对象上,还可以体现在报道角度。对于金牌和冠军的报道往往是各大媒体的主要阵地。媒体的这种舆论也导致了奥运赛事的“唯金牌论”。其实,地方报纸可以抓住一些没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进行采访,形成另一种形式的错位。例如《楚天都市报》在报道陆滢获得银牌时,通过整理写了一篇题为《尽力就是英雄》的新闻,达到了弱化观众对于冠军过分关注的作用。另外,错位报道还可以体现在报纸版面向赛前报道转移,做一些像赛事预测、赛程信息汇总和项目规则的解读等,这些可以指导读者更好地观看奥运赛事。

二、拓展受众互动渠道

传统报业是单一的线性传播,缺乏互动性。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受众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受众和媒体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媒体成为交互中心。范东升在《拯救报纸》一书中,提到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中传者和受传者的关系发生了三重转变,其中首要的转变就是传统的集中控制式的大众传播正在转变为参与式的传播方式。这主要强调了受众在参与和制作信息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经济学人》的科技记者安德雷斯・克鲁斯也指出,在未来的参与的时代,信息不再是单向地从一家媒体公司向受众传递,而是在受众之间互相传递。内容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区别起初变得模糊,然后将完全消失。传媒不再是一种说教或演讲,而变成受众之间的交谈。

由此不难发现,地方报纸在报道大型赛事时,可以充分调动受众的力量,丰富报道内容,赢得更广泛的关注。此次伦敦奥运会上,湖北的报纸很好地抓住了受众这个重要的信息源,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互动:

(一)发动受众参与新闻报道

受众参与新闻报道已经不是一个新课题了。早在1998年,礼品店店主德拉吉通过在其个人网站《德拉吉报道》中报道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造就了公民新闻尤其是博客新闻的大发展。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按照《We Media》一书中的定义指“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公民参与式新闻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补充,同样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发现媒体不能触及的角落。

早在2008年,《武汉晚报》就在全国率先发起了“奥运百人采访团”,这是一群由有奥运门票的观众、志愿者以及能够零距离服务奥运、接触奥运明星的人员组成。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武汉晚报》继续发扬该传统,首创了“武汉晚报奥运留学生采访团”,召集在伦敦留学的武汉籍留学生参与奥运会的报道。在本届奥运会里,《武汉晚报》一共发表了7篇留学生采写的新闻,主要涉及奥运会期间伦敦及伦敦市民的一些变化,还包括大量的赛场外的内容。例如帝国理工大学的李哲采写的《英国人不爱奥运足球》(刊于《武汉晚报》2012年8月6日40版),通过描写英国酒吧里当地市民看奥运的小故事,反映了当地人对于英国奥运足球队的“不感冒”。

(二)开辟网友评说版面

在奥运会赛事进行过程中,球迷和体育爱好者往往需要将自己的感受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或微博表达出来。报纸虽然不能做到向网络那样实时表达,但可以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版面,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参与奥运的快乐。

《武汉晚报》在伦敦奥运报道期间开展了“发微博、评奥运、赢iPad”的活动,网友将自己对奥运会的感受通过发微博“@武汉晚报(格式:#评说奥运#+正文)”的方式来参与互动。《武汉晚报》会从中挑选,将网友的优秀言论刊登在次日的报纸上,实现了报纸新闻报道和网友意见表达的双赢。

(三)联合企业开展有奖竞猜

一些奖励和物质的刺激,同样可以吸引受众对于报纸在赛事报道期间的关注度,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参与。《楚天都市报》在奥运会期间开展了“猜奥运冠军赢舒蕾大奖”的活动。读者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竞猜当日中国军团获金牌的选手,来赢取舒蕾公司提供的奖品。地方报纸与一些企业合作开展赛事竞猜,既获得了企业的赞助,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不失为媒体营销的一种策略。

三、报纸数字化,实现报网联动

地方报纸在大型赛事报道上,与网络媒体存在着竞争关系。新媒体带给报纸的冲击,使报纸不得不借助网络实现生存,因而纸媒的数字信息化登上了舞台。

早在1995年,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就预言到数字信息化带给社会的影响,“后信息时代将消除地理的限制,就好像“超文本”挣脱了印刷篇幅的限制一样。数字化的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仰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现在甚至连传送“地点”都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

网络媒体不受信息容量的限制,可以即时更新,能够双向互动,这些优势可以弥补报纸有限的版面、固定的出版时间、单向的传播方式等缺陷,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可能。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从媒体内部的媒介融合的角度而言,认为“媒介融合”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地方报纸可以牢牢抓住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形成媒介之间的融合,真正实现报网的联动,为及时报道大型赛事服务:

(一)配合官方微博报道

微博,作为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产物,具有信息即时性的特点。在大型赛事报道过程中,地方报纸可以通过其官方微博消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传统媒体第一时间了解各种信息,并以最快速度通过微博证实和信息。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纸媒在赛事报道上时效性的缺陷,毕竟像奥运会这种体育赛事,每一秒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此次奥运会《长江日报》的新浪官方微博,成为了配合报纸报道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当有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长江日报》便会通过几十字的微博,传递运动员摘得奥运金牌的即时信息,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透过微博了解赛事的进展状况。另外,地方报纸微博还通过转发该报记者的微博来向受众展示记者在报道奥运会过程中的趣闻。例如7月25日《长江日报》新浪微博转发了其特派记者的微博:“出发去奥运村,不小心与白岩松大记者同行”。(如图一)

(二)整合网络信息

网络化的信息时代给编辑在编排报纸版面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被动地将新华社的赛事通稿或者是其他报纸的赛事报道进行转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和受众的需求。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信息同质的大众化传播,更喜欢被提供适合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而受众细分使媒介纷纷推出个性鲜明、具有针对性的讯息,使受众更容易识别适合自己需要的讯息内容。

地方报纸可以主动将热点人物或赛事进行整理报道,编辑由被动的新闻把关变为主动的新闻策划,通过将网络的信息(其他报纸新闻、论坛帖子或微博发言)进行整合筛选,形成个性化、生动化的版面,避免了与其他报社新闻同质的尴尬。如《楚天都市报》的“微观奥运”和《武汉晚报》的“微博时间”板块,就针对此次奥运会上的一些热点人物及赛事(“叶诗文遭质疑事件”、美西篮球巅峰决赛、中国体操男队卫冕、羽球消极比赛等)进行了个性化的综合整理,让受众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伦敦奥运会。

(三)开设赛事主页

报网联合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报纸和网页的配合。网络技术在冲击报业的同时,也为报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媒介渠道,开辟了新的成长空间,也使自己生产的内容产品得到多次传播和售卖。地方报纸可以以建立赛事主页的方式,将自家采集的新闻内容进行二次或者多次传播,已达到扩大报纸影响力的作用。上图为《楚天都市报》的荆楚网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开设的奥运主页。(如图二)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主页通过不同的链接板块力求最全面地向网友呈现一个完整的奥运会,其中的“湖北健儿”和“奥运花絮”等板块是较有特色的部分。

地方报纸在报道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时,可能会遇到经费、地域及硬件等各方面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地方报纸毫无施展的机会。在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地方纸媒在内化自身实力的同时,应该更好地与网络媒介加深合作和融合。正像喻国明在《重压之下,报业经营如何解困》这篇论文里谈到的那样:互联网平台的包容力很强,不是谁消灭谁,不是简单的新兴的代替旧有的,而是各种媒体形式相互包容、彼此共存在人类的传媒生活圈中,各有各的空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地方报纸可以借由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不断拓展自己的报道模式,相信未来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型赛事的报道中赢得一席之地。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