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社会科学II > 职业教育 >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5篇)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5篇)

投稿杂志推荐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第1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地非常重视教师工资的发放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款,基本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但个别地方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为切实做好教师工资的发放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1997〕2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通知如下:

一、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责任在政府部门,各级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财政、教育、人事、计划等部门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关于教师工资保障的规定落实教师工资待遇。财政、教育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财政补贴县要优先将补贴用于保障教师工资的发放。

二、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时,对财政负责支付的教师工资要实行全额预算,足额拨款,不留缺口。对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各类学校公办教师的工资,一般由县级财政负责支付,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也可以由乡财政负责支付。民办教师工资,属政府支付部分,由县级财政负责;乡筹部分,在征缴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中支付。

各级教育部门在安排年度经费支出时,应在财政部门下达的教育事业费经费预算内,统筹安排好用于教师工资方面的经费开支,在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视财力情况安排事业发展经费。

三、各级政府要加大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督促检查力度,真正做到依法治教。对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又不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而致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以各种名目克扣教师工资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

四、为了掌握各地解决拖欠教师工资情况,各地要建立拖欠教师工资情况报告制度。各地(市)应于每年7月中旬和12月中旬之前,分两次将拖欠教师工资情况,由财政部门汇总后报省财政厅,抄报省教委、省人事厅、省计委;由省财政厅汇总后报财政部、省政府。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第2篇:山西平定:教师工资怎就成了“唐僧肉”

2005年1月份的工资,山西平定县冠山镇教师每人被扣掉了200元,听说其中180元为“WTO知识培训费”,另20元则不清楚被用于何处。平定县教育局局长郝建平“多方打听”后告诉记者,那20元是春节时镇里的“扶贫济困”捐款。

近年来,山西各地教师工资拖欠现象有所改善。但记者在阳泉市平定县调研时发现,当地有关部门时常以搞建设工程或各类捐款为名,不经教师同意,就克扣教师工资。“我们的工资成了‘唐僧肉’,自己做不了主,政府想扣就扣!”教师们对此意见纷纷。

政府想扣就扣 教师工资常“缺口”

巨城镇一些教师告诉记者,2002年以来,他们的工资经常“缺斤短两”,少则数十元,多则整月工资都没了。一级级向上追问才得知,这些钱不是被政府“借走”搞建设工程,便是被扣掉充作“捐款”。

“献血基金”是记者在巨城镇听到的最奇怪的捐款项目。不久前补发的工资中,许多教师11月份的工资少了20元,问校长,才知是被扣掉捐给“献血基金”,补助给献血的老师。南庄中心小学教师贾唯义告诉记者,2003年也扣了20元“献血基金”,但到底有多少人献血,这些钱能不能补到他们身上,被扣钱的老师们都不知道。

对经常的小额扣资行为,教师们已很难一一记清,因为他们连成百上千的工资被扣掉都习惯了。南庄中心小学教师刘贵海说,2004年年底补上的4个月工资,仅1个月是完整无缺的。教师王华义告诉记者,2001年1月到3月,每人扣了190多元,10月到12月只发了基本工资。2002年阳泉市治理桃河,市里和巨城镇各借了他们一个月工资,市里的不久前还了,可镇的里至今没还。

捐款本应是自觉自愿的,对平定县教师们而言却毫无自主性。2003年,县里建平定四中,号召全县捐款,每人工资被扣了200元。同年,冠山镇先后以防非典、植树造林为名,扣掉每名教师110元。刚过去的鸡年春节,冠山镇教师工资又被扣掉20元,作为“扶贫济困款”,补助给贫困户。红卫小学校长张燕红说:“我们不是不愿意捐款,像海啸,我们就愿意,老师们有这觉悟,多少都是自己的心意,可现在的捐款都成了强制性的,说扣就扣。”

对各级政府的强制性借款和捐款,教师们从起初的呼吁和抗议,变得麻木而无奈。“我们正当的收入,却不征得我们同意,说扣就扣了。事后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才知道这些钱干什么了。”很多教师对记者说,老师们一开始也找政府要,可去很多次也没什么反应,时间长了就失望了,现在对这些钱已经不指望了。

教师工资变成政府的“后备资金”?

“我们的工资好像不是自己的,变成政府的后备资金了!”教师们气愤地说。各类“捐款”和“借款”,教师们都是事后才得知,也拿不到任何凭证。采访中,县、镇有关部门对每笔扣资的去向也莫衷一是,“谁扣的谁清楚”是记者得到的普遍回答。

记者发现,平定县农村教师工资之所以被随意截留,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人头经费的多级管理。

据平定县教育局局长郝建平介绍,教师工资由县、乡两级财政发放。县直学校教师工资由县发放,镇、村两级教师工资经镇财政拨付联校,再由联校将其拨至教师工资账户。“市里借钱不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借钱也不打招呼。”一些乡镇干部说,商量就扣不成了,每次扣钱由镇领导商量决定。

“县里不直接扣工资,可一个命令就管用。”在阳泉市、平定县政府的“指引”下,为建设工程随意克扣教师工资变得理所当然。某镇一位领导说,建平定四中时,开了个动员会,他当场就捐了500元。捐款分几个级别,有个明确标准,党政干部一把手是500元,副科级300元,一般工作人员200元。“老师们是不可能自愿捐的,每人都按一般工作人员标准扣了200元,具体是联校操作的。”事实上,财政供养者大半为教师,由此算来,平定县4000多名教师,捐款80多万元,占个人捐款总数八成多。

记者发现,仅分管几个学区和数所中学的镇联校,利用手中对教师工资的拨转权,以各类捐款为名克扣教师工资。对联校扣钱作捐款一事,很多镇负责人也被蒙在鼓里。联校以各类捐款为名扣老师工资,但捐款到底收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只有联校几名负责人和会计知道。巨城联校校长肖海峰说,联校管2个学区和2所中学,“献血基金”类捐款,就由联校校长与学区主任、中学校长等几人决定,扣完再由他们通知。

莫让工资克扣成为农村教育新困境

“如果扣的太多,我们可就不能安心教书了。”采访中,教师们对工资克扣现象表现得很容忍,但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与过去困扰农村教师的拖欠工资相比,工资克扣数量少教师们尚可忍受,但他们普遍担心克扣行为因得不到遏制而变本加厉。

山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树信指出,这种克扣工资比摊派更严重,实质上是对合法财产的一种掠夺,这不但破坏了政府形象,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还违反了有关法律。发展教育和城市建设都是为民造福,这都是政府该干的,但有些政府财力达不到,就想到了自己特殊的政治资源――权力,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办法,去摊派,这是国家明确禁止的,虽然变了名目――借款或捐款,说穿了也是摊派。

刘树信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接受了,顶多发两句牢骚,实际上心里不满。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爆发出来。政府应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消除事件隐患。

红卫小学的教师们建议,各级政府应对教师工资加以尊重和保护,给教师足够的自。联校应以业务指导和管理为主,没必要掌控教师工资。一些校长和教师建议,应收回联校对人头经费的转拨权,通过有关规章制度,为教师工资设立保护屏障,以免出现继拖欠工资问题后,大规模的克扣农村教师工资现象。郝建平表示,县里正研究统一管理教育经费,减少流经环节,以免教师工资被拖欠、被挪用。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第3篇: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情况汇报

一、解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情况

收人分配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直接利益,同时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绩效工资实施情况。我县已经在2009年10月出台了《××××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并在2009年11月开始实行教师绩效工资。目前,绩效工资的70%基础性部分已经全部兑现到各学校,并已正常发放;由于奖励分配意见正在酝酿讨论征求意见阶段,30%奖励性部分计划在下月开始发放。

为了做好绩效工资的工作,向教师阐述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正确理解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意义,我局和县人事局多次联合召开了学校校长、负责工资工作的会计专题会议,由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目前,我县教师绩效工资工作进展顺利,教师队伍稳定。2、落实“两相当”情况。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已经符合“两相当”的要求。在实现“两相当”的基础上,我县教师工资待遇略高于公务员水平。

从总体上来说,我县教师现有工资水平略高于我县公务员水平。根据县人事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度我县公务员月工资水平是1625元,教师月工资水平是1720元;2009年11月我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是1786.23元,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是1890.5元。

从个体上来说:以2009年11月工资为例,教师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公务员。例如:我县某公务员,1989年6月本科毕业,读书年限4年,并于当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任副科,2009年任正科,现每月工资为2025元。相对于相同学历和工作时间的教师,该教师2000年12月聘任中学一级教师,现月工资为2306元(含30%奖励绩效工资),该公务员工资比中学一级教师少领281元。

我县教师工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靠县财政拨款,尽管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但我县始终优先发放教师工资,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逐步增长。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局通过银行按月足额拨入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3、落实教师医疗保障和住房公积金情况。我县已在2009年开始实行教师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9年开始实行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我县教师已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和住房公积金,并全部参加失业保险。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城乡教师工资差距大。由于我县的财政比较困难,从2001年开始,原属我县管辖的××××市县16所中小学划归市教育局管辖,原来由我县财政负责的这16所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改由市财政负责。而××××市县现行的教师月平均工资为3200多元,而我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1800多元,两者对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县同工龄、同学历、同职称的教师,与××××市县教师相比,差距超过三分之一,教师经常怨声载道,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物价的提高与工资待遇很不协调。近年来,物价以惊人的速度成倍增长,但物价的提高与教师工资待遇很不协调,差距太大。我县教师与××××市县教师同在一个城市生活,同一个地方消费,到同一个市场买菜,但××××市县教师平均每人每月比我县教师多领1500元以上,造成部分老师心理不平衡。

3、建议缩小同地县教师的工资差别,以保证全体教师安教乐教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第4篇:提高教师待遇改革策略之我见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教师待遇也在逐年稳步提升,但是,目前教师的待遇提升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教师待遇提升为视角,对如何提高教师待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待遇;改革;策略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教师同样又是平凡的,教师也需要必要的待遇来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待遇的改革问题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一、教师待遇较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教师观,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与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经常把教师比作“红烛”,把教师的精神比作“春蚕吐丝”,一谈到教师就应该是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孩子的无私付出,用自己的青春奉献去谱写青春的奉献之歌。这本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的,教师职业确实是一个应该甘于奉献的职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正常生活需要和生存需要的个体的人,教师在生活中同样面临着柴米油盐的烦恼,同样要抚养孩子、孝敬父母,有病了同样要就医,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只不过从事着高尚的事业而已,教师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样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教师的待遇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福利待遇相比较都较低,很难满足教师生活的实际需要,再加上一些教师本身条件与负担较重,致使一部分教师生活较为困难。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待遇低,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工作消极,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开展教育工作,这种状况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从现阶段来看,加强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二、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策略

1.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教师待遇的提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不同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要看到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滞后,尤其是针对教师待遇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长期以来,教师的工资都是政府统筹、分配、调拨的资金,这样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稳定性,也是教育周期与教师职业性质决定的,教师工资的来源不能够依赖于市场的调节,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的工资必须依赖于政府,尽管目前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来看,公立学校还是占大多数,众多的公立学校最终还是依靠政府的拨款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也必须依赖政府的决策,这就要求相关的主管部门要以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待遇提升的问题,要加大教师工资改革的力度,制定实效性的改革规划,并有效扎实地向前推进,不断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教师待遇提升的关键一步。

2.要以依法治教提升教师待遇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师待遇的提升也逐渐地重视起来,在近些年来,应该承认,在教师待遇方面的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每次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待遇的提升都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这样的待遇提升管理方式,是以一种行政方式来处理的,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确保教师待遇的稳步提升,就要以立法的形式切实做好教师待遇的提升工作,这就要求相关的立法机构针对现有的《教师法》等有关教师与教育的法律,进行大胆的立法改革,不断深化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与制定,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与享有的合法待遇,促进教师待遇与福利稳定提升的同时,以依法治教的形式尽可能地保障教师待遇长期稳定地提升。

3.要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的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工资水平在不断地稳步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教师待遇的提升而逐年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及教师工资在近些年来的调整幅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教师工资标准调整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调整机制,以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师工资调整进入科学的轨道,通过工资调整长效机制的建立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对促进教师整体待遇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工资待遇的提升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教师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加强教师待遇提升的改革工作,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立伟,袁立新.珠江三角洲中学教师转换工作意向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9(Z1).

有关教师工资的论文范文第5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均衡流动的制度阻碍及其策略分析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均衡流动制度的创建过程中,有许多的阻力因素。其中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就形成了制度阻碍。本文从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编制制度、教师工资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这几个方面对制度阻力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化解制度阻碍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均衡流动;制度阻碍

多年来我国教师流动大多是在市场经济下的自由流动,在流动趋势上表现为“单向上流动”。这样的流动使农村教师资源短缺、师资队伍素质下降,造成了地区、城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加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国家政府认识到了在市场经济下教师自由流动的危害后,开始尝试通过教育行政手段来干预教师的不合理流动。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均衡流动的制度阻碍分析

近几年,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有关教师流动的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但是目前教师流动制度却出现失真现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不佳,许多地方的教师流动制度处于进退不得的状态。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其他相关制度对教师流动制度的阻碍。

1.教师人事制度对教师流动制度的阻碍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种教师聘任制的人事制度使得学校可以自主管理,其中包括了对教师的任用、续聘或解聘等。因此许多学校把教师当作学校的私有产品,当作与别校竞争的砝码,禁止优秀教师向外流动。这种情况导致了处于优势地位的学校只派出资历浅、年龄偏大的教师进行流动,而被流动的教师也产生对教学的消极抵触的情绪。

2.教师编制制度与教师流动制度的冲突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是按师生比进行核定的。这样教师从由超编的学校向缺编的学校流动比较好解决。而对于缺编学校来说,就可能派不出教师。另外由于农村教师的编制比较紧张,致使在农村教学的教师不得不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状况致使许多来农村流动的教师超负荷工作,压力加大,精神、体力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教师流向农村学校的积极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流动制度形成很大的阻力。而且教师从缺编学校向超编学校流动也经常会出现超编学校不需要教师,流动教师任教的不是本学科的课程的现象,这种情况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对教师流动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3.教师工资制度与教师流动制度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倾向使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存在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城市学校倾斜。虽然城乡教师的基本工资实行的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基本工资差距不大,但是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金额偏低。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存在于校际之间。重点学校的教师总工资比普通学校的要高很多。这种“同工不同酬”的工资制度已成为我国教师均衡流动制度的首要制约因素。

4.非正式制度对教师流动制度的阻碍作用

首先,在响应各级政府的教师流动制度时,有一大部分的教师是本着流动有助于评职称而参加教师流动计划的。持有这样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的教师在流动学校只会得过且过,混完流动的日子。这种态度导致了社会对教师流动制度的不认同,对教师流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其次,教师流动制度还会受到社会大众心理的影响。目前,社会公众对教师流动制度还持着怀疑态度。有的甚至还对教师流动教师存在错误认识,若教师流动制度得不到社会大众的支持,那么教师流动制度是不可能全国范围内执行起来的。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均衡流动制度创建过程中制度阻力的化解策略

1.改革当前的人事管理体制

首先,提倡教师的“无校级管理”,即将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权限收回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配置师资。这样就解决了学校不愿让教师流动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又要实行教师流动管理的两难困境。其次,教育部门应取消“教师选考制度”,取消教师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上的不合理流动。将农村教师向城市教师流动纳入到教师流动制度中。通过这样改革教师认识管理体制来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度,消除教师流动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约束。

2.重建教师编制制度

首先,应该按照教育公平的原则来核定教师编制。应切实综合地考量师生比、认可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年级数与教师比、专业教师和后勤人员比例,必须秉持公平平等原则,落实教师编制,从而全面地统筹调配教师。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编制”。由于我国农村学校普遍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育等学科专业教师,所以有关教育行政机关应针对这种情况在农村教师的编制安排中设立一定比例的“专业编制”,以此来缓解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任课压力。

3.优化教师工资制度

首先应明确教师工资制度模式。即在实行基本工资同工同酬制度的政策下,规范教师工资的额外收入(奖金、福利性补助等等)。这样的做法不仅消除了城乡教师的工资差别,还平衡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教师收入的差别。其次,对进行流动的教师应进行各种津贴补偿,尤其是流动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津贴补偿的金额应按市、县、镇、村逐级递增。津贴还要保证有足够的额度和力度。

4.构建教师流动的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要建立有效的道德规范,端正教师的流动动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道德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职责,积极主动投身于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事业中去。其次,政府还应引导大众对教师流动制度有正确的认识,让大众认识到教师流动制度价值和意义。这就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教育教师均衡流动对于改善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从而为教师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