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23文库 > 信息科技 > 档案及博物馆 > 博物馆教育活动方向论文范文(1篇)

博物馆教育活动方向论文范文(1篇)

投稿杂志推荐

博物馆教育活动方向论文范文第1篇:论博物馆教育的引导作用

摘 要:博物馆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日益凸显,从理论上探讨博物馆教育是广大社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课题。山西博物院在社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博物馆教育在社会教育工作中应具有引导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码: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博物馆理论工作者认为博物馆机构应该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山西博物院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由公众服务部实施具体工作,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取得了广泛的经验,体验到了博物馆教育存在的困难,认清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潜在空间和广阔前景。通过山西博物院近几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确定:博物馆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必将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博物馆采用的教育手段和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首先需要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其次,博物馆教育依托藏品、科研,培养专业的教育队伍,努力打造自身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引导者形象;博物馆教育还应该激发公众的怀疑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育互动。惟其如此,才能够把博物馆教育推向广阔的发展空间,滋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博物馆教育要注重吸引力,重视自身的特性,提高质量和影响力,形成对教育的引导力

首先,博物馆教育以实物陈列为基础,配合以丰实的科研成果,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学校教育的水平与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我国的学校教育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就需要社会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和辅助。博物馆拥有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对学校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辅助不是附属品,更不是附庸,我们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作料。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是博物馆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对学校来讲没有实物陈列和动手活动的教学是不完善的。

“博物馆教育的主要特征,具体地表现在以实物陈列为形式的实施手段上。尽管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或社会环境中创造着异彩纷呈的博物馆篇章,但就其实物陈列的形式来讲,却始终贯穿于教育功能实施的始终。” 任何形式的课堂教育,都无法取代走进博物馆之后的亲身体验,我们努力使博物馆教育成为传统学校教育向动手、实践方向迈进的向导。

其次,除了对学校教育的健康、高层次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外,博物馆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也应该承担起导航员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社会教育形式蓬勃发展,博物馆教育在这些机构中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博物馆教育是以自身的藏品为基础进行的扩展教育,这使得博物馆教育具有独一无二的物质基础。其次,博物馆教育内容的设置是以各类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保证了博物馆教育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权威性。第三,结合前两个特性,教育对象对藏品所包含信息的解读很可能突破专家目前的研究成果,甚至与专家的研究成果存在冲突。故此博物馆教育在藏品的本身价值和研究成果之间具有极大的可塑空间,这是启发式教育的先天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第四,博物馆对历史、艺术、科技文物等的展出,突破了专门的技能教育的局限,不局限于教会人具体的知识,而是注目于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提升。第五,博物馆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引导社会教育机构坚持健康的职业操守,纠正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守护教育的净土。以上是博物馆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优点,要想保持这些品质,莫过于让其形成引导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最大功能。

社会的飞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这一大环境之下的博物馆教育既有保持本色的潜质,也有遭受社会不良风气污染的危险性。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英国的博物馆教育被认为是专业领域的工作,它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馆长都要接受一般教育培训以外的特别培训。博物馆教育跨越了博物馆界和教育界。” 从教育方法上讲,博物馆教育以实物陈列为基础,这培养了博物馆教育的严谨性;从思维上讲,博物馆教育尊重对所藏展品做出不同的解释;在教育的实施阶段,鼓励受教育者参与广泛的动手活动。博物馆教育工作做得越成功,形成正面的社会舆论越强烈,它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就越大。将博物馆教育定位为教育引导者的角色,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健康、高效发展。

二、博物馆教育还应该激发公众的怀疑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育互动

惟其如此,才能够把博物馆教育推向广阔的发展空间,滋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积极推广博物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博物馆教育是丰富多彩的,鲜明的个性是博物馆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各具特长是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教育的一致追求。

首先,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开展时间短,可发展的空间大,催生不同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可能性大。我国地域广阔,各个省、市、自治区多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本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这为各地的博物馆教育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不同类别的专业博物馆,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理念,也可以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其次,人是博物馆教育的实施者,博物馆的展品只是作为“教具”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以往在博物馆教育源流的研究上,只强调其产生的历史或社会根源,而忽略对构成‘源’的主体――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受其支配的人的欲望和行为的研究。具体地讲,就是缺少从正面肯定人在博物馆教育产生过程中起到的决定作用的科学态度。”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这样教育活动必然会存在主观的意识。由个体的人来设计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必然带有个人的利益、情感、知识的局限性和独特的渴望;由群体的人来设计的博物馆教育,则必然打上了群体利益的烙印。正因为如此,在博物馆教育必须能够接受他人的怀疑,尊重其他的个体、组织、阶层对博物馆教育的话语权。西方博物馆工作者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基于这种考虑他们提出了“新博物馆理论”,“博物馆是一种‘社会技术’、一种‘发明’,将文化打包供给我们生活消费;而我们的职责是解构这种包装,从而成为寻求改变的批评性消费者。” 西方的一部分博物馆工作者通过这一理论表达:高度发达的博物馆有可能误导了参观者,所以需要打破固有的模式,独立地去寻求知识。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和博物馆教育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这一理论可以实现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与教育对象的互动性,让他们中的代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给予公众最大的话语权,这样就可以丰富多彩地开展博物馆教育。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博物馆应该承担起社会教育的历史使命,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引导社会教育健康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服务与支付